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的一次事變,我軍被“自己人”偷襲,133位幹部當場犧牲
文/無計讀史
在抗日戰争勝利的前夕,八路軍的根據地上面出現了一次非常嚴重的損失。
最讓人感到吃驚的是這一次的損失不是日軍部隊的掃蕩帶來的,而是一個八路軍部隊的叛徒帶來的。
一共133位八路軍的指揮官慘遭毒手,被稱為“豫西事變“。

1
收編
一開始,八路軍部隊隻是把一個叫做上官子平和他手下的一群土匪給收編了。
并且開始了對上官子平等人的思想改造。
上官子平身上有着一股難以修正的土匪氣息,之前的上官子平就是土匪,思想作風很難改過來。
2
預謀
“八路軍這樣的作風習慣,讓人怎麼受得了?!”
上官子平不止一次這樣抱怨過。
後來,有國民黨部隊的特派員找到了上官子平,上官子平直接倒向了國民黨。
1945年5月,八路軍的主力部隊正好出去剿匪了,當時的軍分區裡面防守正是松懈的時候。
上官子平打算就在這個時候發起叛變。
上官子平讓手下的士兵帶好物資,悄悄靠近了軍分區。
軍分區裡面,當時很多八路軍的指揮官正在忙碌着,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已經到來。
上官子平這一頭惡狼已經露出了他的獠牙。
“沖!“随着一聲号令之下,大量的敵人士兵從軍分區的各個方向沖了出來。
随着一聲聲槍聲出現,軍分區裡面的戰士迅速察覺到了敵情,并且迅速拉起一條防線。
可是當時軍分區裡面本就沒有多少防禦力量,面對準備如此充分的敵人,戰士們不免落入下風。
盡管如此,戰士們依舊堅守在陣地上面,用盡自己的力量抵抗着敵人的進攻,并且迅速組織着轉移。
一些非戰鬥人員已經開始幫忙燒毀資料,而隻要是會開槍的,不管是戰士還是指揮官都拿起了武器,朝着敵人士兵開火。
戰士們的抵抗意志很高,他們已經無路可退,這裡就是他們最後的防線,也是他們的墳墓。
3
犧牲
敵人最後還是沖進來了,軍分區裡面爆發了一場白刃戰。
四處是刀光劍影,四處是鮮血飛濺。
敵人的數量太多了,戰士們根本擋不住,大量的指揮官倒在了血泊中,大量的戰士犧牲。
上官子平幾乎洗劫了整個軍分區,隻有一部分軍分區的防守力度夠強,才沒有被上官子平得逞。
上官子平的奸計得逞,八路軍的基層政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133位啊,133位幹部,就這樣,因為一個叛徒,就這樣倒在了地上,永遠閉上了眼睛。
這一次的慘案被稱為豫西事變,因為這一次事變的影響,八路軍在豫西的實力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
緊随其後,八路軍開始朝着上官子平發起追擊。
他們不允許上官子平這樣的人逍遙法外,要讓他付出代價。
最後,上官子平死于疾病,被自己的害怕和擔憂折磨死。
參考資料:
《豫西事變回顧》《抗日戰争大參考》《上官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