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OQ]Cat
--------------------------------------------------------------------------------
這個事情并非說起來這麼容易,很顯然,一個人的力量不太夠,雖然自始至終必須由一個人叙述出來,我不妨直說,我需要幫助。
如果你看過原版,你就明白這次為什麼重寫,那個由于廠商說明書限制隻寫到2001年初為止,而且——就如你所看到的,内容枯燥而乏味,簡直太糟了。
無論承認與否,事實就擺在面前,星際的繁榮已經走到盡頭,現在呈現的是一個遊戲多元化的時代,每個經典遊戲都有人數不等的擁護群體,星際做為将競技遊戲帶入成熟(無論職業化還是商業化,總之正在逐漸完善)領域的過渡,已經成功完成了任務,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星際玩家與QUAKE3玩家都是這個階梯上第一個台階,很不幸我這樣比喻,星際與廣大前仆後繼的星際玩家為中國電子競技産業做了鋪路石子,享受這個成果的是今後的遊戲和玩家。
若幹年後,同處在我們這個年齡的年輕人正在寬松良好的政策環境下玩遊戲,他們不知道什麼是電子海洛因,不知道網吧玩競技遊戲屬于違法,不明白玩遊戲也需要權利。他們怎麼也不會了解有多少孩子曾經很有組織有紀律地聚集在一起,發誓永遠不碰遊戲,将童貞與天性掐死在自己手裡。他們會問:什麼是星際?
天知道那個時候我們有誰還留在這個世上,或是我們的後人是否有留在這個世上,這是個可笑卻非常現實的命題,我們清晰的記得,有群熱血沸騰的年輕人在面對整個世界的壓力下勇敢邁出叛逆的一步,無論對錯,無論成功或是失敗,但段曆史都将被封存在有限的記憶中。
我們必定會被遺忘,或許還從沒提起。這是必然的,我們太過渺小,脆弱不堪一擊。現在唯一還能做的事情,就是來到這裡,到這下面,寫上你的名字,一起撰寫我們自己的曆史。
中國星際曆史回顧重寫 第一部分
寫在前面的話:
很多人都對現在的星際名人非常不以為然,他們不做實事,故弄玄虛,非常惡心地自我炒作,自我吹捧,還時常利用自己的名氣搞特權,并在關鍵時刻鬧出黑幕。事情是這樣,我們需要一個客觀評價,你可以鄙視他的人品,但決不可忽視他的能力。當然,他可能一無是處,那你更不小看他,一個什麼都不會滿身缺點的人怎麼會有今天的成就呢?[Beijing].A在一次聊天時對我說,“任何一個能夠成名的人都有他的獨到之處,不然不會成功。”那正是我對圈内很多名不副實的人忿忿然的時候,直到現在我重新了解這句話,才發現其實那話更多是在暗示我的,我又何嘗不是自以為是卻圖有虛名,可惜我沒能完全了解。
人品是一回事,能力是另一回事。這話也可以倒過來說,能力是一回事,人品是另一回事。圈内很多争端都是因為在争端前過分強調第一個順序,争端開始後又過分強調第二個順序,周而複始。是以對文中即将出現的人物,有一些可能是你厭惡的,仇恨的,但他們還是在星際征途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現實就是坦然面對這一切,正如大多數人說的:不過是個遊戲而已。至于說出那句另我茅塞頓開的[Beijing].A,他在下文中根本不會出現,他隻是這個平淡故事裡平凡人群中平凡的一個,沒有人知道甚至聽說過他,他曾經出現過,然後消失,就象我們一樣。
前言:
我一直在竭力想個經典的開頭,從那個偉大遊戲誕生一刻,或是以諸多星際界流傳的名言,還是有号召力的口号,等等。不過最終我還是決定平凡的開始,正如這個故事本身一樣平凡,并不為人所知地在平凡中結束。
98年
這一年令我非常頭疼,原因是了解的太少,僅存的幾個老玩家還一問三不知,理由是時間相隔甚遠不記得了。其實也沒兩年的事情,但年紀輕輕記性偏就這麼差,這話是對kulou說的,正如同我形容的那樣,每次我向他詢問98年在官方BN時的情況,他就楞楞地看着我,然後使勁搖那個骷髅腦袋,告訴我說“忘了。”相隔三天,再問之,還是“忘了。”有時候搞得我真想把那個小腦袋擰下來,看看裡面除了“忘了”這兩個字還裝着什麼。一次我故意透露了這個意想,他便拼命向後退,一邊搖擺雙手一邊繼續搖腦袋,嘴裡連着說:“不行不行。”
