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是南韓擅以沖擊性畫面叙事的金基德導演2018年的經典劇作,分從「人間」、「空間」、「時間」、以及「人」的四個次元,根本性的解析人類演進的歲月痕迹。
整個過程是痛苦的,但卻也同時在其中埋下希望的種子,為求人類永續生存的目的,哪怕是離經叛道、駭人聽聞的不擇手段,依然是必要被選擇走上的路徑。
這是人類的一種自私的極緻,也是責無旁貸的責任。一言以蔽之,四個次元在現實中所呈現的狀态,分别是:「堕落的人間」、「迷失的空間」、「連續的時間」、以及「無盡的人生」,茲通過以下的劇情概要,勾勒出人類文明演進的曆程。
(以下有雷,敬請慎入)
導演以一艘軍艦改造的遊輪來比喻人間,船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政客、官二代、流氓、風塵女、蜜月夫妻、情侶等。
大家交了相同的費用上船,個人認為,其隐喻着人類原始平等的狀态;但卻在船長給予了政客不同的差别待遇後,開始有了階級之分。
在流氓甘願作為政客鷹犬的情況下,政黑關系的結合,讓統治實力更顯強大,野心與欲望也就從此展開。
政客看上了蜜月中的人妻,流氓為迎合上意,強擄人妻作為朝貢的對象,不但讓自己一逞獸欲,人妻同時還分别遭到政客、官二代的強行侵犯,擔任人文學者的丈夫也是以被流氓手下殺害。
伴随着整艘船上酒池肉林的情景,在道德逐漸淪喪之下,緻使人間的秩序也開始起了崩解,走向了堕落的窘境。
從「人間」章節中,我們看到了人性得意忘形的貪婪原罪,不論上至上司階層,下到庶民階級,隻要一己獲緻某種得以驅使他人的權力,便開始肆無忌憚的去放縱自我潛藏于内心的欲望,作為一種抒壓般的解放,也是滿足個人盡皆渴求的權力妄想。
這份權力欲,在xingai的過程中,尤為明顯,或也正因如此,希冀表達人類支配心态的極緻時,導演總免不了以xing作為素材。
性,是何等奧妙,是人類堕落的緣起,卻也是永續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雙元性的特征,讓它是罪惡,也是神聖,就像伊甸園中的毒蘋果一般,沒有當初偷嘗禁果的罪惡,人類也就沒有生生不息的榮景。
盡管階級制度生成,衆人在豐衣足食的前提下,尚且接受了由政客與流氓主宰的軍艦。
但沒有預料到的是,某日醒來,軍艦居然與世隔絕的航行在天空中,仿若迷航一般的,不再有靠岸的可能。
這讓船上的人們開始緊張起生存問題,政客于是下令減半供餐,做長期抗戰的準備,但自己卻仍舊享用着更優渥的餐點。
直到一般乘客都面臨饑荒的危機,終于按捺不住長期累積的怒火,開始群起而反抗政客,希冀集衆人之力,強搶糧食。
政客在自己生存也遭受威脅之際,索性将所有乘客都炸死,同時并與流氓拆夥,卻不料反被其殺害。
就這樣,船上經過一番大屠殺後,呈現一片死寂,活下來的,僅僅是官二代、蜜月人妻、以及一位謎一樣的老人。
就空間章節解析,「國家目的」是最貼切的詞彙,每逢國家遭逢劫難之際,「共克時艱」往往成為統治者不變的理由,期待着人民做出犧牲,來保全集體繼續生存的機會。
就如同劇中政客所言,若不進行糧食管制,則大家迅速地将食物消耗完,終究還是面臨饑荒的窘境,最終也隻是集體毀滅而已。
言下之意,或許頗具有正當性,但在上司階層未能以身作則的情況下,終究還是走上被颠覆的一途。
确實,橫豎都是一刀,恪守國家目的、抑或是選擇人民起義,在資源稀缺的時刻,終究都難逃滅亡的命運,結果是一樣的。
然而,對于人們而言,潛在的自主與支配性格,還是不免驅使着個人朝向互相為戰的選擇,宛若回到了原始叢林一般,不再遵循任何社會規則,一切以力來服人,回歸到文明前的野蠻狀态。
