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制造上雲 佛山南海攜手阿裡雲建創新中心

21日,佛山市南海區千燈湖畔,廣東省大資料開發者大會暨2017雲栖大會廣東分會智能制造論壇啟幕。助力制造業“上雲”,南海區簽約阿裡雲計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裡雲”),建設阿裡雲創新中心(佛山),并推動阿裡雲與南海的“全國隐形冠軍”評選推薦企業達成合作,攜手培育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創新行業标杆項目,擦亮“大資料+智能制造”的南海品牌。

“南海有一個夢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區。”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說,南海的制造業規模接近7000億元,更有着輻射珠三角、世界雲制造基地的區位優勢,正大力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促進線上線下、國内國際跨界創新,提升企業和産品的競争力,“殷切期盼與優秀的大資料企業深度合作,用大資料的技術推動南海制造業轉型更新。”

跨界創新 網際網路巨頭搶灘助南海“智造”轉型

作為雙方簽約的合作内容之一,阿裡雲創新中心(佛山)将積極推動南海區制造、電商和科技類中小企業上雲,以有效降低創業期企業的IT成本;同時充分發動佛山本地院校與阿裡巴巴加強合作,共建網際網路人才培育的新生态。

“我們将聚集阿裡巴巴集團優質資源優先在南海區落地,創新中心隻是首先落地的項目之一。”阿裡雲中國區副總經理趙正綱說,阿裡雲将依托智能制造和大資料,與當地政府配合,選擇典型的制造企業,挖掘智能制造的新方向,通過企業創新推動南海乃至整個佛山相關産業的發展。

南海有着近7000億元産值規模的龐大制造業群體,正以全國機器人內建創新中心和全球産品跨界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引領性項目為抓手,朝着“大資料+智能制造集聚區”的目标,通過大力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融合,促進線上線下、國内國際跨界創新,推動“南海制造”向“南海智造”品牌的轉變。

早在今年6月,阿裡雲首次與南海區政府簽署戰略合作項目時,阿裡雲副總裁孫炯便曾透露,之是以選擇落戶南海,正是看中南海有不少成規模的産業,這些産業在大資料的應用上有巨大的潛力,阿裡雲希望運用其大資料技術,為企業在降能耗、提升效率、增加産值方面提供幫助。

然而,梳理南海過去半年的招商引資動向可見,阿裡雲并非“飄向”南海的唯一一朵“雲”。

今年5月,南海區大資料産業園獲批成為第二批省級大資料産業園。僅僅在1個月後,阿裡雲便與南海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在推動以大資料助推企業轉型更新等方面進行合作;7月,複星集團簽約南海,總投資168億元,興建“南海雲谷”;9月,阿裡雲與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佛山市政府、南海區政府簽署四方協定,共同推進以大資料及工業網際網路助推企業提升轉型;與此同時,騰訊簽約南海,雙方就移動支付、社會管理、城市服務、信用體系、雲計算、大資料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一個月後,華為與南海簽署《智慧城市及雲計算産業戰略合作協定》。

行業巨頭搶灘南海,理由與阿裡雲的大緻相同,它們都瞄準了南海的“智造”轉型機遇。然而,推動制造業“上雲”隻是一切的開始,關鍵之處,還得看這朵“雲”能否真能給企業帶來資料服務價值。

對于這一點,阿裡雲ET工業大腦首席架構師劉宇航回應稱,這正是阿裡雲打造ET工業大腦的重要目的之一。今年3月,阿裡雲正式釋出ET工業大腦,希望通過資料、算法對傳統的工業生産線進行智能化改造。

“過去工業線的優化方式,是把每個生産線分段來做KPI,但現在我們是從整個産業鍊來考慮,目标是提升中國工廠1%的良品率。”劉宇航說,阿裡雲的構想已在蘇州的能源巨頭企業協鑫光伏身上得到了驗證,讓其每年節省上億元的成本。

民企更新 南海“隐形冠軍”發力工業網際網路

“南海最大的優勢是沉澱了一批‘企業行家’,這是南海走入到大資料時代的一筆财富,阿裡雲隻是剛好在這個時候走進了南海。”活動上,作為本土企業代表,廣東柯内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斌在“智能制造”高峰對話環節中分享體會時說道。

當天,阿裡雲與66家南海制造業全國“隐形冠軍”評選推薦企業代表的同台,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這66家企業中,有去年全國家具行業唯一一家入選“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範項目”的維尚家具,有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生産出裝載于國内極地科考船“雪龍号”的共軌單元的中南機械,有從1990年開始從事汽車輪毂模具制造,如今拿下全國汽車鋁合金輪毂模具市場60%份額的奔達模具。

