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和2011年,關于雲計算的光輝未來的預測就成了頭條新聞。分析人士預言,雲計算的到來是電腦發明以來最好的技術發展。每個人對于市場趨勢都有自己的看法。
在這幾年間,雲計算确實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力量。對于許多企業來說,雲計算技術現在是部署新應用程式和服務的預設設定。
雲計算的發展:與人們之前預想的不完全相同
以下是分析師在六七年前做出的七項關于雲計算技術發展的預測。其中一些已經做出了成果——至少部分完成了——另一些則完全錯了。
預測1:雲計算支出快速增長
在2010年和2011年,所有主要的市場研究公司都預測雲計算支出将快速增長。例如,在2012年,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公共雲計算總支出将達到1593億美元。
但是這個預測錯得厲害——并不是因為分析師高估了雲計算的增長,而是因為他們低估了它。
自2012年的報告以來,Forrester已經多次修改了其對于雲計算技術的預測。最近,Forrester在2016年9月釋出預測,由于“快于預期的增長”,公共雲計算服務收入将在2020年達到2360億美元。
Gartner所預測的數字更高。根據Gartner 2017年10月的報告,2016年公共雲計算服務市場價值為2196億美元,2017年可能超過2602億美元。
不管你相信哪一個數字,公共雲計算收入的增長顯然都超出了預期。這種情況更導緻了衆說紛纭。
預測2:非IT公司将進入雲計算服務市場
五六年前,一些“專家”預測,非IT行業的公司将開始提供雲計算服務,甚至可能成為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Datamation發表了一篇文章,标題為“你會因什麼而購買雲計算服務?”理論上說,百思買集團和其他大型零售商都将在雲端提供服務。
很遺憾,他們錯了。亞馬遜和大型科技公司主宰了雲計算技術的市場。Synergy Research 于2017年10月釋出的一份報告表明,亞馬遜網絡服務(AWS)擁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公共IaaS、PaaS服務和托管私有雲計算市場,而微軟,IBM,谷歌和阿裡巴巴緊随其後。
預測3:私有雲計算将比公有雲計算更受歡迎
在雲計算的早期,許多分析師認為企業會更傾向于使用私有雲,他們對公有雲的資訊安全會相當擔憂。
Datamation釋出了一篇名為“三個關于雲計算技術的迷思”的報告,其中聲稱:“私有雲計算服務将比公共雲計算更受歡迎——平均超過四分之一的IT資源将基于某種私有雲計算服務而實施。”
企業們确實在私有雲計算中進行了大量投資,但最近私有雲計算投資已經放緩,而公共雲投資正在迅速增長。
RightScale于 2017年釋出的雲計算狀況報告發現,在接受調查的所有組織中,41%的工作負載運作在公有雲上,38%的工作負載運作在私有雲上。但隻單獨考慮企業的話,這些數字有所不同:32%的工作量在公共雲中,43%在私有雲中。
這一現象的可能答案是,對某些使用者來說,私有雲一度比較流行,但是從長遠來看,公有雲變得更加重要。最終,随着越來越多的組織偏向于使用混合雲和多雲,這些關于公有雲和私有雲的争論可能會變得毫無意義。
預測4:人們會停止購買電腦
雲計算技術發展早期的另一個常見說法是新的雲計算服務模式會導緻人們停止購買電腦。
Datamation一篇有關2011年5個雲計算預測的文章說:“雲計算和智能手機的興起威脅到了電腦。” 它還引用了Mary Meeker的預測,即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将超過電腦的網際網路流量。
2017年的資料顯示,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現在占網際網路總流量的53%,這意味着Mary Meeker是正确的。
另外,個人電腦的銷售也有所下降。 根據Gartner的資料,2011年第二季度個人電腦出貨量達8520萬台,而今年第二季度個人電腦銷量為6110萬台。他補充說:“個人電腦行業正處于5年的低迷期,這是連續第11個季度的出貨量下降,今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是2007年以來最低的季度。”
盡管如此,這些出貨量還是高于一些分析師在2011年做出的預計。是以,盡管雲計算技術發展可能導緻個人電腦銷量下滑,但人們并沒有停止購買個人電腦。
預測5:平闆電腦和瘦客戶機(小型電腦)将變得更受歡迎
