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容道,關羽的青龍長刀依背而立,對面的曹操雖稍顯狼狽,但仍不肯輕易露怯。
曹操哪兒來的怯?劉備為他設下三道關,放過了趙雲和張飛,曹操的人被殺剩三百人。再遇關羽,曹操今天是死是活全靠老天願不願意了。
此時,曹操的心已經吊到喉嚨處,眼前的關公大刀劈下來,他也就隻能交代在此處。

千算萬算的曹操在想着如何逃過一劫,卻不想關羽的大刀壓根就沒有動過。
關羽義薄雲天,放曹操離去,此事讓人大跌眼鏡,可唯獨一人早已料到結局,那就是諸葛亮,對于這件事,諸葛亮甚至說過:打不打其實都一樣。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毫不誇張地說,真相可以颠覆你的認知!
一、關羽義薄雲天放曹操
早在赤壁之戰開始之前,諸葛亮便預測到曹軍必會敗走,甚至斷定華容道為曹操逃出生天的必選之路。
按照故事的推進,諸葛亮的确是料事如神,他在赤壁至華容道安排趙雲、張飛和關羽埋伏曹操。
不得不說,曹操一路人實在是太過“倒黴”。
在赤壁大戰結束後,他們還沒來得及休息片刻,就碰到趙雲帶着一路人殺了出來。
後來,逃過了趙雲,好不容易坐下殺了匹馬,各自準備飽腹一頓,結果張飛又跳了出來。
因為變故突生,此時的曹軍已經筋疲力盡,大家在都是憑着想要活下去的意志力在堅持,是以當關羽出現的時候,這些人感到頭皮發麻,隻覺得自己難逃一死。
當然,不隻是曹軍如此認為,蜀軍也以為此次必能拿下曹操的項上人頭,可關羽的做法令人大跌眼鏡,他竟直接放曹操離開。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種行為算得上是私放敵軍,并且對方還是敵軍首領,完全可以軍法處置關羽。
可消息傳回軍營,劉備既沒有處罰關羽,也沒有嚴格的處罰。
這就讓大家好奇背後的原因,劉備是想要護着關羽,還是關羽能力不足,就算拼死一搏也殺不了曹操?
關羽放走曹操,曹操未能命喪華容道的結果其實并不出乎意料,從某種角度上而言,這是一個諸葛亮、劉備必然能看到也想看到的畫面。
試想能夠挺到華容道的人該如何厲害,能從赤壁一戰活下來,還能躲過趙雲和張飛的追捕,就算身上沒有什麼過硬的本事,其意志力也超乎想象。
古人常說“哀兵必勝”,當這群人想到過了華容道便能夠活下去,求生欲會大大刺激他們的戰勝欲。
更何況留在曹操身邊的徐晃、張郃等人都不是吃素的,曹操本人也有擅長的兵器,這樣一支軍隊是抱着必死的心态與敵人搏鬥。
反觀關羽隻帶了500人,雙方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是勢均力敵的。
要是進行一場殊死搏鬥,确實很難說最終鹿死誰手,曹操也未必能命喪華容道。
此點疑問已解,那麼,諸葛亮與劉備又為何想要關羽放諸葛亮的情況出現呢?
這一點聽起來就很奇怪,但細細推敲一遍就能發現,這不僅合理,并且很有可能是一場早就布好的陰謀。
二、劉備與諸葛亮的計謀
諸葛亮在曹操逃跑的路上連設三關,這看起來就不像是想要曹操性命的做法。
倘若真的是沖着曹操的項上人頭而去,大可以在一個地方埋下重重陷阱,再派大批人馬守株待兔。
那樣的話,就算曹操的軍隊戰鬥力驚人,但也逃不過“雙拳難敵四腿”的定理。
這就說明諸葛亮從一開始就不準備要曹操的性命,那麼劉備也是如此所想嗎?劉備還真和諸葛亮一樣不想要曹操的性命。
常言三足鼎立,倘若在華容道上取了曹操的性命,這就會讓魏國群龍無首。
魏國少了曹操确實會慌亂一陣,但不管是就此沉寂下去還是東山再起,對于劉備而言,這都不是好事。
倘若魏國就此沉寂,也就意味着日後不再會有三足鼎立,而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緊張局勢。
此時的劉備手中不過隻有一萬多兵馬,地盤也隻有江夏一塊,如何與周瑜和孫權所在的江東相提并論。
倘若不是曹操勢力過大,周瑜和孫權壓根看不上劉備的那一畝三分田,更不想與其合作。
劉備自然也知道周瑜和孫權所想,是以不得不提高警惕,誰都無法保證沒了曹操以後,周瑜和孫權會不會想要除掉自己。
他還需要與周瑜孫權等人做交易,不能同他們交惡。劉備從這個角度去看,便也認可諸葛亮所說“曹操命不該絕”。
經過赤壁一戰,曹操元氣大損,沒有十年的光景很難重制巅峰,這段時間完全可以讓蜀國煥然一新
。劉備可不想給自己惹麻煩,再者,他也想通過這樣的安排幫自己的“二弟”洗掉一些人情債。
三、早已設計好的結局
當年關羽被曹操俘虜,後者欣賞關羽的能力,不僅好禮相待關羽,更将自己最為喜愛的赤兔寶馬送予關羽。
這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把關羽留下來,但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得到劉備的消息以後,過五關斬六将離開曹營
。
雖然回到了大哥的身邊,但是關羽的心中一直都覺得對曹操有所虧欠。
劉備自然也知曉關羽心中所想,是以也就布下這個局來讓關羽還了欠下的人情債,并且當時的關羽一直不服氣諸葛亮,布下這一局也是為了讓他日後能夠順服,是以劉備還專門讓他立誓要取曹操首級歸來。
可想而知,關羽不僅沒有兌現承諾,還把敵人放走了。
他面對劉備心中有愧,對諸葛亮會五體投地,這樣的關羽更便于劉備管理。
世人隻當關羽義薄雲天,劉備深明大義,諸葛亮料事如神,但實際都是一場早已計算好的陰謀。
正是如此,諸葛亮才會肯定,不管關羽是否在華容道上與曹操殊死一鬥,曹操都能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