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看小編的這篇關于曆史方面的文章,如果能給您帶來一點點知識和分析,就是小編的榮幸,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曆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後就是明朝萬曆皇帝的皇後王氏,她十三歲就成為皇後,五十七歲崩逝,在位長達四十四年。這位王皇後,史稱孝端顯皇後。她是餘姚(今浙江餘姚)人,生長于京城。
萬曆五年(1577)正月,兩宮皇太後(仁聖皇太後陳氏和慈聖皇太後李氏)下诏禮部為萬曆皇帝朱翊鈞選後舉行選秀。萬曆六年(1578年)正月,年僅十三歲的王氏被冊立為皇後,與朱翊鈞正式舉行大婚儀式。

明朝怕外戚專權,是以皇後選自民間,出身很低,很多皇後的父親不過是個秀才,有官位的很少,但王皇後的父親是有官位的,但是很低。
王皇後的父親王偉本來是原任工部所屬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最初被封為錦衣衛千戶(正五品),因女兒當了皇後,王偉才由錦衣衛千戶提升為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萬曆皇帝還是喜歡王皇後的,于是在萬曆七年(1579),王偉晉封為永年伯。
大婚四年後,王皇後生了皇長女朱軒媖,封号榮昌公主,後來就屢次流産,沒有再生育過。而王恭妃生了皇長子朱常洛,鄭貴妃生皇三子朱常洵。
王恭妃曾經是李太後身邊的宮女,是以李太後想立王恭妃的兒子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大臣們更是思想正統,認為應該無嫡立長,支援皇長子為太子。
可是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想立鄭貴妃的兒子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于是引發“國本之争”。後來的結果就是皇長子朱常洛被立為太子。
而王皇後呢,置身事外,她平日孝順皇太後,善待妃子,就是對寵妃鄭貴妃的專寵也不嫉妒。
十三歲,在現代看來隻是一個剛上國中的一臉稚氣的小姑娘,而王皇後十三歲就成為皇後,大明王朝的國母。多麼不同的十三歲!王皇後這幾十年的後宮日子居然順風順水,什麼錯都不犯,可見她要比一般人成熟有心智。
王皇後聰明賢惠,分出後宮的開支用來赈饑荒和給士兵發饷,還數次在萬曆皇帝面前誇獎忠直忠臣,采用婉轉的方式進言方式多得到萬曆皇帝的贊同。
萬曆十八年,賢惠的王皇後刊刻了《觀世音感應靈課》并親自題記,祈禱宮闱清吉,國泰民安。
雖然宮中有鄭貴妃這個寵妃,可是王皇後并不失寵,沒有兒子對她沒有任何不利影響。她在萬曆皇帝心裡是有份量的。
萬曆二十四年,皇後居住的坤甯宮先行起火,後延伸至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緻使兩宮俱毀。王皇後就與明神宗一同居住在啟祥宮。
帝後同居一宮,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曆史裡并不多見,從這一點看出,王皇後和萬曆皇帝的夫妻感情還是不錯的。
每當萬曆皇帝舉行遊宴的時候,王皇後必定跟從出席宴會和遊玩,夫唱婦随。
李敬妃在生下皇七子後不久病逝,萬曆皇帝把李敬妃所生的皇六子朱常潤與皇七子朱常瀛交給王皇後撫養,王皇後對兩位皇子十分疼愛,兩位皇子順利長大,封為惠王和桂王。當然,王皇後對太子朱常洛也很好,在他遇到危險時就出力保護他。
但明朝太監劉若愚《酌中志》卻記載:中宮孝端王娘娘,其管家婆老宮人及小宮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餘人,其近侍内官亦多墩鎖降谪。
中宮孝端王娘娘當然指的是萬曆皇帝的正宮王皇後,這位賢德的皇後竟然下令打死幾百個宮女,實在是匪夷所思。
但曆史是長焦距望遠鏡看到的,孰真孰假,難以辨明。而傳說又有誇張的成分。有些史料,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如果王皇後真的打死幾百個宮女,那她真是兩面人,谄上欺下,在皇帝和太後面前裝好人,卻殘暴地對待下人。當然,這隻是如果,也許這些記載是虛假的,王皇後是一位賢德的皇後。
我們中國封建社會是講嫡庶之别的,小妾再得寵、再能生兒子也撼不到正室的地位。而皇宮裡,寵妃能逼宮取代皇後更是天方夜譚,很少有寵妃能成功的。是以萬曆皇帝的皇後王氏,一輩子正位中宮,寵妃和太子生母都撼不動她的地位。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讨論哦!
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随手點個贊哦!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