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要活下去”,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的決定

這裡是我們的#來訪者說#欄目。我們邀請了一些朋友講述自己跟心理咨詢的故事,以及由它帶來的改變。

今天的文章是小花花和咨詢師的故事,意識到自己難以處理堆積的挫敗感和自我嫌惡後,她走進了咨詢室。

在咨詢師的幫助下,她學到了管理情緒的技巧,看到并肯定了自己的努力。

如果你也有想要分享的感受與思考,歡迎點選心理咨詢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期待你的分享與講述!

2017年,是我人生的分水嶺。

當時愛情受挫,考研失敗;在遠離家鄉和朋友的地方實習,又因是初入社會,不懂的太多,遭到嫌棄,壓力也随之而來;每天加班,下班後一個人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回到隻有自己一個人居住的員工宿舍,看着窗外的霓虹燈,感受到無盡的孤獨...…

一切都與學校的世界不一樣,我感受到的是各種挫敗。

當時,即使自己每天有很多情緒,但身在其中竟不能察覺,也不知求助。就如同當外面的人進入到有氣味的房間能聞到味,但如果呆在房間久了,就聞不到味道。

“我要活下去”,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的決定

圖檔來源:《我在他鄉挺好的》

01

自我嫌棄到了極點

18年,我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研二戰。在練習手繪時,看到别人畫得很好,自己什麼都不是,我的自我嫌棄到了極點,嫌棄每一根線條,對人生充滿了否定。

一日一日都是絕望,在黑暗的樓道打電話給朋友,哭到崩潰;身邊的人似乎都對自己也有惡意,我感覺低人一等、極度自卑;每天把精力浪費到情緒上,也無法好好備考……

“我要活下去”,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的決定

圖檔來源:《倫敦生活》

每當到夜晚,迎接自己的是各種否定自己的情緒。看着眼前的窗戶,想要跳下去。

想要自己救贖自己,我也開始聽有關心理學的課程來認識自己,開始對自己有了第一階段的了解,但很多時候并不能解決實際的困擾。

也開始意識到,我可能需要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18年冬天,在男朋友的幫助下,我開始進行網上心理咨詢。

當時選了一位擅長精神分析的咨詢師,是一位女老師,應該40多歲吧。有時候,我能在她身上感受到溫暖,也許是“媽媽“的感覺吧。

咨詢了有一年多,一個月3次。她陪伴着我經曆了第二次考研失敗,也在咨詢中找出了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後來,因為工作和資金問題咨詢逐漸結束了。

還記得她說過,我身上有黑暗力量。也很感謝她,陪伴我走過那些艱難的備考歲月。

02

原來有人真的能看到我,而不隻是同情憐憫我

考研第三年,我終于考上了研究所學生。這三年也導緻我年齡比同學們都大兩三歲,不過那又怎麼樣呢,考上就好。

踏上新的路程後,我也換成了學校的心理咨詢。咨詢師是一位男老師 ,第一次做咨詢需要填寫個人情況表,表裡有對“家庭離異跟誰一起生活“的選項,但卻沒有“無父無母跟誰一起生活“的選項。

我說,“這個表我辦法填,裡面沒有我的情況。”

他有些歉意地說:“是我們準備的不全。” (我想,也許學校裡沒有我這種情況吧。)

他讓我先講講自己的情況。

人生這麼多年,我已經對講自己情況這件事情很熟練了。于是,我坦然而又輕快地說:“我剛出生沒多久我爸爸就死了,我媽也當年嫁人了,我是我爺爺奶奶撫養大的。”

他說,“這麼多年,你一定很辛苦吧。”

那一瞬間,我突然特别難過。這麼多年我從來沒有什麼感覺,也不知道辛苦是什麼,當時眼淚就流出來了——原來我是辛苦的。

“我要活下去”,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的決定

上學時,因為要申請貧困生補助,每年都要寫申請,鍛煉得我已經可以毫無情緒地講出自己的悲慘身世了,像是在講别人的故事。

我甚至為此感到開心——因為終于不再是小時候一說就想哭、還要生生忍住的,想要流下眼淚的那個弱小無助的我了。

但那次咨詢,老師的一句話就讓我淚流滿面。

即使到現在,我回憶起這句話時都還是會紅了眼眶,原來有人真的能看到我,知道我這麼多年來的不易和缺失,而不是同情憐憫我。

在接下來的咨詢中,他也教會了我很多技巧來管理我的情緒,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03

做心理咨詢本身,就是自己有在努力的行為與見證

最近的一次咨詢,我告訴了咨詢師我要考博的事。

他開心地說:“好!我還沒有一個美院博士生的咨詢者呢!其實你的經曆本身就很勵志了,你做到了和你有類似經曆的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他們很多時候會放棄走不到你這個高度。”

我當時疑惑地問了一句:“勵志?”

他解釋說:“因為你的故事不被人知道,是以可能感受不到”。

那一瞬間我才知道,原來我是堅強的、勵志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努力被肯定。現在我也明白,做心理咨詢本身就是自己有在努力的行為與見證。

“我要活下去”,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的決定

老師說到,我們的咨詢已經進行了30多次了。原來已經這麼多次了!

從最初,在咨詢中的我常常說的是:

“老師,我真的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我覺得社會性的追求我都可以放棄,活着真的好痛苦。”

“我對我的家人充滿了怨恨,為什麼要養我,讓我活下來,又忽視我。不給我一個穩定有品質的愛環境,讓我在成年後這麼痛苦。沒有辦法在人際關系裡獲得能量,而是無盡的消耗,無盡深夜自我嫌棄到想要結束掉生命。”

到現在,我和他說,“老師,我使用了這個社會的很多資源活到現在,還沒有為社會做出過貢獻,以後,我即使再艱難困苦,也不會想着去死了。”

他問我,這是感悟、決定、想法,還是承諾?

我說:“是感悟和決定。”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自己的至暗時刻。

但那些絕望和痛苦,你并非一定要獨自承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