今年8月,南海啟動了“南海制造業全國‘隐形冠軍’聯盟行動計劃”,結合産業發展實際,對标先進城市和地區,緻力發掘一批細分行業“專精特新”的企業群體。長達3個月的走訪讓人們驚喜地發現,一批紮根南海的民營企業正顯露出了“智造”更新新趨勢,共同發力工業網際網路——

佛山市南海矽鋼鐵芯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鐵芯正從新型的自動化機器中快速“吐”出,倉庫的一邊還堆滿了已經淘汰的機器;從師徒制到全面資料化,星聯精密磨出中國吹瓶模具第一品牌,它正打造智能工廠,組建企業内部裝置的區域網路,搭建整體資料網絡。這樣的場景,在南海制造業企業中已越來越成為趨勢。

“推動阿裡雲攜手南海制造業全國‘隐形冠軍’,是希望以此共同培育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創新行業标杆項目。”南海區相關負責人稱,這是對今年6月與阿裡雲簽署戰略合作的細化落實,更是探索政府服務企業、引領創新發展新路徑的一種嘗試。

南海夢想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區

“南海有一個稱号,叫‘國内資訊化建設先行區’;南海有一個頭銜,是‘大資料+智能制造集聚區’;南海更有一個夢想: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區。”顧耀輝說,為了實作這個夢想,南海正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為此,今年以來,南海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并與阿裡雲、華為、騰訊、甲骨文等網際網路産業達成戰略合作協定,全面展開深度合作。今年9月,南海出台電子商務産業扶持獎勵辦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并全力打造規劃超千畝電子資訊産業園,推動半導體晶片、大資料産業集聚發展。

顧耀輝說,南海計劃用三年時間,将大資料産業培養成南海的支柱産業,積極推動大資料創新應用,努力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區。

“南海正在做的事很有意義。”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教授陳為說。他認為,“大資料産業”與“新型智慧城市”是這麼一組關系:大資料産業從技術角度打造的綜合性應用環境,也是與政府和社會民生關系最緊密的,相當于一個試驗田;而智慧城市則相當于所有大資料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載體,“應用需要有對象,南海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正是非常重要的應用對象。”

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張潔的觀點則認為,南海乃至廣東的整個大資料産業在推進時,需要推動社會大資料和制造大資料相融合,方能使智能制造的研究、開發成果到達整個智能制造新的産業。“在這個産業鍊條中,應該基于一個公共的雲服務平台,實作一種共享新模式。”

“廣東是制造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萬家,制造業是我們深度融合的主戰場。”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總工程師詹若蘭對南海的探索表現期待。她說,廣東省正在布局工業物聯網的發展,驅動智能制造加快發展,目前全省已認定了包括佛山在内的10個市區規劃智能制造發展區為廣東省智能制造示範基地。

佛山是廣東的制造業重鎮,智能制造和資訊化都走在全國前列,南海在智能制造、資訊化方面有敢于探索、敢為人先的精神。詹若蘭期待南海充分利用阿裡雲等網際網路行業龍頭企業,結合本地實際,提升産業智能化水準,并在大資料産業園建設中,探索推動大資料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為廣東的大資料、工業網際網路提供經驗。

“資料應用戰”勾勒智慧城市圖景

會場内,2017雲栖大會廣東分會智能制造論壇正圍繞“智能制造+大資料”展開熱烈探讨。另一側,2017廣東政務資料創新大賽應用創新賽、智能算法賽兩場決賽同步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團隊在此上演一場“資料應用戰”,勾勒未來智慧城市的現代場景。

就在幾天前,在17日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南海區政府獲頒“2017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獎”,成為廣東省内唯一獲此獎項的地區。今年10月,南海入選國際标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公布的10個國際智慧城市标準試點,成為其中首批率先啟動試點工作的中國城市之一。

“智慧城市”的場景該是什麼樣子?會場内外的兩個不同主題的活動,卻共同回答了這同一個問題。

借力政務資料勾勒未來應用場景

打開廣州市越秀區的地圖,經過科學的資料算法分析,該區域2020年需要建設的充電樁數量、布局即刻清晰可見。這是21日舉行的2017廣東政務資料創新大賽應用創新賽決賽現場,來自浙江大學的參賽團隊帶來的參賽項目“助力廣東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樁智能布局”。

“這是我們首次參加該類型的資料應用創新大賽。”該項目團隊成員、浙江大學自動化專業研究所學生一年級學生林友鑫說,這也是團隊首次在可視化、互動方式等領域進行嘗試。在此前積累的網頁開發技術經驗基礎上,團隊成員希望,通過利用政務資料,在制作開發為公衆服務的系統、平台,合理布局、滿足用電需求的同時,也友善政府部門實作宏觀調控,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的合理性。

