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在有關遼沈戰役的文學作品中,大多記錄着這樣一個笑話。

1948年9月25日,東野八縱接到東野野司的指令:攻占機場,阻敵援錦。

八縱司令員讓參謀緻電野司咨詢:錦州有兩個機場,東邊機場已經廢棄,西邊的正在使用,請問攻占哪個機場?

接電話的劉亞樓大怒,罵道:沒有用的機場你們攻占幹什麼?

這個笑話成為了驚天動地的大決戰中的一個小插曲,讓讀解這段曆史的人們為之一樂,印象深刻。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但問題來了,我堂堂東野八縱司令員怎麼會提出一個讓我們看來覺得純屬多餘的問題呢?這裡面是有深層原因,總之不會是我們普通讀者想的那樣簡單。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講一講這裡面的原因,領略共和國開國将士們為了黨和國家的解放事業所展示出的種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東野八縱司令員是湖南茶陵人段蘇權,這是一位很早就參加了革命的将軍,他生于1916年,10歲參加了茶陵地區的農民運動,14歲入黨,16歲任湘贛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17歲成為紅六軍團的宣傳部長。紅六軍團和紅二軍團合并後,在從貴州向湘西突圍中,段蘇權任中共黔東特委書記兼紅軍黔東獨立師政治委員。國共二次合作後,段蘇權在八路軍總政治部當科長,随115師一部進入冀察熱遼開創敵後根據地,1945年任熱遼軍區司令員。随後又出任冀熱察軍區司令員,率部在熱河地區作戰。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1947年8月冀熱察軍區的獨13、16、18旅組成東野8縱,段蘇權于10月任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率該部參加冬季攻勢和遼沈戰役。

從以上經曆不難看出,段蘇權堪稱是百戰沙場、久經烽火考驗的骁勇戰将。

之是以出現了上面那則貌似“笑話”的“笑話”,實是事出有因。

當時的實際情況是這樣:錦州有兩個機場,一個在城東,一個在城西。東野的電令隻是讓東縱攻占機場,并未明确訓示是哪一個機場。

當然,這兩個機場一個已經廢棄,一個正在使用。

正常人的反應就是應該攻占正在使用的機場。

但問題是,八縱在東面,離東面廢棄機場很近;九縱在西面,也離西面的機場很近。

按照就近原則來說,八縱是應該去攻占東面機場,而西面機場應該由九縱去攻占。

是以,段蘇權有理由對攻占哪個機場産生疑惑。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再者說了,如果八縱沒向野司核實,就冒冒失失地去攻占西面的機場,就必需要在敵人陣地前進行乾坤大挪移,做180度轉向運動。這是一個很危險的動作,明顯違反用兵之道。此外,還要奔襲幾十裡,從九縱的駐地穿插過去——在沒搞清楚九縱正在執行什麼任務,極有可能會影響到、甚至擾亂到九縱的作戰部署——又或者,九縱這時接到的任務正好就是去攻占西面機場,這不但有争功之嫌,還會贻誤攻占東面機場的戰機。

基于上述考慮,段蘇權才由參謀長回電請示:錦州有東、西兩個機場,打哪個?

“笑話”就此産生了。

劉亞樓劈頭蓋臉的一頓痛罵後,明确告訴段蘇權:八縱馬上穿越九縱防區去打西面的機場。

挨了罵的段蘇權毫無怨言,立刻調兵遣将,準備行動。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但野司很快改變了主意:緻電段蘇權,說已改派九縱攻占西面的機場。

本來嘛,攻占西面機場的任務就應該交給九縱。

接到任務的九縱随後迅速占領了西面機場,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既然西面機場原本就在九縱的監控範圍之内,為什麼一開始不把攻占西面機場的任務交給九縱?

九縱在東野中以善戰著名,司令員是我軍全軍資格最老的軍長——紅軍時代就是軍長的“齋公”詹才芳。在前一天,即9月24日,詹才芳已經接到東野野司的指令:“以夜摸滲透戰法,割裂錦北防線,切斷敵暫22師退路”。

是以,在9月25日,正是九縱錦州在以北(即錦州與義縣之間)白老虎屯等陣地與敵暫22師以死相搏的時候,分身乏術,當然無法去攻占敵機場。東野野司考慮到八縱就在九縱身邊,是以把任務交給了八縱。

可惜的是,當時各縱之間缺乏互相溝通的通訊裝置,八縱對九縱當時的情況一無所知,于是産生了不知攻占東面機場還是攻占西面機場的困惑。

而九縱殲滅敵暫22師後,戰士們汗血浸透軍裝,大氣也來不及喘上一口,接到了攻占西面機場的指令,馬上展開行動,全軍上下奮不顧身的革命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雖說八縱在這一階段沒打上硬仗,但在總攻錦州時,卻也充分發揚了打硬仗、打惡仗的犧牲精神。

為了順利打下錦州,東野野司在錦州南北兩面集中了五個縱隊加一個師,而把八縱單獨安排在錦州城東,擔負“牽制”任務。

林彪對段蘇權說:“你們吸引敵人的火力越多、越猛,那你們完成的任務就越好。”

林彪還許諾調一縱炮團配屬八縱對敵人進行牽制。

然而,在一縱炮兵團未趕到、缺乏炮兵火力有效支援的前提下,八縱還是以攻錦州的六分之一兵力進攻和牽制了守敵三分之一以上的兵力及主要炮火。他們組織了一次又一次沖鋒,在傷亡巨大的情況下,成功地實作了野司的作戰意圖,并在總攻全面發起時,一舉攻占了“東北剿總錦州前進指揮所”,共殲敵萬餘名,其中俘敵7000千多。

此後,八縱又急行軍挺進遼西,參加遼沈戰役的第二階段——全殲廖耀湘西進兵團的會戰。

八縱扼守在大虎山以南,與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編二十二師激戰了整整12小時,将該師成功擊退,然後向北突擊,在六間房兜住廖耀湘兵團,不顧生死,反複拚殺。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單單在10月25日這天,八縱就連續打退了敵人七次沖擊,徹底截斷了敵人南撤營口的退路,

但八縱的傷亡也非常巨大,而也正因為這傷亡,終使全殲敵人的作戰計劃得以實作。

可以說,八縱成軍雖晚,但從誕生起就一直在打硬仗,最終成為了東野一大主力,同時也是東野唯一一個地方部隊打成主力的部隊。

軍史上的一則“笑話”,發生在遼沈大戰,表面好笑,内涵讓人欽佩

是以說,打錦州占機場這一則“小插曲”、“小笑話”,其實一點都不好笑,其所反映出來的是在戰場上瞬息萬變的戰鬥形勢下我軍指戰員所持的認真嚴謹态度,以及一旦明确上級任務,就無怨無悔、不顧危險、不計較得失、不怕犧牲的敢打敢拼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