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古代曆史,可以發現許許多多有才能,有毅力的勇士,而這些勇士,也以異于尋常人的能力,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屬于自己的聲名。
張良作為曆史長河中的一位英雄,也因為自己過人的智慧和能力為中國曆史留下了美麗的一筆,張良背後究竟有哪些曆史故事呢,讓我們一一去探尋一下。

如果回顧一下為漢王朝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想必韓信、蕭何等人是必須要提到的,而這其間,張良也必須擁有姓名。張良作為漢初三傑,與韓信和蕭何一起,成為後代的楷模。
張良的一生,是非常奇特的,富有傳奇色彩。張良的外貌傳說像女子一樣柔弱動人,可是就是這樣柔弱的身子。
其内在居然是翻江倒海般的氣勢和人格,有着過人的氣質,精神和品格如英雄一般剛毅。
張良是貴族出身,雖然天資聰穎,飽讀詩書,但是小小年紀就遭受了亡國之痛,當時秦國強大,俘虜了韓王,使得南韓遭受災難,是以張良十分想報仇,張良散盡家财。
招募有能力的人,希望可以刺殺秦始皇,在十年的謀劃裡,張良終于等來了機會。當秦始皇遊曆博浪沙時,張良等人早早地潛伏好,但是由于秦始皇有衆多精兵保護。
是以刺殺失敗,但是這件事也成為了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刺殺事件,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張良的有情有義。
張良為了躲避秦始皇的追殺,逃到了别的地方,有一次閑遊的時候,張良碰到了一位老翁,老翁将鞋子掉入橋下,讓張良撿回來,張良撿回來後,老者竟然讓張良給自己穿鞋子。
張良就給他穿上,老者連道謝都沒有,就離開了,并和張良約好五日後相見,但是幾次三番張良都比老頭晚到。
老頭每次都在約定五日,直到張良有一次半夜趕到,老頭才将一本竹簡交給張良,并且囑咐張良好好研究。
張良謹記老人的話,認真研讀這本兵法,加上張良自己的天賦,是以張良不僅對書中的内容十分了解,還将裡面的謀略銘記在心,加上自己的了解,使之更進一步。
張良為人豪爽,廣交好友,而項羽的叔父項伯,也因為張良的搭救,而與他成為了好友,從這裡我們也能側面看出張良的人品和性格,不然也不可能結識這麼多英雄好漢。
張良是劉邦的得力大臣,一生都在傾盡自己的心血輔佐劉邦,西漢時期,當劉邦曆盡千辛萬苦之後成為皇帝時,曾經在都城大擺酒宴,招待追随自己。
給自己立下過汗馬功勞的臣子,而當時劉邦和項羽是一對勁敵,當劉邦獲得勝利後,問自己的臣子,自己與項羽相比,有什麼差別。
大家都紛紛回答,都認為劉邦比項羽更有才智,更善于用人,更仁義,是以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援和愛戴,才能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劉邦聽了以後非常開心,但是劉邦還是說道。
自己如果去率軍打仗上戰場,那是不如韓信的,如果自己與百姓打交道,真正獲得百姓的支援,那是必然比不上蕭何的,如果說運籌帷幄,就算在千裡之外也能依靠智慧獲得勝利。
将一切事物都了然于心,那肯定是比不上張良的,正是因為劉邦任用了這三位人才,才能順利走上帝王之位。
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之外,就是對張良一生最好的概括,張良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甚至神話色彩,他是一代忠臣,一代名将,為中國曆史的發展做出貢獻,是當之無愧的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