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安國隸屬河北省,由保定市代管的縣級市。西漢初年,高祖劉邦取安邦定國之意,封王陵侯為安國侯。西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置安國縣,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遷至此,故安國古稱“祁州”,民國三年(1914年)複名安國縣。安國也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中藥文化發祥地之一,素以“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享譽海内外。現有一組老照片關于安國的藥王廟、藥材、天主教堂、城門城牆等風貌,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探讨!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安國天主教堂

比利時神父雷鳴遠,在河北省中國籍主教孫德桢上司的安國教區更積極地傳教。圖為安國東關天主教堂大門。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安國德來院

雷鳴遠神父在1928年創立耀漢小兄弟會,1929年創立德來小妹妹會,全心全力為中國人民服務。在抗日戰争期間,他組織各種救濟團體,救濟中國各地的平民百姓,有抗日神父之稱。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安國藥王廟

始建于東漢建武年間,北宋又拓址建立,廟中祭祀人物為漢光武帝劉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邳彤。圖為屋檐下的一塊巨匾“蒲陰被澤”,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将義豐縣更名蒲陰縣,沿用393年。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藥王廟内另外一塊巨匾,上書“同登壽域”,亭子下有香爐以及石碑。藥王廟内碑碣林立,有幾十塊之多,記載着藥王廟和藥都的發展變化。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位于藥王廟中軸線北側的鼓樓,鐘樓則在南側。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位于藥王廟中院的藥王墓亭,墓為亭式,木拱起脊,琉璃瓦頂,外形玲珑别緻,墓碑上書“敕封明靈昭惠顯祐王墓”。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安國城牆和城門。圖中幾個小孩正坐在一處倒塌廢棄的建築石構件上,周圍一些石構件淩亂丢棄在路邊。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一男子挑着擔子走過安國城門,透過城門洞可以看到街道兩旁的房屋,以及屋前的大樹。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一輛載有人和貨物的卡車正通過寫有“安國縣”的城門,城門洞邊的城牆上用篆書寫有當時的一些智語。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站在城牆上遠眺,幾輛驢車正在拉什麼東西,遠處還能看到類似塔的建築,具體位置不知,歡迎知道的友友補充!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城牆上遠眺安國城内,街道兩邊的建築,并非都是木質,而且還都帶有屋頂平台。遠處能看到一座橋,以及人走在街上到影子,根據建築和人的影子,應該站在城牆上從東往西拍攝,或者根據那座橋可以查找資料來确定。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安國城内橋邊的一處店鋪,店鋪上已經坐有客人,老闆正在店内忙活。看這橋以及橋遠處的街邊遮陽布,是否跟上圖中的橋的位置一樣?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城内的街道,兩邊樹木以及房屋,行人正在街上行走,遠處還能看到城門洞。這城門洞是否是前文挑擔子走過的同個城門洞,看樹的樣子以及樹木的影子,都是基本吻合!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緊挨着城牆的房屋,以及城牆上的碉堡,來來往往的行人,市井生活的味道。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連人帶貨一起過磅,男子背着的就是安國的藥材,看男子的走路方向,面部朝着路邊的房屋,應該是從車上剛好背下來,過稱後再背到房子裡。

老照片:民國時期的安國,連人帶貨一起稱重及藥王廟和城内外風貌

一名用綁腿帶綁了腿的男子正背着藥材在過稱,後腦勺和肩部墊了塊布。人和貨物一起稱重的好處就不需要中途放下貨物,稱完再背起來的,節省了力氣和時間。不過要是貨物多,人一出汗或者中途友善下,會不會受到影響啊?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白駒的時光

由于本人水準有限,如果有什麼不妥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