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裝置700多個傳感器,僅僅開關門就有30多個傳感裝置”,它就是我們天天都在乘坐的一台普通電梯中所具備的元件,電梯對我們來說看起來簡單,它卻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有資料統計顯示,截止2015年,全球電梯保有量超過1500萬部,到2020年全球電梯保有量預計達2000萬台。如此龐大數量規模的電梯除了運送城市中每一天行色匆匆的人和來來回回的物以外,它還在實時産生和承載大量的資料。這些資料該如何傳輸、儲存與分析,以便裝置運維人員掌控其實時狀态,確定其安全可靠地運作。
也許有人給到的答案是“上雲”,的确,上雲是一種趨勢,也勢在必行。但這就夠了嗎?以電梯為代表的衆多工業和行業物聯網裝置數量規模龐大、分布區域廣并且分散,如果把它們采集的海量資料全部上傳到雲端進行分析處理,勢必将給網絡帶來巨大的負擔并是以産生巨大的聯接成本,而且如果資料分析和控制邏輯全部在雲端實作,也難以滿足關鍵業務的實時性要求。
是以,如果說雲時代,所有的資料都要彙總到後端的資料中心計算完成。但随着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一個新的技術和市場由此産生,它就是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
邊緣計算為行業智能化注入新能量
簡單地了解邊緣計算的本質,是在網絡邊緣貼近資料源提供智能服務,更多的是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能量,為行業應用帶來實時的資料分析和業務響應。
以邊緣計算場景下的梯聯網為例,其采用邊緣計算網關,聯接電梯控制器及各類傳感器,實時采集電梯的運作資料,基于本地輕量級資料分析模型進行實時預分析,比如通過對電梯噪聲頻次,強度的分析,可第一時間進行電梯故障隐患預判,發現潛在故障;基于雲端大資料分析對電梯進行全面資料分析,可全面了解電梯各部件的“健康名額“,而分析結果又可以從雲端及時的回報到邊緣側,實作邊緣分析模型的優化,達到更智能的電梯預測性維護,即提前預知電梯可能發生的故障,提前維護保養。
再以城市水務為例,在今年9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聯合威派格聯合釋出基于開放邊緣計算物聯網的創新實踐,通過開放邊緣計算物聯網,适配供水裝置新老并存、廠家多、接口與協定各異等多樣場景,滿足不同水務管理場景的邊緣智能資料處理訴求,實作智聯供水。基于邊緣計算實作的智慧水務解決方案,可以實時監控裝置和水質狀況,預知裝置故障,助力水務企業或營運管理部門提升供水安全和品質、降低經營成本。
當然,基于邊緣計算助力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場景還有很多,包括智能制造、電力、城市照明、醫療等領域。邊緣計算能夠解決它們産生的海量聯接、實時響應、資料優化、智能分析以及安全可控方面的挑戰,快速擷取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紅利。
在華為看來,智能化是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追求的終極目标,智能化是以資料的智能分析為基礎,進而實作智能決策和智能操作,并通過閉環實作業務流程的持續智能優化。行業智能化正在邁向3.0,即以全流程協作為代表的物資料與商業資料聯接協同。這時,智能需要分布到網絡邊緣側,實作物的自主化和協作化,邊緣計算無疑将會加速行業智能化3.0的到來。
華為EC-IoT支撐邊緣計算應用落地與創新
華為聚焦在邊緣計算的智能聯接,在今年的世界移動大會(MWC 2017)上華為釋出了基于邊緣計算的物聯網EC-IoT(Edge Computing IoT,邊緣計算物聯網)解決方案。EC-IoT由終端通信子產品、邊緣計算網關(AR系列産品)和靈活控制器共同構成,提供深度開放邊緣計算、雲化集中管理、和豐富的工業協定&接口,建構适配行業的物聯網方案。
終端通信子產品支撐海量物聯終端傳感網絡智能互聯,邊緣計算網關就近提供智能服務,靈活控制器通過開放的API/eSDK與不同合作夥伴的行業應用系統開放對接,同時應用雲管理的架構實作不同行業海量無人值守終端的智能聯接和高效管理。
其中,EC-IoT網關支援多種工業接口和工業專有協定,具有工業級的設計,能适配複雜的工業環境需要,同時提供開放的容器能力,可以安裝行業定制化的軟體,實作網絡邊緣分布式計算,資料可進行本地預處理,提高實時性和安全性。
靈活控制器可實作物聯網關以及海量物聯終端的雲端管理。雲管理可對物聯網從規劃、部署到運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結合可視化管理元件,全網狀态實時監控,海量裝置即插即用,業務自動化部署,大幅縮短業務上線時間,降低營運成本50%以上。
華為EC-IoT方案還通過提供開放的邊緣計算能力和雲管理能力與合作夥伴開放內建。其提供了豐富的開放接口API/eSDK和通用協定與不同合作夥伴的行業應用系統開放對接,建構廣泛的行業适應性。
獨行者步疾,結伴者行遠 邊緣計算産業聯盟加速行業應用落地
不得不說,雖然邊緣計算展現了強大的能力,但并非沒有挑戰。邊緣計算同時橫跨OT、IT、CT多個領域,涉及網絡聯接、資料聚合、晶片、傳感、行業應用多個産業鍊角色,同時又面臨技術碎片化的挑戰。
為了全面促進産業深度協同,加速邊緣計算在各行業的數字化創新和行業應用落地,1年前,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作為發起機關,聯合了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英特爾公司、ARM和軟通動力資訊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創始成員,聯合倡議發起成立了邊緣計算産業聯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ECC)。
目前,ECC的成員數量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10月底,ECC的成員數量由成立時的62家已經增加到136家,包含20+領先廠商。并成立了3個行業委員會:智慧路燈、智慧車載、邊緣監控。及5個工作組:需求與總體組、技術标準組、安全組、實驗平台組、市場推廣與合作組。目前完成聯盟第一批11個測試床的申請,評審和執行工作,覆寫電力能源、交通、工業制造、智慧城市價值行業,加速産業聯盟商業變現。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