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苦命娃出生後差點被扔,長大後淪為賭徒,最終卻成“南朝第一帝”

就曆史成就和對帝國的持續、健康發展而言,在南朝(宋、齊、梁、陳)曆任皇帝當中,此人絕對配得上“第一帝”的稱号。可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南朝第一帝”在出生時由于家中過于貧窮,竟然差點被抛棄。這位無比傳奇的帝王,便是劉宋武帝劉裕。

劉裕生于東晉哀帝興甯元年(363年),降生後沒多久,其母趙氏便因分娩後感染疾病去世。對于發妻的去世,劉裕之父劉翹哀恸不已,很自然地便将憤怒情緒加之于劉裕身上,再加上家中貧寒如洗,也沒有能力請乳母哺育兒子,便準備把他丢棄。

苦命娃出生後差點被扔,長大後淪為賭徒,最終卻成“南朝第一帝”

劉裕出生時因為家貧,差點被丢棄

就在這危急時刻,劉裕的嬸母(劉懷肅、劉懷敬之母)聞訊趕來勸阻,并懇求自己撫養劉裕,才使得這個剛出生不久的男嬰躲過一劫。劉裕的小名之是以叫做“寄奴”,便緣于這段曲折坎坷的經曆(“初,高祖産而皇妣殂,孝皇帝貧薄,無由得乳人,議欲舉高祖。高祖從母生懷敬,未期,乃斷懷敬乳,而自養高祖。”見《宋書·劉懷肅傳》)。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由于家境過于貧寒,是以迫使劉裕自幼便靠砍柴、種地、打漁和賣草鞋為生,生活過得異常艱辛。為了能掙大錢,劉裕在狐朋狗友的撺掇下,漸漸地便迷上“樗蒲”這種賭博遊戲,并經常樂此不疲(劉裕發迹後,在軍中依然迷戀這款遊戲)。

由于家中實在貧窮,是以每當劉裕輸得精光後,無一例外地便會選擇賴賬,由此落得個無賴的名聲,很遭鄉親們的鄙薄(“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賣履為業。意氣楚剌,僅識文字,樗蒲傾産,為時賤薄。”見《魏書·劉裕傳》)。

苦命娃出生後差點被扔,長大後淪為賭徒,最終卻成“南朝第一帝”

劉裕長大後沉迷于賭博,備受鄉親鄙視

不過,劉裕雖然出身微賤,且有不良嗜好,但才能出衆、胸懷大志,漸漸地便得到大名士王谧的欣賞,并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把他推薦到冠軍将軍孫無終帳下任職。劉裕在孫無終的軍中很快便脫穎而出,并由此迎來命運的轉變(“初,劉裕為布衣,衆未之識也,惟王谧獨奇貴之,嘗謂劉裕曰:‘卿當為一代英雄。’”見《晉書·王谧傳》)。

劉裕在孫無終軍中升至司馬職務,因為才能卓越,被孫無終推薦到前将軍劉牢之的麾下,以參軍身份征讨五鬥米道首領孫恩、盧循,因屢屢充當先鋒、每戰必勝,由此得到朝廷賞識,被超拔為建武将軍、下邳太守。孫恩兵敗而死後,荊州刺史桓玄利用國中防備空虛的機會,舉兵攻克京師,并廢黜晉安帝,自立為楚帝,時在公元403年。

苦命娃出生後差點被扔,長大後淪為賭徒,最終卻成“南朝第一帝”

劉裕起兵讨伐桓玄,邁開帝王事業的第一步

桓玄篡位後,當時已升任中兵參軍的劉裕起初假意依附于他,但在内地裡卻進行着舉兵平叛的準備。就在桓玄篡位後的次年(404年),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北府兵殘餘兵将1700餘人,在京口舉兵讨逆。由于桓玄篡位後的舉動大失人心,是以劉裕剛剛舉兵,各地便紛紛起而響應,并公推他為盟主。

劉裕雖然兵微将寡,但軍事才能極高,屢屢能在戰場上出奇制勝,僅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便擊敗比自己強大數十百倍的桓玄,并迎立晉安帝重新登基,時在公元405年。因為劉裕有匡扶之功,是以等到晉安帝重祚後,便進拜劉裕為鎮軍将軍、徐州刺史,不久又命其總理朝政。從此時起,劉裕便成為東晉的頭号權臣。

苦命娃出生後差點被扔,長大後淪為賭徒,最終卻成“南朝第一帝”

劉裕數次北伐,收複江北大片故土

在此後15年間,劉裕為增強自己的權勢和名望,一方面在國内平定盧循之亂,消滅劉毅、司馬休之等異己力量,有條不紊地篡奪軍政大權,架空東晉皇室;另一方面則向四川及長江以北地區用兵,接連滅掉南燕、谯蜀、仇池、後秦等政權,并大敗北魏軍隊,收複大片故土。在完成上述事業後,劉裕的名望達到頂峰,由此出任相國、宋公,接受九錫之禮,成為帝國的“無冕之皇”。

公元420年,劉裕廢黜東晉恭帝,自建劉宋政權,史稱宋武帝。劉裕在位期間,實行土斷之法,以抑制豪強兼并、整頓吏治,并大量援引寒族人士參政,由此終結門閥專政的現象,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不僅如此,劉裕還蠲免百姓租稅、廢除苛繁法令,使群眾在經曆多年的戰亂之苦後,得以休養生息,安心發展生産。

苦命娃出生後差點被扔,長大後淪為賭徒,最終卻成“南朝第一帝”

劉裕在位時,南朝疆域最廣

在劉裕的治下,南朝不僅疆域最為遼闊,而且經濟有了大發展,為此後的“元嘉之治”打下良好基礎。正因為劉裕政績極佳,是以明朝大思想家李贽贊頌他為“定亂代興之君”、“南朝第一帝”。永初三年(422年),劉裕計劃出征北魏,結果還沒有正式出師,便在當年駕崩,終年59歲。劉裕死後,被追谥為武帝,廟号為高祖,葬于初甯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