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社群到平台後, C2C的線上 IT 教育訓練之後,51CTO切入企業内訓市場

B 端是一個大市場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IT 技術教育訓練都是線上職業教育最早切入的領域,也是現階段發展較為成熟的一個細分賽道,從高校到職場都成為 IT 教育訓練必須布局的管道。

51CTO 副總裁楊文飛告訴記者,在 C2C 的平台化服務之後,51CTO 也将在 B 端發力,切入企業内訓服務領域。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切入 B 端是因為 C 端市場已成紅海,“人不夠用”了嗎?51CTO 副總裁楊文飛表示,主要還是從市場需求來考慮的,企業内訓的需求一直都在,IT 領域又是一個需要持續學習的領域。B 端是一個大市場,在 C 端業務已經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從 C 端切入B 端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對于企業而言,在基礎技術發生變革的情況下,在内訓層面上加大成本投入要優于重新招募一批相關領域的人才。以營運商為例,流量費用代替通話費、漫遊費等成為主要收入來源,在技術基礎發生變化後,原來儲備的通信人才 CT 人才就必須向 IT 人才轉化。除了基礎技術變革帶來的轉型壓力外,各行業對前沿科技的投入也在加大。

從 B 端打 C 端是大部分教育産品的一個通路:B 端使用者首先在付費意願上要強于 C 端使用者,借助 HR 之間的口碑傳播也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占領市場。而 51CTO 走的顯然是一條從 C 端到 B 端的路線。

這裡有一個疑問,切入 B 端的難度在于,對于已經采購了技術内訓産品的公司而言,如果再更新一次内訓服務方都意味着之前的是沉沒成本,和各類企業管理系統類産品邏輯類似。換句話說,從 C 端發展起來的 51CTO 到了企業内訓的市場上,又有哪些競争優勢去和那些已經從 B 端切入的玩家搶市場呢?

51CTO 副總裁楊文飛說到,主要還是靠 C 端的内容沉澱。

首先是内容的豐富度。根據團隊提供的資料,在上一階段的平台化的營運模式中,目前平台上積累的課程數量接近 8000 門課程,每門課程系統地介紹一個知識點,每個視訊有 10~45 分鐘左右,除了多之外,平台使用者的觀看資料也能夠成為平台在針對企業級使用者推出課程時的參考基礎,即已經經過 C 端使用者“檢驗”過的“精品課程”。

我們在一開始就提到,企業的對于技術類的内訓需求和市場變化不無關系,是以 51CTO 從 C 端到 B 端的另外一個優勢在于市場的敏感度。

C端的使用者資料是一個層面,講師資源是另一個層面。51CTO 副總裁楊文飛告訴記者,目前平台共有 2000 名講師,其中 800 名為獨家簽約,超過一半的講師在技術類公司任職,具有行業内的實操經驗。在平台化的營運中,對于優秀的講師來說,51CTO和B端之間的合作也為他們提供了新的内容分發管道,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勵了優質内容的生産。

一般情況下,企業内訓課程以批量化采購線上學習賬号為主或定制課程為主,51CTO 的企業課程也走的“半定制化”的思路,根據企業需求結合自己本身的内容積累形成“課程包”。對于 C 端使用者,51CTO 提供“自學式學習”和“輔導式學習”兩種服務方式來保證學習效果和完課率,到了 B 端之後,考慮到個體原有的知識體系積累之間的差異,51CTO 也會進行“分班測試”,即根據團隊的平均水準來設計課程、提供相對個性化的課程方案。

51CTO 創立于 2005 年,從技術人員社群開始,到目前已經已經積累了 1500 萬注冊使用者。2016 年 10 月,51CTO 完成了華開投資領投的 B 輪投資。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下一篇: v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