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盧绾本無大罪,但為避免步韓信等人後塵而逃亡

曆史是有慣性的,任何事情一旦推行的時間長了人們就當作理所應當,即使是到了必須改變不可的時候如果進行一些改變的話也還是會遇到很大的阻力,例如曆史上每一次變法都碰到極大阻力,有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也未必能變法成功。進行大政治變革的王朝也都是比較短命的,例如秦朝、隋朝、民國等等。正如呂思勉所說:“封建政體,沿襲了幾千年,斷無沒有反動之力之理。是以秦滅六國未幾,而反動即起”。“當時的人,蓋實以封建為當然,視統一轉為變局。是以皆視秦之滅六國為無道之舉,稱之為暴秦,為強虎狼之秦。然則前此為六國所滅之國如何呢?秦滅六國,當恢複原狀;為六國所滅之國,豈不當一一興滅繼絕嗎?傥使以此為難,論者自将無辭可對。然大多數人的見解,是不能以邏輯論,而其欲望之所在,亦是不可以口舌争的。是以秦亡之後,在戲下的諸侯,立即決定分封的方法。”由此可見當時分封制在當時的深入人心。秦朝滅亡,漢朝建立之後,雖然有分封之制,但是中央集權的觀念已經開始深化,統治者也需要對下面的統治地區實行直接管控。這就導緻中央和藩王之間出現必然的沖突。于是在漢朝,同姓和異姓諸侯王不斷造反,原因就在于這個沖突。

在當時,很多人心裡還是存着保留分封制的想法,但是當碰上這個沖突的時候就會出現碰撞。“然而當時的人心仍未覺悟,韓信始終不肯背漢,至後來死于呂後之手,讀史者多以為至愚。其實韓信再老實些,也不會以漢高祖為可信。韓信當時的見解,必以為舉天下而統屬于一人,乃事理所必無。 韓信非自信功高,以為漢終不奪其王,實乃漢奪其王之事,為信當時所不能想象。此恐非獨韓信如此,漢初的功臣莫不如此。若使當時韓信等預料奉漢王以皇帝的空名,漢王既能把自己誅滅,又豈肯如此做?确實,漢高祖剪滅所封的異姓,也是一半靠陰謀,一半靠實力的”。

說完了韓信,再來說說另一個人,盧绾。

盧绾本無大罪,但為避免步韓信等人後塵而逃亡

韓信

據史書記載,盧绾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功勞,但他有一個誰也比不上的身份——劉邦的“兄弟”,這就決定了他的地位不會低。

盧绾當然不是劉邦的親兄弟,隻不過兩人不是兄弟,勝似兄弟,他們的父親關系就不錯,他們更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二人一起上學、一起玩鬧,長大之後也還是關系最好,幾乎整天都在一起厮混。

一般人,小時候或許都會有那種很好的玩伴,但是,随着時間的變遷,随着年齡的增長,大多都會分開,關系好的也會慢慢變淡,更别說那些王侯将相了,是以劉邦跟盧绾這種關系,更顯得可貴。

劉邦反秦之前,曾被官吏追拿,四處躲藏,盧绾始終相伴左右。劉邦起兵沛縣,盧绾即以賓客的身份相随。劉邦到漢中後,任命盧绾為将軍。等到東擊項羽時,盧绾為太尉,雖然韓信是漢軍實際上的最高指揮官,但盧绾才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

盧绾本無大罪,但為避免步韓信等人後塵而逃亡

劉邦

稱帝建國以後,劉邦更是封盧绾為長安侯!但劉邦還嫌不夠,于是在稱帝同年,他剿滅反叛的燕王臧荼後,封盧绾為燕王。

劉邦稱帝之初,隻分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燕王臧荼因其反叛,是以被滅,盧绾這才取而代之,但随着事态發展,盧绾看出來了,自己這發小是要盡滅異姓諸侯王啊。

事實上,随着楚王韓信被誘捕貶為淮陰侯并囚禁在長安、韓王信投降匈奴、趙王張敖(劉邦的女婿)因手下謀殺劉邦被貶為侯,所有異姓諸侯王都在擔心劉邦的屠刀将會對準自己。

漢十年(前197年)秋,代相陳豨造反,劉邦率兵親征。漢十一年(前196年)春,劉邦仍然在外,呂後以韓信勾結陳豨謀反為由,将其誘殺,夷滅三族。同年夏,梁王彭越沒有親自帶兵随劉邦平叛,梁國太仆告發彭越謀反,呂後誘殺彭越,夷其宗族。

盧绾本無大罪,但為避免步韓信等人後塵而逃亡

英布

這兩件事,直接促成淮南王英布的反叛,劉邦在這次親征中受傷,最終導緻他因傷而亡。另一邊,盧绾原本率兵自北向南進攻陳豨,與漢軍相呼應,但一個使者的話促使他改變了決定。

劉邦親征陳豨時,陳豨扛不住,就派人向匈奴求援,盧绾為了斷他的原本,也派使者張勝去匈奴,說陳豨已敗,派援軍也無用。張勝在匈奴見到了臧荼的兒子臧衍,他勸張勝帶話給盧绾,陳豨一死,你盧绾還能撐多久?

張勝回來後,向盧绾傳達了這些話,盧绾深以為然,就派張勝留在匈奴當信使,又派人到陳豨那裡,想把陳豨養起來,保證自己的作用。

盡管有盧绾暗地裡相幫,有英布在南邊吸引火力,但陳豨叛亂還是被劉邦平定,盧绾與陳豨的秘密交易,也被一名投降的副将抖了出來。

盧绾本無大罪,但為避免步韓信等人後塵而逃亡

彭越

劉邦獲知此消息後,立即派遣使臣召盧绾入朝,打算當面對質。盧绾當然然不敢入朝,韓信、彭越的例子就擺在眼前,是以盧绾借口生病,不去。

不久,漢高祖劉邦又派遣辟陽侯審食其、禦史大夫趙堯前往燕地檢視究竟。盧绾除了更加恐懼之外,還故意躲藏起來,不見使臣。

盧绾的恐懼,來源于呂後,誰不知道審食其是呂後的親信,劉邦把他派來,是想讓盧绾步韓信的後塵?畢竟此時異姓諸侯王隻剩下盧绾和毫無勢力的長沙王了。

審食其等人把盧绾的情況報回,加上劉邦從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張勝受盧绾派遣,就在匈奴!于是劉邦斷定盧绾已反,派樊哙率兵擊燕。

盧绾并沒有全力抵抗,此時劉邦已經因為征讨英布時的傷複發而生病,盧绾聽到消息後,就帶着他的家屬、親信等共數千騎,在長城下等候,希望等劉邦病愈,親自入長安謝罪。

可劉邦駕崩了,劉邦一死,呂後掌權,再給盧绾三個膽子也不敢去謝罪,那是要命。他隻得率部逃亡匈奴,成為匈奴的東胡盧王,一年多後去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