在2011年,許多分析師認為,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将鼓勵人們購買平闆電腦和瘦客戶機,而不是個人電腦。
據Datamation文章引用的Wyse首席市場營銷和戰略官員Jeff McNaught的話說,“今天,90%的個人通過電腦通路他們的計算基礎設施,隻有10%的人使用雲計算服務和其他。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我預計這個比例将被扭轉。”
平闆電腦,特别是iPad在銷售上出現了初期的激增,但近年來其購買量一直在下降。IDC分析公司的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季刊平闆電腦追蹤報告顯示,平闆電腦出貨量同比下滑3.4%。該分析公司認為市場處于“下滑”狀态。
瘦客戶機也沒有真正起飛。随着個人電腦變得更加實惠,瘦客戶機的價格優勢相當渺茫,使得它們不夠有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業,尤其是那些使用Google雲計算服務的企業,正在為員工購買Chromebook.
預測6:天空計算的出現
一篇2010年的Datamation文章研究了7個雲計算技術方面的創新熱點,其中提到了一個新術語:天空計算(sky computing)。文章解釋說,天空計算會将多個雲連接配接在一起,這種模式從多個雲服務供應商處擷取資源,并将它們集中在一起,建立大規模的分布式基礎設施。
谷歌對“天空計算”的搜尋顯示,雖然這在2009年到2010年間是學術界流行的觀點,但“天空計算”這個詞從未真正流行起來。
另一方面,這個預測并不完全錯誤。多雲和混合雲環境正在成為常态。然而,這與計算機科學研究人員所設想的天空計算不完全相同。
預測7:開源對于雲計算技術非常重要
2010年Datamation關于10種颠覆性雲計算趨勢的文章做出了準确的預測,認為開源在雲服務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它預計公司将轉向開源的雲計算解決方案,以保護自己免受供應商要挾,并提到OpenStack是一個重要的新興開源雲計算計劃。
這是真的。諸如Linux和開源資料庫之類的開源技術是所有主要雲計算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OpenStack計劃經曆了快速增長,現在已經為超過672家公司所支援。 此外,一些調查顯示,多達82%的企業已經在使用OpenStack,或者計劃在未來這樣做。
目前,分析公司預測公共雲計算市場持續強勁增長。 Gartner調查總監Sid Nag表示,到2020年,公共雲計算市場總值可能達到4114億美元。“截至2016年,基礎設施,中間件,應用和業務流程服務市場總收入的大約17%已經轉移到雲計算上。到2021年,這個比例将上升到大約28%。”
雲計算的未來:以混合雲為主
混合雲(Hybrid cloud)将在未來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在未來,純粹基于雲計算的服務平台将會像一個擁有全方位戰略的公司一樣,任何人都能把自己的資料存儲在“雲”中,當需要使用時,隻要用任一能聯網的終端裝置通路這些服務即可。
顯然,雲計算的未來充滿了激烈的競争。 事實上,“雲”這個術語是恰如其分的,因為技術是不斷發展的,正如天空中的雲一般變幻多端、形狀不定。對于企業來說,把握雲計算技術的風向是出于商業上的需要,因為雲計算技術就意味着競争力。
IDG研究服務部門今年早些時候釋出的一項研究發現,近40%的擁有公共雲計算服務的企業已經将他們的部分資料存儲轉移回了on-prem計算雲,這主要是由于安全和成本上的考慮。
這種于今年出現的趨勢是比較謹慎的做法。企業正在意識到,雖然雲的計算量很大,但他們都對自己存在雲上的資料表現出了更加審慎的态度。
一種基于雲計算的企業戰略近來展現得愈發明顯。混合雲IT營運管理提供商OpsRamp對大公司(超過500名員工)的IT上司進行了調查,發現公共雲服務正在占據更多的IT預算份額。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使用公共雲服務超過三年,但隻有2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雲利用水準為“成熟”,而“有待進步”為50%,“新手”為21% ,是以雲技術的應用前景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未來的雲計算将是什麼形式?
