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成年人為了養生,真的很努力了。
早飯喝黑芝麻糊,保頭發
中飯吃蔬菜沙拉,防長肉
飲料要選果汁,補維生素C
吃餅幹要找粗糧的,能通便
……
這樣就夠健康了?
哈!還是太年輕!
你被這些所謂的養生食物騙了!它們并不健康!
不僅讓你變胖,還讓你變醜。
迷惑廣告詞:
滋養頭發、無蔗糖、營養代餐。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紮心真相:
芝麻糊并不是黑芝麻研成的粉,還加了很多配料,最多的就是糖。
像下面這款黑芝麻糊,白砂糖含量高達38.7克/100克,沖2包(60克)吃進去23.22克糖,已經接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每日25克限量[1]。
(某芝麻糊營養成分表)
即使有的芝麻糊說“無蔗糖”,也會添加結晶果糖,這種糖并不比蔗糖更健康,也屬于需要少吃點的遊離糖。
另外,指望喝黑芝麻糊黑發的也别想了,黑芝麻的黑色主要源自花青素等植物色素,和頭發的黑色素并沒有關系,不能黑發,也不能生發。
是以,早餐與其喝黑芝麻糊,不如喝雜糧粥、純燕麥片。
新鮮水果補Vc,飲天然,享健康。
果汁飲料的果汁含量從10%~100%不等,很多果汁飲料裡果汁含量沒多少,但糖含量很高。
像這款橙汁飲料,雖然強化了Vc,Vc含量才7.5毫克/100毫升, 500毫升Vc還不如1個100克的猕猴桃(Vc=62毫克)多。
然而,吃進去的糖(47克)卻已經接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最低限量(25克)的2倍[1]。
(某款果汁營養成分表)
即使是喝100%的純果汁也建議少喝,能量不少,容易喝多增加能量,還易升血糖,增加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2]。
是以,想吃水果不如去皮直接吃,想補水,不如直接喝水。
健康、天然、自然味道。
不管是直接油炸的,還是真空油炸(又叫真空低溫脫水技術,VF)的,油含量都很高,另外大都還添加糖、鹽調味。
比如下面這款果蔬幹,能量、脂肪、鈉含量分别高達515千卡/100克、32.3克/100克、996毫克/100克。
(某果蔬幹營養成分表)
100克很輕松就下肚了,卻吃進去了一頓正餐的能量、一天烹調油用量、一天近一半的鹽!
如果蔬果幹中洋芋、芋頭、山藥這些富含澱粉的薯類多,就更容易長胖了。
是以,最好吃真空凍幹的果蔬幹,少選擇澱粉含量高的果蔬幹,吃的時候也要控制量。
高纖維、粗糧、不添加糖、營養健康。
粗糧餅幹含有不少粗糧,但口味不錯,這是因為添加了不少脂肪,是以即使不添加糖,也是高脂肪、高能量。
比如下面這款粗糧餅幹,脂肪含量高達33%,能量高達500千卡/100克,吃100克就相當于多吃了一頓晚飯。而且配料裡也添加了白砂糖。
(某雜糧餅幹營養成分表)
控血糖的人不要經常吃,要減肥的朋友更不能常吃。
最好吃全麥無糖面包,或是直接沖泡純燕麥片,都會是更好的選擇。
低能量、低脂肪,助減肥。
水果蔬菜本身的熱量很低,但沙拉醬的能量可不低。市售的沙拉醬配料表中第一位基本都是植物油,白砂糖的排位也很靠前。
比如下面這款沙拉醬,能量和脂肪分别高達418千卡/100毫升、39.9克/100毫升,比豬五花肉還高。
這哪裡是減肥,分明在增肥!
沙拉醬裡面鹽含量也很高,1小盒25毫升的沙拉醬含有292.5毫克鈉(占到每天鹽限量的13%)
(某沙拉醬營養成分表)
是以,吃沙拉最好不加沙拉醬,如果是蔬菜,可以自己調一些醬油、醋、橄榄油、姜汁、蒜汁拌一拌就很好吃。
水果多,非油炸,營養不流失,能量低,健康飽腹無負擔……
加水果,并不會更有營養。多數水果麥片都用普通曬幹的果幹,其中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損失很多,卻含有很多糖。
非油炸,不等于脂肪含量低,為了口感酥脆,很多水果麥片都是淋油烘烤。
而能量低的說法,就更是騙鬼了!多數水果麥片的能量在1800~2200千焦/100克之間,是典型的高能量食物。
(某款水果麥片營養成分表)
小仙女們想吃它減肥,卻可能越吃越胖。
是以,選麥片,最好直接選配料裡隻有燕麥片的純燕麥片,自己搭配水果堅果吃。
常叫**乳或**奶,号稱有營養味道好。
乳飲料并不是奶,而是添加了部分奶的飲料。
它的蛋白含量(0.7~1克/100克)比純牛奶(≥2.9克/100克)低很多。鈣含量大概也隻有牛奶的1/3。
(某款乳飲料營養成分表)
乳飲料基本都會添加白砂糖、果葡糖漿和香精,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風險,還容易患上齲齒。
是以,想補鈣,純牛奶、無糖酸奶才更好。如果覺得無糖酸奶太酸,可以加一些水果塊來增加甜味。
特約作者:谷傳玲| 注冊營養師
參考文獻
[1]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2]王佳, 邢小燕. 含糖飲料攝入與肥胖及代謝性疾病風險的增加[J]. 中華糖尿病雜志, 2014,6(2): 134-136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