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車時間的縮短,将有效加強人們的出行效率。
今年年初的時候,滴滴出行在濟南上線了一項智慧交通的研發成果,打造了國内首個以浮動車軌迹作為資料基礎的“智慧信号燈”。之後,滴滴先後在武漢、成都、蘇州、貴陽等城市也持續優化當地的交通信号燈,截至目前已經優化超200個,其中在濟南超過100個,并且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最近,滴滴出行進階副總裁、智慧交通負責人章文嵩博士透露,利用滴滴智慧交通技術,現如今濟南在早晚高峰期間的道路交通擁堵時間,已經能夠下降超過10%;在武漢高峰期路口通行的時間降低13.3%,平均延誤時間可以降低近30%,主幹道方向整體延誤時間降低23%。
“滴滴現在每日新增軌迹原始資料高達70TB以上,每天能夠處理路徑規劃請求200億+次,高峰期平台每分鐘接收超過3萬乘車需求。”章文嵩說到:“滴滴浮動車就成為‘行走的傳感器’,而滴滴‘智慧信号燈’打破了原有的交通流資訊采集模式,運用移動網際網路資料來優化調整信号燈配時,這為解決城市道路擁堵提供了新的思路。”
從布局智慧交通領域開始至今,滴滴已經和國内20多個城市展開了相關合作,并在多地部署了智慧信号燈、智慧誘導屏、智慧公交、智慧代駕熱力圖、智慧交通運作報告等多個項目。
那麼,在這些城市的小夥伴們有沒有感覺到早晚高峰的通行時間變短了呢?
原文釋出時間:2017-09-15 09:11
本文作者:JOKER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