今年9月,從阿裡天池網站了解到參賽資訊後,林友鑫與同專業的4個小夥伴一起組隊構思選題。盡管不是計算機專業出身,林友鑫團隊推進項目從構想到做出模型,大約隻花了一個多月時間。

“在短時間内能做出這樣的可視化作品非常不錯,應用場景十厘清晰。”大賽評委、業界知名專家香港科技大學屈華民說。在他看來,未來該系統的改進完善,還需綜合納入更多名額,例如在實際布局方面還需增加了解電動汽車使用者的想法等。

在參賽過程中,大賽組委會也為團隊提供了相關政務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團隊實作資料模組化分析的可能性。“基于現有的資料基礎,我們還在網際網路上尋找、抓取開源資料,同時查閱相關文獻,包括統計局釋出公開報表等,資料來源十分廣泛。”林友鑫說。

不過,來源于網上的公開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全面、不夠新等問題。“未來,我們也希望能獲得廣州更全面、更準确的資料以完善現有的算法。”林友鑫說,與此同時,系統還希望在未來加入廣州土地價格、供電能力等方面的資料,在布局的同時考慮到充電樁的經濟效益,綜合充電需求和成本,得出充電樁的最優布局。

大賽獲獎團隊有望落地南海

經過一天的比拼,“助力廣東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樁智能布局”項目從12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2017廣東政務資料創新大賽應用創新賽金獎,不僅獲得10萬元獎勵,還有望獲得風投機會。

緊挨着應用創新賽決賽現場,2017廣東政務資料創新大賽智能算法賽決賽也在緊張進行。以“土地智能監管”為主題,10支入圍決賽的參賽隊伍通過模組化、資料分析,将人工智能與高分辨率衛星資料相結合,希望通過資料應用為國土工作開展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阿裡雲中國區副總經理趙正綱透露,本次大賽獲獎的團隊也有望落地于此,通過南海區政府的扶持政策推進創業創新,進而反哺南海甚至整個佛山的相關産業,包括制造業、大資料産業、電子資訊産業等。

在2017廣東政務資料創新大賽應用創新賽決賽評委、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教授陳為看來,資料應用的關鍵在于實作資料的可視化。“可視化的表達和映射更有利于政府決策。”陳為說,基于現有的政務資料開放,實作資料分析和可視化的結合也是大賽舉辦的初衷之一。

“智慧城市建設其實是所有大資料技術和人工智能的一個載體。相當于大資料的應用環境和試驗田。”陳為舉了個例子,比如發電技術要實際應用到群眾生活中,才能加快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在他看來,廣東在資料應用方面已走在前列,未來還可吸收借鑒貴州省營造大資料産業發展良好的經驗。與此同時,還可向上海、杭州等地汲取經驗,加速推動政府與企業開展合作,加快推動資料資源的開放等。

專家建言

阿裡雲ET工業大腦首席架構師劉宇航:

“智能制造”可從三個角度入手

“工業企業的難處就那麼幾個:生産效率、價格提升、産品品質。我們将從這三個角度入手,從提升産品良率、産品穩定性、縮短生産周期、降低能耗等方面入手,提供解決方案。”在廣東省大資料開發者大會暨2017雲栖大會廣東分會(佛山)會場上,阿裡雲ET工業大腦首席架構師劉宇航分享阿裡雲在工業制造領域打法時說道。

走入會場,不難發現,“大資料+智能制造”的話題貫穿整個活動的始終,“智能制造”可以有怎樣的打法,它将對一個地方産業如何發生作用?作為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一場“智能制造”高峰對話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作為業内領先的技術廠商和服務平台,阿裡雲通過人工智能與大資料技術協助企業智能制造轉型,在過去的兩年時間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體系。”劉宇航說,阿裡雲希望通過推動制造業上雲,并通過循序漸進的改造實作裝置的智能化,逐漸營造智能制造的生态系統。

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導,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博導張潔認為,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當中,大資料、智能制造、工業網際網路成為核心關鍵詞。“大資料可以幫助工廠發掘内部的關聯關系,比如發掘産品品質、成本、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挖掘、發現工廠内在運作規律。”張潔說,借力大資料進一步深化推廣智能制造,需要建立相應的生态系統。

“在推動新經濟、新技術融合上,南海有非常大的優勢,形成了一定的大資料産業叢集。”在柯内特總經理朱斌看來,通過多年的發展,這些從行業内走出的專家,已成為南海發展大資料産業的一大優勢。未來,南海需要進一步推動大資料産業的發展,進而助力南海實作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華麗轉型。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