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封建時期皇帝的江山除了自己的打拼維持,還有就是身邊的有能力的臣子,這些人在一開始的時候會很受皇帝的寵幸,地位越來越高。但是随着朝代的發展會越來越成為皇帝忌憚的那個人,也就是人們說的功高震主。
我國古代有很多的名臣大多都出現了功高震主的現象,但是作為同樣很有名的曾國藩卻得到了最好的結果,可以說是善始善終。同樣是朝代的有功之臣,曾國藩能夠得到善始善終隻因為他做好了這三件事。

曾國藩之是以說他有功高震主的能力,最大的功勞在于在他對金陵的貢獻。那時候金陵失守之後慈禧手足無措能夠依仗的隻有曾國藩的湘軍,而他作為清朝的一個臣子拼命反抗。那時候的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積極者,他的手上有一支很強的湘軍。
收複金陵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努力都是湘軍做的,金陵收複以後曾國藩得到了慈禧帝的賞賜一時之間成為權傾朝野的能臣。這時候的曾國藩并沒有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跟慈禧表功,不斷招攬自己的勢力,而是開始裁撤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湘軍。
曾國藩做的這件事情對于湘軍來說是很大的打擊,曾國藩一開始行動他的弟弟就出來反對。在他看來裁撤湘軍他沒有什麼意見,但是以曾國藩這種方式,湘軍的士兵們都沒有了再跟着他們的任何想法了,曾國藩卻不這麼想。
對于曾國藩來說這番舉動不僅要做,速度還要快,隻有這樣慈禧才能放心,才不會有動他的想法。他明白作為一個臣子隻有讓皇帝看到自己沒有可以動用的力量,才能保證已有的生活,那時候他不僅裁撤了自己一手建起來的湘軍,還去掉了弟弟的官職。
之後,曾國藩便開始做了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給慈禧太後上奏折。此時的曾國藩雖然沒有了可以仰仗的軍隊,但是他還是朝中有權力的臣子,金陵收複一戰他名聲大作。一旦曾國藩有異心,那麼勢必有很多人會響應。
曾國藩的奏折到達皇宮之前,慈禧正在為這件事情煩心。但是在看到曾國藩送上來的奏折之後,慈禧便開始眉開眼笑了因為他主動解決了自己的心頭的這件大事。曾國藩在奏折中聲稱自己生了病,暫時無法為朝廷分憂了。
然後又重點描述了自己生病那些非常嚴重的症狀,表示自己已經不能再繼續為朝廷出力了,請求告老還鄉。對于這樣一個功臣,如果慈禧太後直接允許他告老還鄉顯的朝廷太過無情。于是慈禧便以曾國藩生病為由,将他之前的管轄範圍極大的縮小了。
這樣以來曾國藩從之前權傾朝野的大将變成了一個隻能管理江蘇的地方官,即便是有什麼想法也沒有能力做了。曾國藩主動要求撤掉自己的權力,慈禧自然是對他非常的贊賞。除了這兩件大事之外,曾國藩還做了一件保護自己的事情。
曾國藩帶領湘軍收複了金陵之後,開始從一介文人走向了官場,這時候很多開始說曾國藩權力大,勢力大的。而曾國藩的思想隻有一個那就是讓朝廷放心,讓慈禧放心,他認識到自己是一個臣子,即便是再有權勢也無法改變這個現實。
是以他在有了權勢之後并沒有依仗自己的功勞看輕朝廷,而是盡可能的以朝廷為主,自己給朝廷找尋減少自己權力的機會。任何時候他都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現狀和朝廷的風向,從來不會與朝廷的思想背道而馳。
金陵收複以後慈禧有意讓八旗的士兵進駐,曾國藩知道這個意思以後便向慈禧上奏,自己已經準備好了讓八旗将領進駐。八旗将領進駐金陵以後,他一切都以八旗為主,反而冷落自己的一手建立的湘軍。為了不讓八旗的士兵受委屈,他讓湘軍不敢說話。
這樣一個随時從思想上保持清醒的高功之臣,他不僅讓自己在全國擁有 很高的威望,還讓自己的這種威望一直良好的保持了一生。這是 很多的為主子奉獻一生的大臣所不能比的,就連鳌拜都在最後被康熙扳倒了,但是曾國藩卻得到了善終。
曾國藩作為我國能夠善終的功臣之一,他的思想和所做的事情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任何時候他的眼裡能夠看到的都是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而他自己的利益始終在看不見的遠方,這樣的曾國藩注定要受到大家的贊賞。
曾國藩的一生之是以能夠善終在于他的思想,而他的這些思想在《曾國藩全集》都做了詳細的記載。一個人無論處在什麼樣的位置思想正确了,行為也就沒有什麼問題了。《曾國藩全集》不僅是他的事迹,更是大家人生的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