我是一個全職媽媽,一個不斷實作自我價值的全職媽媽。拒絕焦慮,拒絕“内卷”,輕松育兒,理性對待婚姻生活,寬容應對婆媳關系,希望我的一些觀點能夠讓你豁然開朗,能夠帶給你正能量,解決你的現實問題。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一位朋友說:“從未感受過,沒錢是這麼難受的。”
她發出這樣的感慨,起初讓大家都很吃驚,而對于不夠了解她的人又會覺得她不知足、虛榮。
她在大城市有房有車,幾乎沒有什麼貸款,每個月還房貸幾百元可以忽視了。
已經這樣的條件了,她還在抱怨沒錢,那些連一個穩定居所都沒有的人該怎麼活呢?
實際上,當足夠了解她以後,就完全可以了解她的這番感慨。

面對孩子的需求,她第一次感受到“錢少”的尴尬
前年這位好朋友當了媽媽,到現在她家的寶寶已經快3歲了,從一個襁褓中的小嬰兒,到咿咿牙牙學語,再到現在俨然變成了一個小大人。
雖然辛苦,但是很幸福。
寶寶逐漸長大,她的心态随之改變,以前覺得自己生活無憂,有吃有喝,非常滿足,現在她想給孩子提供盡量好的生活條件和教育資源。
非常能夠了解她的這種心态,因為我家的寶寶也正處在這個年齡段,同樣作為一個媽媽,我非常認同她的想法,同時支援她的做法。
去年,因為疫情原因,車厘子價格跳水,基本上40元就能買一斤新鮮飽滿的大櫻桃,199元就能買上一箱子。
去年基本上實作了車厘子自由。
前不久她帶着寶寶去買水果,寶寶一進水果店,就看到了圓碩飽滿的大櫻桃,伸出小手說:“媽媽,我要吃這個。”
朋友當時就為難了,現在的櫻桃100多元錢一斤,一盒沒有多少東西,随便稱一稱就超過200元。
她猶豫了,同僚覺得很尴尬,很為難。
買吧,太貴了,不買吧,孩子眼巴巴想要吃。
面對孩子的需求,家長是應該盡量滿足,還是應該拒絕?
我非常了解朋友的處境,除了因為家裡有一個同樣的寶寶,一點點看着她慢慢長大外,更因為我也有過同樣的經曆。
櫻桃、草莓,這些非常具有誘惑力的水果,是很多女孩子都喜歡的。
去年車厘子價格大跳水,我家也買了幾箱子,寶寶基本上每天都要吃上十幾個。
今年我也有過相似的經曆。
寶寶指着大櫻桃對我說:“媽媽,我想吃這個。”
我問了問價格,就直接拒絕了寶寶的要求。
之後寶寶一直“耿耿于懷”,我給寶寶買了她最愛吃的草莓,回到家以後,她還在問:“媽媽,我為什麼不能吃櫻桃呢?”
我告訴寶寶:“因為櫻桃太貴了,要100多元一斤。”
最初也會抱有忐忑的心情,怕讓寶寶直面生活的無奈會影響寶寶性格的塑造。
事實證明,我多慮了。
前幾天她玩一個汽車玩具,車門壞掉了,她憂愁地說:“100塊錢買的東西,這麼容易就壞了。”
當時聽了她這句話,全家人都愣在那裡,随即都大笑起來。
這輛汽車并不是100元買的,大約也隻有四五十元,但是這個“100元”一定是從櫻桃上來的,她大概會認為100元就是很貴的樣子了。
有的時候面對寶寶的一些需求,家長滿足起來有一些吃力,或者是超過了家庭的平均消費水準,家長完全不需要擔心什麼,直接告訴孩子,讓孩子直面現實問題,和家長一起感受家庭的真實消費水準,這對孩子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
承受能力範圍之内,滿足孩子的需求很有必要
我們要讓孩子認清現實,但是孩子終究是孩子,不會像成年人一樣始終保持在一個冷靜客觀的狀态,他們很多時候是會忽視客觀事實,滿腦子隻想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比方說我家寶寶就喜歡吃草莓,現在的草莓價格偏貴,果子一般在40~50元一斤,如果購買一些新鮮團購的小果,價格也在20元以上。
我是不太可能給自己買太多大草莓吃的,小過尚且能夠實作草莓自由。
但是效果不一定有,當寶寶提出想要吃草莓的時候,還是會滿足寶寶。
寶寶很享受吃草莓的過程,并且會想到要分享,每次她吃到開心的時候,就會挑一個最大的草莓跟家人分享。
這個時候我們一定配合,并且誇張地配合她,說草莓真好吃。
這時候,寶寶就會非常開心。
我個人認為在承受範圍之内,是可以滿足寶寶的一些欲望和需求的,因為他們的需求是有限的,當家長滿足孩子以後,孩子反而不會過度追求這些物質。
有限制,有自由,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物質價格的高低。
當被滿足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極大的快樂,他們的滿足感會飙升。
當偶爾被拒絕的時候,他們不會感受到受傷,會接受客觀事實,腦海中有了“物價高低”的概念,這對孩子的财商建立,是一個不錯的基礎。
正是因為孩子年齡小,是以他們需要得到滿足,從滿足中獲得快樂。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快樂的一部分。
但是家長又不能放縱孩子,我們需要讓孩子一點一滴地接受現實,讓他們學會從現實出發去看待物質條件,認清現實,當想要實作夢想的時候,才會完成突破。
育兒的過程就是這樣,有松有馳,從現實出發,不遮不掩,讓孩子和家長一起面對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