這樣我們第一個傳奇人物出場了,kulou.csa,原名王銀雄,20歲,現在上海怡采科技公司北京市場部工作。他的上司,這個部門的經理,是另一個傳奇人物red-apple,有關他的傳說也足夠聊3個晚上,這個不妨放在後面介紹。
98年的國内星際的情況,我索性偷懶些把給官方的說明書中一段概括性的話貼到這裡:星際争霸剛剛流行開的時候,國内還沒有任何星際伺服器,中國的玩家一直都在美國BN上玩,版本還是1.00,那個時候每天BN上中國人基本保持線上的大概有20人左右,年齡普遍偏高,差不多都是在24——30歲。原因是經濟收入的限制,國内玩家全是撥号上網,以北京為例,如果保持每天1-2個小時線上的話,每月光網費就要有600多,按現在我們每家的平均收入來說,這樣一個數字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這個時候的BN原本是提供一個娛樂休息的平台,很多朋友在聊天室裡談事業,談生意,探讨生活,氣氛和諧,工作娛樂在一起。可以說此時的BN還處于萌芽狀态。
差不多就是這樣,kulou當時可能還不到16歲,偏就是人小鬼大,人不說話但鬼點子不少。于是在98年的7月5日(這個他居然還記得),China Starcraft Association(中國星際聯盟)縮寫csa成立了。不過那個時候kulou并不叫kulou.csa,而是叫unrealking.csa。他與搭檔realking.csa在美國BN2v2所向披靡,直到99年轉到了國内伺服器才取名kulou.早期csa隻有8個人,除了kulou與他的搭檔外還有cyzn.csa, bobking.csa,wyx.csa, lightsome.csa 等等,隻是事過境遷,如今是一個個都不知道身在何處,唯一還有消息的就是kulou那個搭檔realking.csa,說起來那個時候他的水準比kulou還高些,回到國内BN後取名knight.csa,不久後離開星際去打UO,并在著名的老蘇醒站成立第一個工會DK,随後去亞聯工作,月薪4500。不久後辭職不做,又在其他公司做了段時間,在這篇文章出來時,他正在上海創馳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與他打星際的徒弟在一起,他那個徒弟本也在星際圈内,受他的影響去玩UO,并依靠出色文筆迅速地創出了一片天地,被戲稱為遊戲圈内的爆發戶。他這個徒弟就是笑三少,在海創馳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做産品部經理。同間屋子内還有個打星際的家夥,叫韓羽良,是市場部經理。這個人大家想必就不會陌生了。國内早期的戰報全出自他手,關于他的事情也在後面再講。
你看,剛說到這裡,已經有不少熟識的人露面了。他們的出場同我們一樣,沒有征兆,也不突然,而是随着需要一個個邁進舞台,同我們一樣扮演自己選擇的角色,隻是有的人被燈光照的時間長些,有的人短些。
重寫中國星際曆史回顧(2)
2002-12-10
回顧與回憶有個顯著的差別:前者以憶事為主,後者更多是憶人。我們都希望在前者留下自己的名字,幼稚也好,無聊也罷,那至少要比中學老師點名冊中的代号有趣的多。
第二部分
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這個回顧要從kulou開始,那個瘦弱帶着眼睛整個人的相貌如同他的外号一樣形象,老實說,在這麼多的星際ID裡,kulou是形容最貼切的一個。
體面一些的說法:kulou是中國在官方BN最早的幾個老玩家之一,并且是China Starcraft Association(中國星際聯盟)的創始人,那個組織聽上非常官方,按現在的觀念,kulou那個該死的孩子提前把這個名稱搶注了(盡管他從沒申請登記過,也不可能去申請登記)。總之,戰隊成立了,名字就是csa。以至後來有很多孩子都千方百計挂一個CSA的字尾滿足自己的虛榮感。
