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術和袁紹若開戰,誰更勝一籌?

東漢末年是我國曆史上一段著名的割據時期,不計其數的英雄人物在這一時期湧現,并紛紛被各大勢力招攬,形成了''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的壯觀局面。

在這些諸侯中,曹操、劉備、孫權雖然笑得更久,是三分天下局面的締造者。但一開始,在天下間享有盛名,且吸引着許多賢士投靠的卻是袁紹、袁術兩兄弟。

袁術和袁紹若開戰,誰更勝一籌?

袁紹、袁術二人出身于漢末的名門望族''汝南袁氏''。從他們的曾祖父那輩,這一家族有四代人在朝中擔任了地位崇高的''三公''官職。

漢末大臣周毖曾經評價道:''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不過,雖然袁紹、袁術是兄弟,但是同父異母,是以二人時常針鋒相對,袁術認為自己是嫡子,便瞧不起庶出的袁紹,以至于稱其為''家奴''。那麼,同樣兵多将廣的袁紹和袁術,如果開戰,哪一方會赢呢?

要對二者的實力進行比對,我們應該要找準時間點,否則,拿袁紹鼎盛時期和袁術衰落之時相比,得出的答案自然會有失公允。

袁術和袁紹若開戰,誰更勝一籌?

為了能夠讓比較更加精彩,我們假設袁紹、袁術都處在巅峰時期,擁有着空前的實力,對于袁紹而言,最強盛的時期當然是官渡之戰爆發前夕,而對于袁術來說,稱帝之時也正是勢力最為強大之時。

是以,在此我們比較的,便是建安五年(200)的袁紹,以及建安二年(197)的袁術。袁紹本在宮中任職,董卓入京後,不願為國賊效力的袁紹便選擇了逃離洛陽,而為了拉攏袁家勢力,不刺激天下的士人,董卓不但不追捕,還''拜紹勃海太守,封邟鄉侯。''後來,袁紹便以渤海為根據地,逐漸向整個河北地區拓展。

袁術和袁紹若開戰,誰更勝一籌?

不久,袁紹便先後占據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成為地跨四州的河北霸主。同時,袁紹依靠自己的身份和名望廣招賢士,擴充了自己的人才陣容。另一方面,袁術也因為不願服從董卓而逃離,不過他自诩為袁氏正統繼承人,選擇了回到袁家根據地附近的南陽,并輾轉淮南一帶,并收納了以勇猛聞名的孫堅。

後來,袁術在徐州擊敗劉備,奪取了廣陵等地,将領土擴張到最大,達到巅峰。不過,從統治範圍來看,袁術占據淮南一帶的數郡,而袁紹則是整個河北的霸主,還占據着如今華東的一些地區,不管從面積還是土地的品質、人口、資源,甚至地理位置來看,袁紹都處于優勢。那麼,我們再來看下一個項目——名聲。

袁術和袁紹若開戰,誰更勝一籌?

上文說到,袁術以袁家正統自居,而視袁紹為家奴,不過,當時的真實情況卻是''豪桀多附于紹'',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袁術''奢淫肆欲,徵斂無度,百姓苦之'',而袁紹則''為人政寬,百姓德之'',于是,人們紛紛贊揚袁紹有名族之風,而對袁術則十分恐懼和厭惡。是以說,這兩兄弟的性格和待人方式就導緻了他們名聲的差距十分巨大。

袁術和袁紹若開戰,誰更勝一籌?

一個好的名聲,在''君擇臣,臣亦擇君''的亂世顯得格外重要。

劉備因為仁德之名招緻了徐庶、諸葛亮,而曹操則以愛才之名吸引了不少豪傑。

放在袁家兄弟身上,良好的名聲幫助袁紹吸引到了田豐、沮授、許攸,甚至郭嘉的投靠,隻是郭嘉後來又轉投了曹操。此外,被譽為''河北四庭柱''的張郃、高覽、顔良、文醜也都為其所用。

反觀袁術,他性格惡劣、舉動失當的名聲傳揚在外,直接導緻了其人才的凋敝。說到袁術手下的人才,或許能夠在人們腦海中留下一些印象的隻有多次征讨劉備,并與之共同見證轅門射戟事件的猛将紀靈,以及多次規勸袁術而不被重視,卻始終不離不棄的謀士閻象了。從人才比較的方面,袁紹依然是大勝。

在古代,土地的大小和品質往往就決定了人口的多少,而人口的多少則會影響士兵的規模。袁紹占據河北四州,其中冀州、青州久經開發,不但适宜耕作、居住,進而得到大量的青壯人口,還有着靠近大海之利,可以收獲豐富的漁業資源、海鹽。此外,并州、幽州出産良馬,也為袁紹軍隊提供了優秀的戰馬資源。

袁術和袁紹若開戰,誰更勝一籌?

至于袁術,他占領的淮南一帶在三國時代受到的開發還不算多,加上那裡多江河、環境潮濕,與袁紹的地盤比起來可以說是十分不宜居了。

再加上袁術治理辦法失當,百姓離心離德,他所能征召和驅使的軍隊自然數量、品質上都處于劣勢。

總的來說,袁紹要是與袁術開戰,全方位處于優勢的袁紹有很大的機率赢得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