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的資訊化工作的日常運轉部門是資訊中心或者計算機中心以及類似稱謂的機構。在企業裡面的地位往往是一個中層級别的,或者稍高一點。一般以一個技術部門的角色存在。從業人員主要是計算機及網絡軟硬技術方面的,為企業做内部服務。
随着企業對資訊化工作的日益重視,資訊中心的作用也愈發突出,但是由于資訊化不單單是技術方面的事情,更多的是管理層面的事情。就要求我們的事業不僅要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人才,還要包括企業管理人 才、制造過程的專家、生産、市場方面的人員,最好還要有競争情報方面的從業人員。事實上,一般企業是容不了這麼多“閑人”的,當然也不需要這些全天候工 作,除了計算機、企管、情報之外,其他人可以以流動站進入。當然決不是一般的兼職而是一段時間(比如是一年)專職在機構工作。
在這樣的形勢下,原來所定義的資訊中心的功能大部分企業已經不符合需要。抽象一些說,資訊中心在DOS和單機作業的時代是非常管用的,這樣的功能慣性進入WINDOWS和 網絡時代已經捉襟見肘了。在最近的調研中,我發現許多企業包括一些知名企業在這個方面的轉型都不是非常徹底,很多企業并沒有有意識地賦予資訊中心新的職 能。有個資訊中心的主任向我訴苦說,我按照上司的要求,組織人員開發了一個定單管理系統,教育訓練也進行過了,實施也啟動了。幾個業務部門就是不很配合,結果 大家全怨我軟體做的不好。憑心而論,軟體的确不如商業軟體好,但是我在這個企業呆了5、6年了,基本的需求是非常明白的。事實上是有些人不願意把“自己”的資訊拿到系統裡面共享。好東西推行不下去,同僚不喜歡,上司不高興,難啊。我擅長資訊技術,讓我再去管業務流程方面的東西,既不在行也名不正啊。
他 說的沒錯,這樣的情況在我們地區比較普遍。我們迫切需要對資訊中心進行重新定位,這種定位還不要僅僅限于把一些人“弄全”了,還要高度重視現代商業環境對 企業的影響。我市東台紡織廠的資訊中心在這個方面已經邁出了一步,已經跳出了資訊技術的圈子,裡面有相當比例的動生産懂經營的人。這樣每做一個項目都是有 把握的。用這個企業董事長王曉秋的話來說“做事情很有感覺”。
前 不久,有一個企業把他們的資訊中心升列為電子商務公司,我認為非常好。公司在提供内部服務時,将最大限度調集業務和技術方面的人力資源,謀求項目的成功。 由于是有償的市場化的,它就非常注重工作品質繼而實際地提高了效率。同時有利于把這個部分人員“單列”出來實行不同的待遇标準,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與廠商及 企業展開項目合作,促進知識交流,有條件的企業不妨成立電子商務公司。
我把和這個企業的資訊化負責人的對話整理如下:
電子商務公司如何生存?
電 子商務公司在市場中生存,目前的主要收入有兩個方面,一是對集團各經營機關(子公司等)的資訊化裝備及軟體系統進行維護,包括應用程式簡單的更新。計算機 的維護、教育訓練等等。二是各經營機關所需應用程式的開發收費和引進軟體的實施收費。開銷主要是人員工資,教育訓練費用等,目前收支平衡,略有盈餘。
如何保證公司盈利,如果有一天集團内部所需的程式開發完了,這個公司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将來是否存在為保證開發任務量而拒絕與外部合作的事情。有沒有考慮過對外服務?
這個公司是集團的控股公司,是集團經營戰略成長所需要的公司,也是一個成長型公司。它的盈利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必須在不斷創新中才能盈利。集團内部的應用程式開發是不會結束的,我們在2003年大概會完成目前内部所需要的“應急類”子產品的開發工作。同時将啟動以集團為中心的上下遊産業鍊中的有關夥伴的資訊化工作。讓供應商和經銷商進入我們的系統,其實也隻有到那時候,我們的電子商務公司才算是名符其實(當然精确的稱呼應該是電子商務服務公司)。
作 為集團經濟發展的兩個支撐點之一,我們并不單純追求盈利目标。而是以在“體制内”實作經濟的高品質增長為根本目标,盈利是一種評價集團資訊化投入和産出的 一個方式。是以,我們不會拒絕任何有益于集團發展的合作的。相反,有适合的合作項目營運起來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應該說我們的團隊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肯 定會具備對外服務的能力的,但是我們不會輕易地開始這項工作,因為這個公司有三個立足“立足于集團、立足本地區、立足本行業”我們的事業根本沒有生存壓 力,而隻有發展壓力,老實說目前還是滞後于集團工業化發展需要的,這個局面在一年内要做徹底改變,必須實作資訊化對工業化的帶動和促進。
這個公司具體做哪些工作呢?
我 就把這個工作周的情況與你說吧。在說之前,還必須介紹一下我們集團日常工作的管理秩序,我們是成長型的企業,每個月每個星期的工作計劃不可能是以前的簡單 複制,有非常具體的創新内容。具體的工作任務持續循環和更新的有非常清晰地目标值。這個星期的工作是依據修訂後的季度工作計劃的本月部分确定的。而季度的 安排基本上是年初就确定的重大事項。80%以上的工作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借鑒,必須用創新的心态,創新的手段去做,電子商務公司更是如此。
每個星期,公司的四個工作組有很清晰的目标,這些目标是具體項目的分解值。通過這個表就可以看到詳細的工作流程,日常事務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2)資訊服務。包括為商務公司服務的商業資訊(主要是潛在客戶、隐形定單的提供)各産業公司業務部門提供訂制的政策資訊,技術資訊和行業市場資訊等等。
(3)維護與教育訓練。教育訓練包括新應用程式的教育訓練,新的軟體工具的教育訓練,始終保持整個集團資訊技術及其應用上的先進性。
公司的人員構成怎樣?
所有的人都是企業的本土人才,也有近年新錄用的大學生。資訊技術方面的占60%。經營管理方面的占40%。我們的要求很簡單,對本集團的生産經營市場營銷的方面的問題,至少要能獨立分析和診斷。必須比具體實務操作的同志要“精通”。對業務流程重組必須有建設性的觀點和意見,對技術人員要求是保持技術先進性的同時必須滿足各經營機關的内在需求,并且充分預測到未來一段時間内可能的需求變化。事實上比一些咨詢師的要求還要高一些。
顯然這是一個提供ASP服 務的公司。從構架上看與社會上軟體公司沒什麼兩樣,不過它的目标客戶目前比較單一,就是企業本身及其關系機構。服務内容也比較專一,就是定制和引進需要的 應用系統,向各個層面的業務人員(從董事長崗位到操作工崗位)提供個性化的資訊服務。事實上,具有外部公司屬性和内部的資訊中心屬性。
我們屬于欠發達地區,各個企業的發展水準也不盡相同,資訊化人才更是奇缺,但是資訊化的機遇我們不能再錯過了。如何讓現有的資訊中心脫胎換骨,與時俱進的承擔資訊化任務,如何通過市場手段讓本地有限的人才為更多的企業服務,應該是我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企業的資訊中心向何處去?立足企業,依托市場,走向市場----是唯一道路。
本文轉自 王甲佳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secajia/41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