從一開始便出現的沉默老人,他總是默默地在收集塵土,用來種植種子,同時他也喂養小雞,期待着長成母雞後産下雞蛋。
在人妻發現自己在遭到衆人侵犯後懷孕,原初有意堕胎,卻在老人的提點下,轉念地認為孩子也可能是丈夫的,是以決意留着,進而跟随着老人從事拾土栽種的工作。
老人起初的形象頗為祥和,但随着軍艦上的瞬變,也逐漸有所不同:當船上再也找不到泥土後,他将遺體化作養分,繼續其種植的工作,而後更為駭人的,是在人妻孕婦遍尋不着食物之際,将遺體大卸八塊的提供給孕婦享用。
最終,所有包括遺體在内的食物皆用完後,他割下自己的肉交給孕婦,自己進而犧牲死去。
讓整艘軍艦,剩下官二代、孕婦、以及滿坑滿谷的幼苗與小雞。
從時間章節中,相當明确的,乃沉默老人即神的意象。
神,在人們彷徨無助的時候,會在适當的時機中,給予當頭棒喝般的提點,促使自己走出死胡同的泥沼,重新拾回活下去的勇氣。
一如孕婦從可能懷了壞人的,到認為孩子可能是丈夫的,都是出自于老人的循循善誘。
其次,在面臨生死攸關的生存關卡,作為萬能的神,也無法再置身事外,不能再以道德規範下的善行為宗,而是必須體認到「為達生存,不擇手段」,繼而才有将遺體作為栽種植物養分的駭人情事。
因為老人深刻地知道:「道德是什麼,能吃嗎?倘若此刻未能種下未來的種子,将對于人類後續生存,造成無可抹滅的傷害。」
當然,最終老人為了拯救腹中新生命,犧牲了自我,這正是神與政客之間,最無法跨越的差異:兩者或許都禀賦着某種宰制的權力,但神懂得奉獻,政客隻會活在自私的思維中,心界的格局,由此确立。
總言之,時間是連續的,人們在時間的洪流之下,都隻是一個角色性的存在。
但無論個中被賦予什麼樣的劇本,其同時盡皆秉賦着一項共同任務,就是人類的永續生存。
在永生的前提下,道德不重要,人倫亦可抛棄,即便是被認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性,也絕非不能放下的選項。
在老人犧牲後,官二代與孕婦依舊感到饑餓,孕婦秉持着不殺雞取卵的原則,希望萬物可以生生不息,但官二代卻隻求解決眼前的口腹之欲,打算直接殺了母雞食用。
情急之下,孕婦将官二代砍死,繼續食用他的遺體,終于順利地活到孩子出世。
又過了十七年,當初老人所種植的種子都已長成叢林,母雞也在不斷地繁衍下,讓人妻與孩子有着豐足的生存資源。一切顯得欣欣向榮,世界宛若劫後重生般的充滿前景。
不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根植于人性中的欲望再起,開始垂涎起母親的肉體,一場超越道德禁忌的欲念追逐,再一次展開……
将人的章節放置在最終章,已然可看出導演将人至最高的初衷。
極緻殺戮後的血腥對比明天過後的綠意盎然,展現的是導演對于當下環境窘況的一種期許。
為了人類繼續的生存下去,不擇手段的殺戮行動或将不可避免,在此同時,任何阻礙着人類存續的規約制度,也都該被徹底的揚棄。
縱使一如最終的結局,孩子勢必得與母親進行亂倫的交媾,才能再次孕育出新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因為,站在永生的終極目标之下,一切的一切,都必須是可以妥協與犧牲的。
大破之後才會有大立,這是當代人類都該有的深刻體悟吧!
金基德執導下的畫面,令人感到毛骨悚然、驚世駭俗,但從中也誘發着對人性的徹底省思。
電影是個縮影,看其演進,仿若将人類從古至今的曆史走過一遭,像是懂了些什麼,但卻也在日益體認了人類必經的曆程中,逐漸相信着枯榮互相交替的不變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