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助力制造業加速更新

數字技術包括移動通信技術、機器人技術、3D列印、雲計算、大資料等多種形式,其中最适宜用于改善經營的當屬物聯網,OrangeBusinessService委托普華永道對物聯網提高制造企業在高品質和高複雜度産品方面的競争力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物聯網對制造企業在提高生産力、提升品質控制能力和降低經營風險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現。

物聯網助力制造業加速更新

以日本為例。日本制造企業一直提倡使用物聯網來提高産能。位于日本名古屋的三菱電機廠制定和部署了自動化解決方案e-F@ctory和eco-F@ctory,用以優化增強制造及生産流程。E-F@ctory是一套控制和網絡技術,可用于生産資訊可視化,将這些資訊融入生産計劃,進而確定品質可追溯性。Eco-F@ctory則引進了支援節能工作的測量裝置和技術,進而實作用電“可視化”管理。

總體來看,人機協作能夠實作以下幾點:生産周期縮短50%;生産力提高180%;裝置運作率提高190%;制造時間縮短60%;能源成本降低10%;品質損耗降低50%。

提高生産力

通過智能技術,企業可從機械裝置和傳感器中收集生産周期或材料消耗等過程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篩選後将其發送到雲端進行存儲以及進一步分析。通過這種方式,可将這些資料轉換成實時儀表闆,以便及時監測和控制工廠流程與裝置,并就如何優化裝置得出深遠見解。

例如,在資料的支撐下,設施經理可實時洞悉所有營運事項,包括材料、裝置和操作人員使用模式。如此一來,設施經理就能夠更輕松地分析流程,簡化工作流程,以此減少無效時間與流程,降低在制品庫存,并建立有效的性能管理體系。通過這些資訊,生産人員還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溫度、壓力和濕度對性能的影響方式,并盡量減少産量損失。

據估計,使用以資料為中心的方法,可将産能提高65%。

利用物聯網技術追蹤實時能耗,可在能源成本最高的高峰期以外的時間段運作高能耗資産。

同時,制造企業也可以适當收集公共設施使用資訊,以确定生産某種産品的精确能耗,并将結果用于分析盈利能力。

利用物聯網,可将多個工廠的資料收集整合到雲端。通過整合的資料可實作跨工廠監測和标杆管理,最終識别高性能和低性能設施。企業可挑選出這些設施特有的資料模式,便于識别适用于整個網絡的最佳規範,也便于更正缺陷。

采用具備自校功能的機器,減少故障與浪費。

提高品質控制

品質和自動化對于高端産品尤為重要。在裝置内嵌入智能功能,實作自動實時品質檢驗,進而加快對産品和材料缺陷的反應速度。例如,一旦在生産線檢測出重大品質控制問題,通過智能技術即可立刻停止該生産線運作,以防止産出最終隻有被廢棄的低劣産品。這種自動化品質檢驗能起到防錯作用,還能實作外部供應商品質管理。

研究表明,實施有針對性的控制,廢品率可降低75%,驗證時間由兩個星期降至兩個小時,大幅降低了成本。

出現裝置故障時,智能裝置可實時收集并分析相關資料,并根據分析結果自動推薦故障修理方案。有了這些備選方案,決策将變得更容易更快捷,進而大幅降低平均停機時間以及維修費用。

傳感器還可在裝置使用年限内對其進行連續監測,進而評估其運作狀況。一旦識别到異常或惡意行為,傳感器即可自動分析資料,準确識别潛在障礙、缺陷或故障。

随後,系統将提示适當的預防性維護措施,降低故障風險,進而盡量減少計劃外停機時間,提高生産量。

基于物聯網的預測性維護能夠讓停機時間減少50%,産能增加65%,這一點已經得到證明,而其主要得益于計劃維護時間縮短,而生産線運作周期更長。

進一步來講,網絡化裝置可直接處理其收集的資料,且能自主采取措施,無需手動操作。在許多元護狀态下,機器系統可以自行診斷、自行調整。例如,智能裝置可以識别其電池過熱情況,然後自動改為低強度運作,以便在等待更換部件的同時控制溫升。

除了節約時間和費用外,該技術還能預防緊急情況,如此一來,員工就可将主要精力放在意外事件監督和處理等增值活動上。

降低經營風險

在以嵌入式智能技術為依托的生産環境下,企業可将健康與安全合規性控制在零容忍水準。這種環境下,不管是事故預防及實時檢測,還是險兆事件調查與解決,都會更為準确高效。

傳感器資料可以結合全球定位系統(GPS)和無線電頻率識别(RFID)技術,實作供應鍊相關事件的實時可見性和可追溯性。追蹤技術在企業供應鍊中的應用已經屢見不鮮,而物聯網則能為供應網絡與工廠所有相關方提供更豐富的資料與更進階的智能服務。

制造企業利用收集的資料,能夠準确預測貨物從供應商處發出并到達工廠和倉庫的時間,實作自動運輸和交貨,并據此對生産流程進行相應調整,優化資産和勞動力使用率。制造企業還可以利用資料來追蹤原材料,提高交貨速度,縮短生産周期。使用執行個體表明,在物聯網的協助下,生産周期可縮短28%。

智能技術在制造企業供應鍊中的應用可以延伸至貨物位置資訊以外。

智能技術還可以協助企業監測各裝置運輸至智能工廠過程中的情況。

例如,傳感器可以協助檢測貨物運輸環境是否溫度過高和濕度過大,運輸環境是否會影響貨物品質。智能工廠可在投産前查明潛在問題,并采用備選供貨來取代受損材料。

制造企業還可通過智能技術為其他下遊利益相關方創造更多的價值。例如,貨物流轉于供應鍊各環節時,制造企業、分銷商和零售商可以利用共享标簽系統實作存貨的實時追蹤。

這一層面的協作對于零售業等具有季節性需求的行業尤為有效。這些行業的産品可供出售的機會有限,零售商的實時補貨請求能夠讓制造企業在控制存貨成本的同時,更機動靈活地滿足相關需求。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