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與不同的雲服務供應商合作滿足其業務需求。是以,随着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的發展,産生了一個新術語:多雲(multi-cloud).
多雲是一種新興的雲計算使用模式,是指使用超過一個的公共雲計算服務。多雲的種類有兩種:一種是将兩種或三種雲類型混合一起,如公有和私有混合使用(這就是混合雲),另一種方式是使用多個雲計算服務供應商。一個公司可能會與亞馬遜、微軟和另一家較小的供應商都合作。
一家戰略咨詢公司Avoa的首席顧問Tim Crawford表示,人們需要多種不同的服務來實作多種不同的機制,是以,預設情況下他們會選擇混合雲或多雲的做法。
“不可能說隻使用一種類型就夠了。現實是人們都得使用這些多雲的組合。這也不是個别現象,我認為在大多數企業中都能看到這種現象。”他說。
他現在就已經觀察到了這種發展的勢頭。Crawford說:“有很多議論,很多人說未來将會是公有雲的天下,但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因為在某些情景下,公有雲對企業來說并不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雲計算應用性能監測供應商Dynatrace的産品進階副總裁Steve Tack表示,他們已與大型企業和ISV客戶達成共識,混合雲将是未來的方向。
公有雲計算的局限性
Tack說,大部分的公有雲服務需求的增長都是由于産生了新的投資和新的舉措,但他也看到了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将原本存儲在資料中心的應用程式轉移到雲中。
“關于這兩種增長方式,前者是為了用來建立競争優勢,而後者則是為了節約成本。”他說。
但是轉移到雲中可能并非一個好主意。有幾項研究發現,很多公司将應用程式轉移到雲端後又很快轉移回了資料中心。Crawford說,這不是因為公共雲計算服務更昂貴,而是因為他們沒能充分利用這種雲計算服務。
“這種使用雲服務的方式可能會比使用傳統的資料中心貴四倍。因為很多傳統的應用程式都被設計為:在高峰時期,将會利用備援架構七天24小時不停地運作(如果程式沒被重寫的話)。公有雲服務不是為這種目的而設計的。如果他們能遵循原本的設計目的适當地使用雲服務,就會更便宜。”他說。
為什麼企業會犯下這種錯誤?因為他們對雲計算技術了解得并不多。“有關于此的說法太多了,你如何确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許多企業正在訂購最新的新聞推送。”他說。
是以,将資料中心的應用程式遷移到雲端将不會成為未來的主要趨勢,因為它們的運作方式不同。
Crawford還認為,延遲問題也将會是公有雲的缺點之一,對于像物聯網、邊緣服務這樣的行業,私有雲将是更好的選擇。
新的未來雲計算格式?
Task和Crawford都不認為雲計算技術在将來将會發展出新的形勢,因為現存的技術已經足夠使用了。
Crawford說: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企業正在使用混合雲。他們可能會在資料中心中引入新技術,比如公共雲計算所使用的SaaS的某種形式。
Task說,近來有很多關于公共雲計算“無伺服器運作”的議論,其實這有點用詞不當,它仍然需要一個伺服器來運作。隻是在開發團隊上傳完應用程式并執行功能之後會自動關閉。
它解決了雲計算中最大的問題之一:人們在完成時忘記關閉虛拟機。開發人員和其他使用者可能會忘記關閉虛拟機,讓它一直保持運作狀态,這會一直計費。是以有時候當企業看到他們的雲計算服務賬單時會大吃一驚。
他補充說:“我仍然認為市場上還存在很大的潛在利潤空間,同時無伺服器運作也是值得一提的,這些都将會對未來的行業結構産生很大影響。”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