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記者 盧林漢

10月16日,"從莫奈,博納到馬蒂斯-法國現代藝術展"在山東省上海外灘一美術館1号展出,展出了印象派、後印象派、象征派、野獸派等29位藝術家的近80件精美作品。從波登、莫奈、高西、西内克,到馬蒂斯、畢加索、杜飛等,展覽幾乎囊括了所有法國現代繪畫大師,可以說是現代法國繪畫潮流的縮影。其中,Bonar是展覽的焦點,展示了其30多件作品。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展廳現場

《新聞與藝術評論》了解到,該展覽是從法國領先的藝術收藏基金會之一的本伯格基金會借來的。本伯格基金會是一家著名的法國藝術機構,緻力于向公衆展示已故收藏家喬治·本特伯格的藝術收藏品。

喬治·本伯格的家人是 18 世紀德國科隆著名的基督教路德會領袖,19 世紀 50 年代離開家鄉定居阿根廷。從那時起,這個家庭一直與法國保持着密切的聯系。在法國長大的喬治·貝倫貝格深受法國文盲的影響。作為一名學生,他收集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幅畫,一幅比薩羅的水粉畫,後來被皮埃爾·博納的作品迷住了。然後,在20世紀60年代,他發現了自己對銅的熱愛,他的收藏中收藏了大量精美的青銅藝術品。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喬治·本伯格創立了該基金會,其中包括古代大師的100幅畫作,150多幅現代繪畫和素描,以及100件青銅器,古董,家具等。展覽原定于10月3日開售,但由于疫情爆發和展品運輸,主辦方不得不将展覽推遲到10月中旬。雖然開幕式尚未舉行,但在向公衆開放的第一天,展覽吸引了許多藝術愛好者前來觀看。

展覽從印象派開始。1874年,繪畫的未來掌握在一小群藝術家手中,他們反對已經開始"倒退"官方沙龍的學習文化。由于找不到展示他們作品的地方,印象派畫家将攝影師納達爾的工作室變成了一個畫廊。其中,莫奈的《日出印象》被評論家諷刺,印象派成為新藝術運動的名字。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展覽現場,尤金·波登的風景畫

印象派在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繪畫技巧方面具有創新性。這些藝術家專注于他們眼中所看到的,沒有任何文學或文化偏見,穿插着視覺和現實。展廳裡的第一件作品是莫奈的老師尤金·波登(Eugene Bourdain)的一幅風景畫,他是鼓勵莫奈去戶外的重要人物。然後是印象派的代表莫奈,比薩羅等人的作品,并打開了現代法國繪畫的大幕。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戴着天鵝絨球帽的兒子"讓"的肖像》(Portrait of Son "Jean"),1869年,©基金會Bemberg和RMN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克勞德·莫奈,埃特爾塔海灘上的船,©基金會和RMN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伯特·莫裡森的"花園裡的女人(尼斯阿努爾菲别墅)" 1882 72x62 ©基金會 Bemberg和RMN

在印象派部分之後,觀衆進入了"Nabi"和該流派的創始人Pierre Bonar作品的展覽區。據悉,這也是展覽的重點,展出了皮埃爾·博納爾的近30件作品。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皮埃爾·博納在展廳工作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當印象派大師逐漸消失在繪畫舞台上時,他們的繪畫和風格繼續在不同程度和領域發揮影響力和影響力,為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世界藝術譜寫了輝煌的一頁。其中,"Les Nabis"是直接受其影響的學校之一。納比斯取自阿拉伯語單詞"Nabi",意思是"先知或先知",納比斯将畫家稱為現代藝術的先知。納比斯最着名的人物包括法國畫家,版畫家和後印象派前衛畫家皮埃爾·博納爾。他是Nabis的創始成員,以他的色彩而聞名,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皮埃爾·博納的"海岸"帆布畫72x84厘米©本貝格基金會和RMN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皮埃爾·博納,《卡恩鎮》1930年 布面油畫 76x87cm ©本貝格基金會和RMN

小到巴黎學習期間,博納深受高畫和日本浮畫的影響,繼承了印象派豐富的色彩和活潑的實用精神,進一步将印象派的客觀性和象征主義對文化記憶和情感的基本命題相結合。

博納可以說是一位繼承了前啟示錄的畫家,介于印象派和表現主義之間,是野獸派。博納的職責是表達光線,他曾經說過"敏感畫家最重要的主題應該是再現光線的效果",從這一點開始,他是印象派的最後繼承者,但他滲透到對色彩的更主觀的進行中。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皮埃爾·博納的自畫像,展廳

野獸運動是塞尚在印象派時期探索的延續。塞尚的作品并不十分注重"凝視",而是一種近乎科學的色彩手法,與其他藝術家相比,不同的光學效果,他的作品截然不同,這也展現了塞尚的藝術之旅中孤獨的氣質。此外,在塔希提島之行中,藝術家更加意識到他觀察到的顔色和充滿高強度爆發的光線,他轉向了一種更簡單的繪畫方法。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高霆作品中的色彩無疑是在繪畫之上,他試圖用這種方法,以前所未有的強度和強度來表達自己。在展廳裡,高璀的作品《一個青年農民的頭顱》是後期肖像畫之一,畫面簡單明了,區域色彩扁平,簡約而造型之神。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Paul Gaugher,《The Head of a Young Farmer》,37×37cm,©基金會 Bemberg和RMN

