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期末考試将至,你跟你的娃準備好了嗎?

臨近期末,不少學生黨惡補學習進度的視訊火了,有的祈禱,有的崩潰,有的把題目當歌唱出來,自創rap背誦法。

花樣百出的期末複習方法,和對期末這一階段的重視,是每個學生黨都會有的過程。

期末作為一個學期的結束,對于學生黨來說是意義非凡的,除了驗證自己一學期的所學以外,還是一次對自己不足的檢索。

期末考試将至,你跟你的娃準備好了嗎?

(圖檔來源于網絡)

期末如此重要,自然也就引發了很多人的焦慮,稱為期末綜合症。這種心理狀态的來源可能是因為期望與我們的努力不成正比。

01

期末焦慮正常嗎?

期末焦慮在很多學生中是很普遍的,無論是國小還是中學,甚至大學,都會為了期末而焦慮。

這種焦慮展現到行為上,就是花式複習。期末焦慮的存在,讓很多人的複習計劃和心态變的浮躁,即使花了時間複習,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對于複習來說沒有什麼益處。

除此之外期末焦慮還會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反應,比如腸胃不适、惡心、失眠、心悸等。都是期末焦慮會造成的症狀。

期末綜合症普遍存在,且被大部分人視作小問題,反正隻要期末過去了情況也就好了。可期末隻是一種階段,而這種階段不僅僅可以是學校的期末,也可以是任何事情的尾聲,對孩子日後的生活同樣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盡管這種焦慮常見且普遍,但并非我們無視它的借口。一旦放任其自由,對孩子的學習和日後的生活一定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期末考試将至,你跟你的娃準備好了嗎?

孩子會産生期末焦慮,一是對一個學期的學習不自信的表現,也可能是清楚一學期的學習水準是幾斤幾兩。

歸根結底,期末焦慮的根源還是在于對自身努力的不滿意。

除卻自己真的沒有努力,害怕失敗以外,其實期末焦慮的很大一部分産生因素在于心理上。

期末焦慮,雖然并不一定是壞事,适度的緊張、焦慮是有益的,是容易激發自己的潛力。但有的孩子會誤認為隻要有情緒就會對自己産生不利影響,對情緒的過度關注反而引起了更緊張不安,胡思亂想。

解決期末焦慮,其實隻要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清楚了解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臨近期末,對于很多孩子來說,焦慮避免不了。

期末考試将至,你跟你的娃準備好了嗎?

作為家長,我們也無需過分擔憂,疏解孩子的同時,也要幫助孩子規劃好複習計劃,讓孩子能更加清晰且有效地複習。

02

不要讓你的孩子拖延

一學期的時間可以努力,但偏偏要拖到期末,這是不少孩子的通病。這種“拖延症”不僅僅是孩子,在成年人身上也多有發生。

每當父母遇到孩子有“拖延”這類問題時,也都隻會趕鴨子上架,逼着孩子把任務和計劃進行下去。卻沒有真的幫助孩子發現為什麼愛拖延。

拖延在很多人看來,其實就是懶,逃避問題的一種方式。實際上,很多人的拖延并不是因為懶和逃避,恰恰是因為太追求好的結果。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 德韋克在研究人怎樣面對失敗的時候,差別了兩種不同的心态:一種是固定心态,一種是成長心态。

期末考試将至,你跟你的娃準備好了嗎?

擁有固定心态的孩子認為智力和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努力就是要證明自己的才能是優秀的,是以也不可以接受錯誤和失敗。

擁有固定心态的孩子在拖延時間,是因為畏懼失敗帶來的價值否定。隻要失敗了就意味着自己的失敗和無能。

是以拖延并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太執着于結果和成績,導緻不敢努力,畏懼失敗。

而成長心态恰恰和固定心态的孩子相反,擁有成長心态的孩子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通過努力工作,你可以變得更聰明、更優秀。在有成長心态的人看來,努力可以讓自己更聰明或者更擅長某件事,可以激發自己的能力并成就自己。

失敗應該是一個讓人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個讓人退縮、放棄和拖延的理由。站在成長心态上看問題是拆解自我價值感等式的一種方法。

從成長心态來看,表現不僅不能反映你的個人價值,也不應是你關心的重點,重要的是你學到了什麼,對什麼感到興奮,提升了什麼,而結果隻是一個背景罷了。

期末考試将至,你跟你的娃準備好了嗎?

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心态的孩子對待學習的态度是大相徑庭的,而往往太在乎成績的孩子越往後的學習越是吃力。

因為在學習過程中經曆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孩子對這種失敗無法接受,甚至靠逃避,拖延來延緩這種失敗帶給自己的傷害。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都不是完美主義者,他們自身是可以接受失敗的,但是父母不會。父母給予的壓力讓孩子不敢面對糟糕的成績,進而為了不面對這種困難,選擇了不作為,不努力。

對于孩子學習上的問題,父母盡可能地以疏導代替暴力溝通。讓孩子在适度壓力下勉勵自己,但不要讓孩子對失敗産生恐懼。

03

孩子的成長需要失敗

成年人其實能了解生活中的失敗和不足,但卻總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顯得格外嚴厲。

期末考試将至,你跟你的娃準備好了嗎?

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學習結果的失敗,很多家長都無法接受。有的家長會和孩子聊問題,有的家長甚至用肢體和語言的暴力來懲罰孩子的失敗。

身邊有一個清華研究所學生畢業的朋友,他教育孩子的方式讓人覺得很佛系,他不過問孩子的成績,隻要求孩子做好學習的規劃和事後的總結,至于成績好壞,不會太和孩子計較。

她能這麼佛系,是因為他曾經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生,年級排名常年中下甚至更差。但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她總結,完善,才有了今天的她。

孩子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固然好,但大部孩子沒有這樣的天賦,我們也不需要着急。讓孩子在失敗中成長是最快,最穩定,也是最健康的成長方式。

期末考試将至,你跟你的娃準備好了嗎?

上述說的拖延症,期末焦慮,其實都離不開孩子們内心對于壞結果的恐懼。

而孩子們對于結果的恐懼,大多數都是來自父母的期待。一旦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随之而來就是各種心理負擔。

影視劇《小歡喜》中,幾個家庭中不同的孩子,英子和方圓就是很好的對比。英子成績好,但是内心負擔重。方圓雖然成績不好,但卻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熱情開朗。

一個害怕達不到父母的期許,在父母的高壓下想要選擇逃避,一個把失敗當成食糧,一步一步的向自己的目标進發。

這兩個孩子的不同不僅僅是自身的性格使然,更多的是父母對于孩子未來成敗的不同看法。

臨近期末,希望廣大的家長可以平靜理性地對孩子的成績,幫助孩子從期末的答卷中找出問題,給孩子勇氣,面對種種的困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