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棒鳳梨蜂蜜。(照片來自網絡)
下班回家,剛推開門,聞到一股淡淡的蜂蜜味。經驗告訴我,家裡有成熟的木鳳梨,可以吃鳳梨蜂蜜。
木鳳梨又稱鳳梨蜂蜜、樹鳳梨、樹鳳梨。據記載,在唐代,木鳳梨從印度傳入中國,被稱為"頻奈拉",宋代後來改稱鳳梨蜂蜜。
在湛江,木鳳梨并不陌生,在庭院、公園、街道......到處。木鳳梨最初生長在印度,有熱或冷。氣候溫暖,日照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是其栽培的首選地。東海島居所,土壤沙質,溫度高,日照強烈,幾乎每家每戶都種着木鳳梨。經過前面的房間,走來走去,總能看到木鳳梨肆無忌憚地生長、挂着果實。東海島的木鳳梨,果實大,香氣濃郁,肉質濃郁,甜如蜜,遠近聞名,與東海甜瓜同舟共濟,是東海島的标志性水果之一。在鳳梨季節,許多國外朋友去東海島購買木鳳梨。
肆無忌憚的生長,挂着木鳳梨的果實。(攝影:馮恭)
在家的院子裡種了五棵樹,由于台風的破壞和可憐的品種被砍伐,現在隻剩下兩棵樹。僅存的兩個木鳳梨,其中一個在遮擋太陽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象征性地每年懸挂一兩個水果,向我們宣布它是真正的木鳳梨,以免被砍掉。另一個好多了,挂果實很多,大大小小,不均勻。每年鳳梨成熟季節,我們都能享受到"熱帶水果女王"的甜蜜。
水果,無論大小,都覆寫着樹枝。(攝影:馮恭)
木鳳梨香氣飽滿而獨特,香味不如榴蓮濃郁。房間裡放了一個木鳳梨,足以讓整個房間散發香氣,連空氣中都彌漫着甜蜜,讓你吐出DC。成熟的木鳳梨,表皮變成黃綠色或黃褐色,鋸齒狀的軟刺猬已經萎縮,不再手牽手,可以感覺到。肉的皮很薄,吹得可破,用鋒利的長刀輕輕劃過,表皮裂開一小口,濃郁的香氣立即散發出來。切割後,一個又一個金色的肉體突出。個别鳳梨蜂蜜,甚至水果之間的小蠶絲都是金色的,充滿了金色的眼睛。一些果肉被刀從中間切開,果肉中的甜汁慢慢滲出,導緻你吞下你的嘴。每次打開鳳梨,看到那黃色的水果,總是迫不及待地想細切,迫不及待地想用手挑一點味道,安慰自己,扣幾下吃完後,滿足于等待精切。
切木鳳梨,滿是金色的眼睛,不想糟透都很難。(圖檔來自網絡)
木鳳梨很大,不像瓜、蘋果、梨等水果,一個人吃不下。木鳳梨似乎自然共享,和周圍一群人切鳳梨、吃鳳梨的場景,再熟悉不過了。每次一家人切木鳳梨時,媽媽總是把鳳梨分成幾部分,安排我們的兄弟姐妹送給鄰居。小時候,怕回來晚了,鳳梨被吃了,每次都以百米的速度沖刺跑到鄰居家,匆匆忙忙地敲門,趕緊放下鳳梨,拉出腿跑。當你回到家時,拿起一塊,狼吞虎咽,然後用鳳梨粘液全部吃掉。木鳳梨在氣味的融合處沒有脫脂,總是釋放到最充分的。這種濃郁的香味,常是一家人吃鳳梨,幾個人都知道。當你切鳳梨時,你經常邀請一些鄰居和朋友品嘗甜美光滑的鳳梨蜂蜜。我們也經常吃鄰居家的鳳梨蜂蜜。吃得很多,誰擁有哪棵鳳梨樹挂果的味道如何,都知道一兩點。
木鳳梨,未開封的水果。(圖檔來自網絡)
每次你切一個木鳳梨,它總是像打開一個盲盒。在切之前,永遠不知道這個鳳梨是否有任何果肉吃,可以吃,好吃或壞吃。一般來說,樹種品種好,挂果也不差。但也有例外。個别鳳梨,橢圓形,造型很好看,沒有凹陷的一塊,沒有一塊凸起,是鳳梨世界的漂亮家夥。但有一個人失望地摔倒了。一位朋友曾經買了一個大鳳梨,放在家裡幾天,感覺成熟了,特邀住附近的親戚朋友吃鳳梨。然而,這顆大鳳梨似乎被故意與人群開玩笑,在成千上萬的期望中,隻有幾個可憐的果實,而且果肉是白色的,沒有太多的甜味,典型的金玉在其外部失敗。但也有一些鳳梨,看起來很謙虛,左凹右凸起,頭小。如果是寄來的,絕對不能牽手。但是這種鳳梨,卻常常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切開後,果實并不多,但每一塊果肉,大小如一個寶寶的拳頭,味道很甜。鳳梨,也是一種不失眠的水果。
注:本文發表于2021年8月24日《湛江日報》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