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墓随葬坑裡的馬匹,隻有馬首沒有馬身,哪去了?專家:被吃了

引言:三年前河南平頂山葉縣發現了一座2000多年前的古墓,考古隊對這座古墓進行考古發掘後發現古墓早在漢代就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随後,在古墓的東南角考古隊發現了一個 車馬随葬坑,随葬坑裡有4個馬首卻沒有馬身,馬身在哪去了?經過研究,專家們得出了結論:馬身被吃了!誰吃的?

積石沉沙墓

2018年7月,一場特大暴雨過後河南平頂山葉縣常莊村的村民發現村外田野裡的大土包發生了塌陷。有好事的村民到大土包處去檢視,發現塌陷的地方留下了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洞。自古以來,常莊村的村民就知道村外田野裡的那個大土包是一座古墓,看到古墓已經塌陷得不成樣子,村民立即将這一情況彙報給了文物局。

古墓随葬坑裡的馬匹,隻有馬首沒有馬身,哪去了?專家:被吃了

文物局的專家到現場檢視情況之後确認:塌陷的大土包下邊的确是一座古墓,而且這座古墓還是一座積石沉沙墓。

所謂的積石沉沙墓是古代墓葬的一種方式,這種墓葬方式是在椁室的上方鋪上一層或幾層夾雜巨石的細沙,上邊再覆寫夯土層,沙石層數越多墓葬的安全性越高。

古代盜墓賊盜墓的最常用手段就是打盜洞,這種積石沉沙墓就是專門針對反盜洞而發明的。沙子是一種流動性很強的材料,盜墓賊挖出沙洞之後,沙子流動會導緻夾層中的巨石塌陷将盜墓賊壓死。即使盜墓賊想法固定住了沙子,但是再向下挖也會遇到幾百甚至幾千斤重的巨石,使得盜墓賊前功盡棄。

古墓随葬坑裡的馬匹,隻有馬首沒有馬身,哪去了?專家:被吃了

積石沉砂墓的成本很高,在古代,這種墓葬方式隻有王侯級别的貴族才有權享用。看到這一情況,專家斷定土堆下面應該是一座王侯級别的大墓。為了保護已經坍塌的古墓,文物局決定對這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

被洗劫一空的古墓

雖然積石沉砂墓對盜墓賊來說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但是在現代化科考隊的面前,這種墓算不得什麼,它并不難挖。考古隊的從業人員采用“大揭頂”的方法從上往下一層一層地揭開積石沉砂,很快就挖到了椁室。然而,當考古隊員看到椁室裡的情景之後卻大吃一驚。

古墓随葬坑裡的馬匹,隻有馬首沒有馬身,哪去了?專家:被吃了

早在發掘的過程中,考古隊員就發現這座積石沉沙墓有好幾處各個朝代盜墓賊留下的盜洞,但是這個墓沉沙層裡的巨石簡直太多了,那些盜墓賊挖的盜洞根本就沒能接近椁室。看到這一情景,專家原本以為這座古墓能夠幸免于難,一定能夠出土一些有價值的文物。

誰知打開椁室之後,考古隊員卻發現古墓早就被盜墓賊洗劫,椁室裡空空如也。原來,盜墓賊雖然從上往下挖盜洞沒挖通,但是他們選擇了從椁室底下進入了古墓,當然,這種方法需要盜墓賊掌握高超的定位技術,沒想到盜墓賊竟然真的成功了。專家在椁室下面的盜洞裡還發現了盜墓賊遺留下的工具,經過分析,這夥盜墓賊是漢代盜墓賊。

古墓随葬坑裡的馬匹,隻有馬首沒有馬身,哪去了?專家:被吃了

雖然古墓已經被盜墓賊洗劫一空,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文物了,但是考古人員并未氣餒,他們繼續對這座古墓進行了細緻的發掘,最後考古工作者在古墓的一個角落裡找到了幾件青銅器戈和箭镞。

鑒于這座古墓高規格的墓葬結構以及古墓裡出土的青銅器戈和箭镞,專家們推斷:這是一座春秋戰國時期的王侯級别的貴族墓。

神秘的随葬坑

既然是一座王侯級别的貴族墓,墓的周圍會不會有随葬坑呢?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制,王侯下葬是在随葬坑的。随後,考古隊在這座大墓四周進行了細緻考古勘探,果不其然,考古工作者在大墓的東北角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車馬随葬坑。

古墓随葬坑裡的馬匹,隻有馬首沒有馬身,哪去了?專家:被吃了

考古隊随後對這個随葬坑進行了發掘,當随葬坑被揭開之後,考古隊員再一次被随葬坑裡的 景象驚呆了。隻見這座車馬随葬坑裡并列擺放着四個馬頭,馬身子卻不知所蹤。

難道是由于年代久遠,馬身子已經被腐蝕掉了嗎?

随後,專家們對随葬坑作了更為細緻地發掘,卻并未發現随葬坑裡有馬的屍骨被腐蝕掉的痕迹,一切證據表明:這座車馬随葬坑當時下葬的時候就隻葬了4隻馬首,沒有馬身子。這是何故?

墓主人之謎

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儀規定: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駕三、士人駕二、庶人駕一。從車馬随葬坑裡有4隻馬首這點可以看出,這座墓的主人應該是“卿”級貴族,是一位執掌過兵權的沙場“大佬“。

古墓随葬坑裡的馬匹,隻有馬首沒有馬身,哪去了?專家:被吃了

為何随葬的4匹馬沒有馬首?

随着專家們對這座墓葬周邊再次勘探,這一謎底最終被揭開了。專家在距離這座古墓2千米的地方發現了一段春秋時期的土長城,這就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葉縣常莊村這個地方是一個邊境重鎮。

這座古墓的墓主人可能就是一位楚國鎮守邊關的“封疆大吏”,這位“封疆大吏”去世之後被葬于常莊村。他之是以埋葬于此,也許是因為他放不下這座邊關,死後也要長眠于此鎮守邊關。

古墓随葬坑裡的馬匹,隻有馬首沒有馬身,哪去了?專家:被吃了

從墓葬裡的寥寥無幾的随葬品,以及陪葬坑裡隻有馬首沒有馬身的情況來看,當時楚國在此鎮守邊境的官兵們生活很清苦,這位“封疆大吏”下葬的時候,正好趕上這一困難時期。他雖然享受了同等規格的墓葬禮制,但是由于當時物資太過貧瘠,是以在他的車馬随葬坑裡隻随葬了4個馬首,馬身卻被士兵們分食了。

當然,這隻是專家的一種猜測,具體什麼原因導緻這位“封疆大吏”的随葬坑裡隻有馬首而無馬身,真實原因早已無聲無息地淹沒在了歲月的長河中,無從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