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17新政: 北京樓市重磅炸彈

3.17新政出台的時間是周五三點,次日執行,給所有急着過戶的群衆一個措手不及。如果不是周五而是周一,說不定還有些周轉的餘地。再參考9.30新政,是以周五和月底都是政策出台的黃道吉日。

但是,這個政策對北京樓市絕對是重磅炸彈。

雖然沒有明确的資料,但賣房離開北京的人肯定少之又少,沒有人越換越差,基本都是小換大,換學區。換房者的交易形成了長長的錯綜複雜的鍊條,大家都在努力往上爬。改善型的比例絕對不低,2016年肯定過半,估計達到70%也不誇張。

這樣會導緻幾個結果,越貴的樓盤,漲價越高,越好的學區,漲價越高(從一年來的交易可見端倪)。因為優質房源永遠是稀缺資源,學區房更是如此。

北京一年成交20萬套二手房,來自綠中介的大概十萬套,平均一周兩千到三千套之間。而2017年二月份,每周成交接近四千套,二手房均價環比增長4.6%。為什麼房價翻了接近一倍,卻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鹜,量價齊漲呢?這個問題算筆賬就知道了。

原先一套400萬的住房,貸款150萬。經過一年大漲70%後,達到680萬。此時如果換房,提前還掉之前的貸款和手續費280萬,相當于擁有了400萬的首付。如果認房不認貸,那麼按照首付35%的比例,能撬動接近1200萬的房産!這就是資金杠杆的力量,漲價利差通過換房的貸款放大效應,能一下子放大兩三倍。這就形成了正回報:越漲越買,越買越漲。别怕房子貴,隻要銀行放貸,隻要房價不跌,就敢撬動更大的蛋糕!

這就解釋了,首付比例從35%提升到50%對很多人是緻命的。因為貸款前,需要對二手房做估值,為了避稅,估值會比真實成交價低不少,再加上交易的稅費手續費,50%的首付比例剛好抵消了去年70%的漲幅。換句話說,那些現在換房的人,基本上難說什麼獲利的可能。

政策給出了相當的區分性,依然向剛需傾斜。雖然首付比例依然是35%,但房價已經處于相當的高位。而如此巨量的首付,卻不是誰都能拿得出手的。

我們可以從上海和深圳來對比,而北京也有類似的例子:2013年4月7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釋出《通知》,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貸款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貸款利率為同期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1.1倍。對于“無房有貸”申請者,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利率1.1倍。當時交易量劇烈畏縮,到了2014年9月份達到最低點,下跌甚至超過15%。

參考930新政帶來的影響,換房者會被極大地打壓。成交量減少一半以上是必然現象。短期來看,房價出現一定回調的可能性很大,比例可能在5%到15%之間。

可以預見,已經過戶的交易者會欣喜萬分,但已簽合同卻還未過戶的就非常麻煩了,首付從300萬變成了500萬,違約會沿着換房鍊條層層傳遞。按照兩到三周的過戶周期,每周4000套成交計算,這樣無奈的換房者估計有上萬人。

目前貸款暫時不查全國紀錄。否則更是沒人買三四線城市的房子了。民政局必然門庭若市,假離婚又會成為一股新的社會風潮。

為何北上深的房價猛漲?因為這幾個城市的人口吸引能力太強了。以北京為例,北京是整個北方地區幾乎唯一的中心,擁有大量高校,每年京内畢業生源就高達30萬人,十幾年來擴招的積累,使得北京外來的高學曆人才就達到了幾百萬。因為人才聚集,吸引了更多的公司入駐。好的就業機會,又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引入。而住房供地卻是非常有限的,房價不漲才怪。每次新政一出,自住房的政策馬上就會跟進,剛需可以考慮自住房。

但筆者認為,最近幾次樓市的瘋狂,一定程度上教育或影響了一二線城市的中産階級。面對樓市一年70%的漲幅,幾百萬的财富差異頓時被拉開,人們都開始浮躁,人人都在讨論樓市,交流理财。為何學位不值錢,而學區房那麼值錢?因為大家都太沒有安全感了,資源缺乏,所有人都在擠着向前沖。一部分人選擇離開,而更多的人變得過分敏感。經過這一番瘋狂,國民對稀缺資源的争搶隻會變本加厲。

現在在一線城市,随便在任何一家餐廳的任何一個桌子前,幾年前大家還在讨論創業和技術,現在則隻剩下了房産理财投資。還有多少人有着技術和創造造福人類的理想?不知是喜是悲。

現在官方媒體是不允許讨論房地産的,剩下的隻有自媒體搞搞擦邊球寫一些抱怨性的文章。本人非房地産業内人士,以上所有觀點僅供參考。

本來計劃寫一篇北京租售比的文章,最近個人事情太多,就想先擱置一下。周五午睡做了一個夢,夢到北京限購政策要出,結果下午三點新政就款款而來,可謂唏噓。那篇租售比文章一下子就變得沒有意義了,此處租售比高,so what?

連續寫了三篇樓市,累了,大家安心工作吧。

作者:熱情的沙漠

出處:http://www.cnblogs.com/buptzym/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部落格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配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