1905年,文化之都巴黎舉辦了一場被認為是20世紀第一個重大藝術活動的展覽。以馬蒂斯為首的年輕畫家在秋季沙龍上展出了尖銳的色彩,粗糙的筆觸,故意的扭曲和反自然主義的繪畫,被譽為"野獸"。在他的目錄中,藝術史學家弗希稱這些年輕人為"原始人"。1908年,引起轟動的現代主義趨勢"野獸"(The Beast)消失了,而該團體中最古老的藝術家馬蒂斯(Matisse)成為野獸的主要藝術家。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亨利·馬蒂斯,《昂蒂布風景》,1925年,布面油畫73x84cm©本貝格基金會和RMN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亨利·馬蒂斯,《雪崩的懸崖和小屋》,1920年,紙闆油38 x 45厘米,©基金會,RMN

作為野獸的創始人,亨利·馬蒂斯也是展廳裡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他的标志性風格在"野獸"時期逐漸形成,即運用純色抽象表達人與物的形态,大膽的色彩搭配,使畫面色彩豐富,對比強烈,構成視覺沖擊力。在展廳裡,馬蒂斯的作品《昂蒂布的景色》完美地展現了馬蒂斯長期居住的法國著名度假勝地的美麗。作為野獸的上司者,馬蒂斯專注于以一種安靜而純粹的藝術形式探索豐富的色彩和形狀。馬蒂斯早期對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可以在螢幕的廣泛筆觸中看到。這是了解馬蒂斯藝術風格演變的重要作品。

在展廳的後半部分,主辦方向觀衆展示了一個專門用于紙畫的區域,如筆和紙畫,紙上的水彩畫,紙上的水彩畫等。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觀衆在畢加索的論文前觀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20世紀的畫家似乎對粉彩的質感不感興趣。這種藝術材料的使用在十八世紀達到頂峰,但在啟蒙運動之後,沒有傑出的藝術作品使用它。Bisaro是最早将粉彩帶回生活的畫家之一,以前所未有的表達方式增強了其藝術質感。該展覽展出了畢加索,若,洛特雷克,塞貢紮克和福蘭的作品,展示了藝術家使用素描,水彩畫和粉彩畫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畢加索,皮耶羅和哈勒昆斯,1971年,©本貝格基金會和RMN

其中,畢加索無疑是這一段的明星,吸引了不少觀衆駐足觀看。畢加索的粉紅色畫作"皮耶羅和阿列金"是他輝煌一生到最後的作品。照片中的兩個人是畢加索晚年的朋友,他們獨特的個性被畢加索用诙諧的台詞,輕松幽默的氛圍。他将不同時期藝術的印記融入到繪畫中:人體被描繪成一種明顯的立體主義色彩,人物被超現實主義詩人啟發的夢幻般的氛圍所包圍。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Henry de Toulouse-Lotrek,"鴿子",Cardboard Paintings,© Fondation Bemberg和RMN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亨利·德·圖盧茲-洛特雷克騎師,1899年 水粉,水彩©本貝格基金會和RMN

Henry de Toulouse-Lotrek和Jean-Louis Foran也是這個展覽區的重要藝術家。圖盧茲來到巴黎學習藝術,恰逢巴黎娛樂業的繁榮,著名的紅磨坊是這一時期的重要象征。圖盧茲經常來這裡,用畫筆記錄這裡的舞者、名人、等,為紅磨坊畫海報。他經常以快速而富有表現力的筆觸描繪婚禮,馬戲團,賽馬場和街道。在肖像畫中,他追求自然主義,大膽地勾勒出沒有造型效果的色塊。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Jean-Louis Foran的"In the Box"鋼筆和中國墨水,水彩畫,1880年©本貝格基金會和RMN

福蘭的職業生涯始于多家巴黎出版物的漫畫家,包括《世界報》和《巴黎諷刺報》。福蘭經常參加愛德華·馬奈和埃德加·德加在蒙馬特新雅典咖啡館舉辦的瘋狂辯論,從此成為德加的忠實追随者,參加了1879年的第四次獨立展覽,逐漸加入印象派圈子,并繼續參加1880年,1881年和1886年的印象派展覽。

雖然福蘭的聲譽不如他的同時代人那麼高,但他從1887年開始定期在雜志上發表他的諷刺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62歲的福蘭參加了戰争,并畫了許多戰場畫。福蘭的插圖表達了他同時代人的愛國主義。

展覽的最後一部分展出了這些藝術家在地中海的風景畫。由于20世紀初鐵路的發展,許多畫家能夠在地中海地區探索和創作,那裡的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和多雪,陽光充足。藝術史上的一連串名字與地中海沿岸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畢加索經常出現在法國南部的每個角落,馬蒂斯在尼斯的長期住所,畢加索在距離科利厄不遠的塞爾小村莊的長期繪畫,以及西内克在藍色海岸聖特羅佩的頻繁夏日......這些藝術家以其美妙的色彩和對光線的處理向我們展示了他們對地中海的迷戀。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Paul Sinek,"The Clock Tower of St. Tropez",1896年,布面油畫,©基金會Bemberg和RMN

從莫奈和博納爾到馬蒂斯,外灘呈現"現代法國繪畫史"

Paul Sinek, Blossoming Tree (Apricot Tree), Canvas Oil, © Fondation Bemberg and RMN

展覽将持續至2022年2月20日。

負責編輯:李梅

校對: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