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挪用329套房,多家房企倒閉,具體是給開發商下"老大哥"的句号

查獲土地5.8萬多平方米,财産329處,犯罪金額超過13億;

從普通商人起步的張元峰,十幾年來已經建立了龐大的犯罪網絡,在惠州和河源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12月24日,廣東省進階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張元峰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财産,其他群體也被判處有期徒刑。

600多卷檔案,如山,指控張元峰團夥的犯罪事實,這個盤狀犯罪集團多年,面對黑黑惡的嚴厲攻擊,打倒了。

掌控家族資産

僞裝注冊十幾家公司

1971年,張元峰出生于河源的一個小鎮上。作為家裡的長子,張元峰沒有高中畢業,跟着父親開始學生意。

20世紀90年代,張元峰跟随父親到惠州發展,在惠城開蛇餐廳、經營木廠、投機用地等,積累了生本。

36歲時,張元峰的父親去世,此後他利用長子、丈夫和父親,逐漸掌控自己的家庭和家庭資産。

在親戚朋友眼裡,張元峰非常霸道。他的姐夫張歌說,他死後留下了一幢房子,一塊地和幾千萬元的存款,由張元峰和他的妻子管理,沒有配置設定給其他家庭成員。

"人們害怕他會害怕像瘟疫之神一樣靠近。張說,在生活和生意上,家人要聽從張元峰的訓示,如果有人提出異議,張元峰會直接打人。

張元峰的妻子和弟弟經常因為做事不好或違背他的意見而被毆打。

同謀劉康和張元峰合作經營多年,他記得這樣的事情:張元峰兩個弟弟幫張元峰做了很多事情,但沒有得到太多好處,其中一個弟弟不想做,跑到場,張元峰沒允許, 弟弟不得不回來。

對家族成員和資産的高度控制,促成了張元峰業務的擴張。

挪用329套房,多家房企倒閉,具體是給開發商下"老大哥"的句号

從張元峰那裡發現了大量的房地産證件。惠州警方提供圖檔

為了掩蓋欺騙銀行和騙取他人财産的企圖,張先生代表自己和其他家庭成員注冊了十幾家公司。

"張元峰是高利貸者,這些公司其實并不通。張說,這些公司的開業隻是為了友善銀行貸款和與他人合作。當張元峰吞并其他公司的财産和土地時,他将财産挂在不同公司的名義下。

安排不同家庭成員在公司擔任法人、股東等,并利用這些公司開立賬戶、簽訂合同、申請貸款、轉賬、提起訴訟、雇用人員......

就這樣,張元峰為他們的違法犯罪活動,披上了公司合法的外衣。

瞄準房地産開發商設定集

挪用對方的财産

2004年,張元峰剛開始瞄準惠州、河源兩家房地産開發商。

張元峰利用開發商急需資金周轉的心理,以及缺乏對道路貸款的弊端的訣竅和危害,以"規則"為理由,欺騙對方簽訂了一份書面與實際借貸利率不一緻的協定,不斷設定一套龐大的道路貸款陷阱。

挪用329套房,多家房企倒閉,具體是給開發商下"老大哥"的句号

張元峰的保險箱在家,緻力于公路貸款合同的保管。惠州警方提供圖檔

在簽訂貸款合同時,張元峰經常出具書面協定,有口頭協定,口頭協定的實際執行,利息遠高于書面協定,在貸款時,還要收取斬首利息。

比如張元豐借給别人100萬元,先把18萬元轉給對方,然後讓對方把18萬元還給張元豐,張元豐隻把剩下的82萬元轉給對方。

這樣,對方居然隻拿到了82萬元,卻産生了一百萬元的借款銀行憑證。

為了保證集團的成功,張元峰特意聘請了一位律師為自己謀劃策,出庭應訴。

連續獲利後,當借款人真的付不起錢時,張元峰向銀行出示貸款起訴對方,扣押對方的抵押财産,然後通過拍賣完成入侵。

這些被侵占的房産,張元峰繼續利用銀行申請抵押,再借給他人,一個循環往複。

在劉康看來,張元豐放貸的目的根本不是利息,就是A錢對方的房産。他說,受害者是當地知名的房地産開發商,陷入了張元峰的貸款陷阱,資金鍊一個接一個地斷裂,房産逐漸被蠶食。

2014年,遠東集團因資金周轉問題向張元豐借款8200萬元,實際收款6100萬元,從此成為遠東集團的噩夢。此後,由于本金無法及時還清,張元豐繼續膨脹債務,讓遠東集團簽訂了新的貸款協定。

