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具體應用方向

物聯網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主要應用技術在于物資管理可視化技術、醫療資訊數字化技術、醫療過程數字化技術三個方面。

(一) 醫療器械與藥品的監控管理

借助物資管理的可視化技術,可以實作醫療器械與藥品的生産、配送、防僞、追溯,避免公共醫療安全問題,實作醫療器械與藥品從科研、生産、流動到使用過程的全方位實時監控。傳統的RFID技術被廣泛應用在資産管理和裝置追蹤的應用中,人們希望通過立法加強該技術在藥品追蹤與裝置追蹤方面的應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道,全球假藥比例已經超過10%,銷售額超過320億元。中國藥學會有關資料顯示,我們每年至少有20萬人死于用錯藥與用藥不當,有11%~26%的不合格用藥人數。以及10%左右的用藥失誤病例。是以,RFID技術在對藥品與裝置進行跟蹤監測、整頓規範醫藥用品市場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據“全球保健和醫藥應用市場”的報告,2011年的RFID在保健和醫藥應用市場中的收入将增長到23.1 8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将達到29.9%。其中,藥品追蹤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将接近32.8%,醫療裝置追蹤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會達到28.9%。

具體來說,物聯網技術在物資管理領域的應用方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醫療裝置與藥品防僞。标簽依附在産品上的身份辨別具有唯一性,難以複制,可以起到查詢資訊和防僞打假的作用,将是假冒僞劣産品一個非常重要的查處措施。例如,把藥品資訊傳送到公共資料庫中,患者或醫院可以将标簽的内容和資料庫中的記錄進行核對,友善地識别假冒藥品。

2、全程實時監控。藥品從科研、生産、流通到使用整個過程中,RFID标簽都可進行全方位的監控。特别是出廠的時候,在産品自行自動包裝時,安裝在生産線的讀取器可以自動識别每個藥品的資訊,傳輸到資料庫,流通的過程中可以随時記錄中間資訊,實施全線監控。通過藥品運送及儲存環境條件監控,可達成運送及環境條件監控。確定藥品品質。當出現問題時,也可以根據藥品名稱、品種、産地、批次及生産、加工、運輸、存儲、銷售等資訊,實施全程追溯。

3、醫療垃圾資訊管理。通過實作不同醫院、運輸公司的合作,借助RFID技術建立一個可追蹤的醫療垃圾追蹤系統,實作對醫療垃圾運送到處理廠的全程跟蹤,避免醫療垃圾的非法處理。目前,日本已經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數字化醫院

物聯網在醫療資訊管理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醫院對醫療資訊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身份識别、樣品識别、病案識别。其中,身份識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識别、醫生的身份識别,樣品識别包括藥品識别、醫療器械識别、化驗品識别等,病案識别包括病況識别、體征識别等。具體應用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病患資訊管理。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種檢查、治療記錄、藥物過敏等電子健康檔案,可以為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幫助;醫生和護士可以做到對病患生命體征、治療化療等實時監測資訊,杜絕用錯藥、打錯針等現象,自動提醒護士進行發藥、巡查等工作。

2、醫療急救管理。在傷員較多、無法取得家屬聯系、危重病患等特殊情況下,借助RFID技術的可靠、高效的資訊儲存和檢驗方法,快速實作病人身份确認,确定其姓名、年齡、血型、緊急聯系電話、既往病史、家屬等有關詳細資料,完成入院登記手續,為急救病患争取了治療的寶貴時間。目前該技術在美國wellford hall治療中心已經得到應用。

3、藥品存儲。将RFI D技術應用在藥品的存儲、使用、檢核流程中,簡化人工與紙本記錄處理,防止缺貨及友善藥品召回,避免類似的藥品名稱、劑量與劑型之間發生混淆,強化藥品管理,確定藥品供給及時、準備。

4、血液資訊管理。将RFID技術應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夠有效避免條形碼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實作非接觸式識别,減少血液污染,實作多目辨別别,提高資料采集效率。

5、藥品制劑防誤。通過在取藥、配藥過程中加入防誤機制,在處方開立、調劑、護理給藥、病人用藥、藥效追蹤、藥品庫存管理、藥品供貨商進貨、儲存期限及儲存環境條件等環節實作對藥品制劑的資訊化管理,确認病患使用制劑之種類、記錄病人使用流向及儲存批号等,避免用藥疏失,病患用藥安全。

6、醫療器械與藥品追溯。通過準确記錄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産品使用環節的基本資訊、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産品資訊、可能發生同樣品質問題産品的地區、問題産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問題産品位置等資訊,追溯到不良産品及相關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醫療器械與藥品,為事故處理提供有力支援。我國于2007年首先試驗建立了植入性醫療器械與患者直接關聯的追溯系統,系統使用GSI标準辨別醫療器械,并在上海地區的醫院廣泛應用。

7、資訊共享互聯。通過醫療資訊和記錄的共享互聯,整合并形成一個發達的綜合醫療網絡。一方面經過授權的醫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曆、患史、治療措施和保險明細。患者也可以自主選擇或更換醫生、醫院;另一方面支援鄉鎮、社群醫院在資訊上與中心醫院實作無縫對接,能攻實時地擷取專家建議、安排轉診和接受教育訓練等。

8、新生兒防盜系統。将大型綜合醫院的婦産科或婦兒醫院的母嬰識别管理、嬰兒防盜管理、通道權限相結合,防止外來人員随意進出,為嬰兒采用一種切實可靠防止抱錯的保護。

9、報警系統。通過對醫院醫療器械與病人的實時監控與跟蹤,幫助病人發出緊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貴重器件毀損或被盜,保護溫度敏感藥品和實驗室樣本。

(三)遠端醫療監護

遠端醫療監護,主要是利用物聯網技術,建構以患者為中心,基于危急重病患的遠端會診和持續監護服務體系。遠端醫療監護技術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減少患者進醫院和診所的次數。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2005年的報告,大約50%的美國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他們的治療費用占全美2萬億醫療支出的3/4以上。除了高額的高科技治療和手術費用外,醫生的例行檢查、實驗室檢測和其他監護服務支出大約有幾十億美元。随着遠端醫療技術的進步,高精尖傳感器已經能夠實作在患者的體域網(body-area)範圍内實作有效同信,遠端醫療監護的重點也逐漸從改善生活方式轉變為及時提供救命資訊、交流醫療方案a目前有關技術主要包括:專為生物醫學信号分析而設計的超低功率DSP、低采樣速率/高分辨率的ADC、低功耗/超寬帶射頻、MEMS能量收集器。

1、将農村、社群居民的有關健康資訊通過無線和視訊方式傳送到後方,建立個人醫療檔案,提高基層醫療服務品質;允許醫生進行虛拟會診,為基層醫院提供大醫院大專家的智力支援,将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醫療機構延伸;建構臨床案例的遠端繼續教育服務體系等,提升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繼續教育品質。

2、移動醫療。通過監測體溫、心跳等一些生命體征,為每個客戶建立一個包括該人體重、膽固醇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等資訊的身體狀況,實時分析人體健康狀況,并将生理名額資料回報到社群、護理人或相關醫療機關,及時為客戶提供飲食調整、醫療保健方面的建議,也可以為醫院、研究院提供科研資料。

下一篇: 破舊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