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中國上下數千年的曆史當中,湧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者,他們用自己的血肉和精神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希望通過科學學習來改變國家情況,讓國家變得更加強盛的戊戌變法最終因為影響到了守舊派的利益而慘遭失敗。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先生在以身殉國之前慷慨發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請自嗣同始。”
在國家遭受外敵入侵,在無數同胞們深陷于水深火熱當中時,無數的愛國英雄們站了出來,他們用自己的力量組成了一道最堅固的牆壁,将更多的人民擋在了身後。

彭雪楓将軍就是無數愛國有志之士的一員,他從小天資聰慧,學習成績很好,雖然家境貧寒,條件艱苦,但從未被困難打倒,最終,在先進思想的上司之下,他毫不猶豫地走上了為國為民的抗戰道路。
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的一生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隻有具備在逆境中也始終前進,無論遭遇什麼困難都自強不息的能力才有可能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1907年9月,彭雪楓戰士出生于河南南陽市。他小時候的生活較為貧困,在一個大緻能夠保持基本上的溫飽的家庭長大。在彭雪楓5歲的時候,他“随教私塾的祖父彭如瀾讀書識字”,後來又去伯父那裡給富家子弟當伴讀。
自小聰慧的彭雪楓同志成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學成功在1921年考進了南開大學,在1924年的時候,因為優秀的學習能力,他被當時的校長,後來同樣走上抗日道路并被稱為紅色牧師的餘心清先生給予了一定的照顧。
餘心清先生讓彭雪楓同志在學校的國小部教授國文,“每周七小時,月酬十元”的薪水使得彭雪楓得以繼續維持學習生涯。
1900年,英美等國家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争”,這一場戰争給國家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中國自此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主權遭到進一步的削弱。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愛國正義之士開始先後踏上尋求改變的道路,在摸索之中,越來越多的先進思想傳入到我國。在先進思想的影響之下,彭雪楓同志走上了為國為民的熱血道路。在校内他帶領着同學們勇敢鬥争,在校外,他積極投入愛國事業。
當時已經日益疲敝的政府無力反抗外來勢力的入侵,答應資本國家開放通商口岸之後,各大掠奪血汗與生命的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許多地方。在1925年5月,勞工代表顧正紅發表自己正當權利的時候,“日人突然開槍射殺顧正紅。”
這一事件在後來不僅沒能得到一個公正的回應,這些受到迫害與傷害的勞工反而被“控以擾亂治安罪名”,群情激奮之下,全國各地都發起了反帝愛國的運動,各地學生紛紛參加,聲援勞工。彭雪楓戰士在校内成功組織了相關鬥争,并在最後取得了勝利。
努力奮鬥
“隻有正規軍在正面進行的正規戰争是很不夠的,必須同時在敵人的後方開展遊擊戰争。”彭雪楓戰士在抗戰中通過他過人的指導作戰能力,先進的作戰思想,成功取得了多次戰鬥勝利。
土地革命期間,對方黨派在“第三次“圍剿”失敗後”,開始進一步增兵,并且開始準備下一次的“圍剿”,1931年,針對這一情況,我黨決定發起黃安戰役來打亂對方黨派的進一步計劃。
在黃安戰役當中,我軍大獲全勝,共殲對方軍人“1.5萬餘人,其中俘敵近萬人”,這次的勝利不僅讓對方的下一步“圍剿”計劃胎死腹中,同時也大大加強了我方士氣。彭雪楓将軍在這場戰役當中發揮了重要且積極的作用,成功指揮二師“殲敵五十二師高樹勳殘部。”
在黃安戰役之後,彭雪楓将軍通過他敏銳的感覺能力和果決的判斷能力,及時将二師師長郭炳生的叛變陰謀粉碎,并是以而獲得了極為珍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紅星獎章。
彭雪楓将軍不僅有着強悍的作戰實力,因為他曾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是以同時也有着先進靈活的作戰思想,他曾發表過《遊擊戰術》等戰術思想文章,在文章中,他強調了遊擊戰的重要性。
在他的上司之下,他所在的部隊連連取得作戰勝利。在1940年的時候,雙方上司将“八路軍的三四四旅、新二旅與六支隊的部分部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讓彭雪楓将軍來擔任第四縱隊的司令員。
以身殉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彭雪楓将軍因為他的英勇品質,和始終沖在抗戰愛國第一線的行為,最後在艱苦的作戰當中以身殉國,他的死亡,讓無數人傷心不已,足以稱得上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八路軍第四縱隊就是後來的新四軍第四師,在被改編之後,彭雪楓将軍擔任第四師的“師長兼政委。”他不僅在戰場上率領士兵們積極作戰,同時還在戰場下用先進思想和書面文字來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得到思想進步。
彭雪楓将軍過人的作戰意識使得他在戰場上連連取得勝利,在1944年的時候,彭雪楓将軍率領部隊繼續向西前進,沿路掃蕩各地的頑固軍隊,“基本上收複了豫蘇區八個縣的地區。”
原本是一片大好的形式,如果彭雪楓将軍能夠一直保持健康的指揮作戰下去,那麼等到幾年後,他或許也能夠滿含熱淚,笑着在一片歡呼聲和期待目光中看着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
“生命無常,是一條洶湧無聲的河流。”就在1944年掃平各路頑固叛亂勢力的時候,彭雪楓将軍因為親赴戰場最前線,在指揮作戰的過程中,被一個流彈擊中,不幸犧牲,“時年三十七歲。”
在他生前,他曾指揮上司過數次戰争,且取得了包括“敵我傷亡比例5:1”的巨大戰争成功在内的許多戰争勝利。他的一生有大量的時間都是在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當他死後,他的兒子緊跟父親的腳步,同樣也走上了愛國的道路。
彭雪楓将軍的兒子彭小楓“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憑借過人的實力先後擔任路軍團戰士、陸軍軍司令部作訓參謀等職位。
小結:
“文武兼備,一代英才;功垂祖國,澤被長淮。”亂世之中,有人選擇逃難自保,有人選擇閉門不出,同樣也有人選擇挺身而出保衛家國。每一種選擇都值得尊重,但對于那些甘于奉獻敢于抗争的人們,除了尊重之外,他們還應當被更多的人所銘記。
“亂世出英雄。”固然是因為時局紛亂才讓這些英雄脫穎而出,但如果不是亂世,如果不是眼睜睜地看着國家遭遇淩辱,身邊同胞遭遇诘難,原本他們也應當是希望能夠過着和平安穩的日子,幸福和樂的生活下去的。
彭雪楓将軍在37歲的時候就英勇犧牲,死在了戰場上,在他為國捐軀之前,他甚至都沒能來得及看上兒子一眼。彭雪楓将軍在兒子彭小楓出生之前就去往了另一個世界,在62年之後,他的兒子被授予上将軍銜,冥冥之中,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