幾年來,遠東集團已簽署約30份協定,實際貸款1.1億元,但被張元豐将債務增加到近5億元,公司資産被大量挪用。

企業破産是一團糟

超過58,000平方米的土地被沒收

2004年至2018年間,張元峰團夥以此手段犯下詐騙13起,敲詐勒索罪1起。

截至2018年6月,張遠峰港擁有5.8萬多平方米的土地,總物業面積7.2萬多平方米,僅銀行存款就達到1.68億元。

長期的犯罪活動對當地産生了負面影響。河源恒益廣場、大龍财富廣場等物業被張元峰等申請封堵,項目無法完成,上百業主無法按期收到物業。

世貿三期、大龍财富廣場等物業至今已爛,光耀集團、希望集團等公司已經破産。

挪用329套房,多家房企倒閉,具體是給開發商下"老大哥"的句号

受害者Yang是開發人員之一,從那以後,這種經曆一直讓他感到害怕。

"因為張元峰,我們公司的資金鍊斷裂,無法運作,大家同時找門,房地産勞工要工資,行業主報表,建築商和材料攤販要我付錢......"楊說,當他非常害怕的時候,不得不把家人和孩子送到省裡居住。

僅楊某開發了一處房産,就有400名業主遭受損失。

然而,直到站在被告席上受審,張元峰仍不認罪,試圖以私貸為借口為自己辯護。

"廣東省高等法院在堅持程式公正、充分保護被告權益的前提下,認真審查了此案。承包人法官趙志春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受害人對貸款協定内容的了解,并不影響張元峰等人"非法占有"目的的确定,本案證據足以證明張元峰等人的行為完全符合《道路借貸》刑事案件中"路貸"中若幹問題處理意見"貸款"條款。

面對确鑿的證據,張元峰等人試圖為他們開脫罪責的人,最終依法受到懲罰。

鑒于本案被害人人數衆多,法院已開始辦理退款手續。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張元峰團夥從被害人的财産、車輛等具體财産中,原則上按原件返還;

"快樂的人!"聽到判決的那一刻,楊用四個字描述了自己的心情。

對話

法律外衣不能改變犯罪的性質

案件規模龐大,受害者人數衆多,事發後引起廣泛關注。判決後,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廣東省進階人民法院刑事庭法官趙志春、廣東省刑法學會副會長、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嚴衛國,進一步解讀此案。

挪用329套房,多家房企倒閉,具體是給開發商下"老大哥"的句号

張元峰欺騙對方簽訂了大量與實際借款利率不符的書面協定。惠州警方提供圖檔

記者:本案存在多個争議點,如是否構成欺詐,是否構成惡罪,法院是如何判決的?

趙志春:貸款和民間借貸的根本差別在于,在民間借貸中,貸款人隻希望借款人支付本金和利息,他們不會為了掩蓋貸款的真實金額而作弊。

相反,在本案中,除了借款人應付的本金和利息外,貸款人還以虛假方式非法占用了借款人的其他财産。

有大量證據表明,張元峰通過重複本金、利息和隐性還款的"涓滴"方式來欺騙财産。

我國刑法中對欺詐的具體構成沒有作出實質性規定,随着詐騙犯罪形式的複雜性和犯罪手段的多樣化,不能簡單地要求被害人和被欺騙人必須是同一個人,交出财産必須是自願的,否則會縮小欺詐犯罪的适用範圍, 不利于打擊犯罪。

張元峰等人主要以民事訴訟取得虛假訴求,其實是一種訴訟詐騙,實質上是為了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産。

此外,張元峰等人組織、預謀、屢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以非作惡、霸淩人民為己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也符合兩股高惡勢力對犯罪集團的認定。

記者:您如何看待法院對案件手法的判決?

翟維國:這個案子很有啟發性。這是一種新型的貸款,行為者不打電話或小廣告,如無擔保、優惠利率等誘餌,廣泛吸引非特定人群借貸,但針對性地把握迫切需要的資金和募集資金的房地産企業或個人,有針對性地向他們談判貸款。

肇事者預設了良好的"扭利""獲利""口頭協定高利息、低利息票據簽署""無痕斬首利息"等一套方式,之後,通過其實際控制的公司大型銀行貸款,再通過上述一套貸款給他人,并主要通過訴訟、仲裁、公證等合法外衣, 達到侵占他人财産的目的。

肇事者甚至可能通過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大資本家來恐吓對方,或者偶爾使用威脅來讓對方接受實質上不公平的借貸合同。

這種作案手法,外表"合法性"較強,但非法占有他人财産的犯罪性質沒有改變。

記者:尚立陽

通訊員:周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