如果想聽真實原因,就我本人來說,先提kulou非常簡單:他忘性大。
下面這個人在前面介紹過:red-apple,比kulou還傳奇式的人物,部分原因是他現在仍是kulou威嚴的上司。每次我要他吐露點那段輝煌曆史,他便說:“哦,那個,就象浮雲。”與kulou一樣,對往事過于不以為意,是以哪怕一點點回憶都沒有。
apple的功績不一一介紹,隻提他很久前非常知名的稱号:中國人族第一高手。很多現在看起來已經算不上操作的操作(例如槍兵紮針打lurker)都是從他開始打出來的。是以他後來收的那個徒弟也頗為了得,從一度入選國家隊,并且到現在仍可以算是一流選手。
他的這個徒弟叫楊帆,ID:ayalyc 現在中國資料廣播遊戲頻道做項目經理,後面也會提到。
不過還不到談徒弟的時候,98年的蘋果本身也菜的很,标準當然是按現在的星際水準來衡量,但在那個人族完全沒有醫療兵的時代,用人族打出名堂并非說說這麼簡單,就好象我問現在的玩家們誰碰過星際1.01版一樣。
apple有個老搭檔不能不提,LY.fan,外号藍大法師,一個打法詭異的蟲族玩家,專琢磨各種單一戰術流程。kulou.csa在2000年奪取全國冠軍,從分賽區打到總冠軍隻用了一個戰術。無論時間把握,還是建築擺放位置,都依稀能看到LY.fan的影子,這個除了apple外再沒一個人能認的出來。
有關藍大法師,在後面發生了一件事情将他又從被人淡忘的時間裡拽出來熱鬧了一把,那是中國星際曆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暴力事件,涉及到的人員都是當時圈内以至到現在仍赫赫有名的人物,以後會有詳細介紹。
98年到此卡住,我們不必重複去翻舊皇曆老古董,那個沒人愛看也沒人愛提,還是直接邁一步看看99年的情況。
99年國内星際的狀況可以這樣概括:
星際在99年逐漸在國内流行,國内的伺服器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其實在98年底,國内就
已經有了伺服器,先是梧州,然後是湖南,前後不到一個月,跟着就是263,很多在國外玩的玩家也紛紛轉到了國内。
而玩家開始低齡化,主要以學生為主,年齡多在14——22歲。他們大都在地方的網吧裡,
象長沙,株州,廣東通過撥号或者ISDN上網,收費也很低,隻有2——3元。一個月花費也就100——200元。這樣上BN玩的人就越來越多,到下半年的時候,263與湖南BN成為國内兩個最火暴的伺服器,每天線上人數都保持在100以上。同時星際争霸也成為網吧裡的主流遊戲項目。
現在又一個人物冒出來:
洪哲夫,24歲,哈爾濱人ID:hongzf 5次星際争霸全國冠軍,2000年8月第一周Sina.com新浪科技專欄人物,素有“中國星際第一人”之稱。目前任職于北京聯衆公司合作遊戲事業部。
他說他是在98年3月30日拿到星際CD光牒(遊戲是4月1日美國發售,我一直沒搞明白他是怎麼弄到的)。最讓人聽着撓頭的是,他在2001年以前從沒買過正版,也就是說他打了3年星際都是在用盜版,這個想必也是和國内伺服器出現有關。
99年對星際影響最大的當然還是1.04版小狗變飛龍的BUG,注意這個是世界範圍的而不單指中國,在官方BN利用這個BUG打星際的遠比國内伺服器的人多,聽上去算不上安慰——任何國家的人都有素質高低之分。暴雪不會太在乎擁有世界最多人口但正版最少國家的玩家怎麼想(這話說的好象有點過分,但就遊戲市場分析來說,中國被衆多國外遊戲廠商忽略是很正常的),總之這是全世界玩家的問題,暴雪很快做出了1.05版更新檔,大家總算安靜下來,不過這個狀态并沒能維持多久。
黑客軟體做出的星際地圖作弊器在接近年底的時候出現在BN,國内第一次特别關注此事是在csa第3次内部比賽的時候,csa的隊員xxx.csa在預賽時還是個人見人菜的菜鳥,但在數天後卻打進了8強,并且一路淘汰強手打進了半決賽。csa當時的上司層感到事情有點蹊跷,為此特地找到了當時比較出名的韓羽良來做裁判,看看xxx.csa究竟是不是在作弊。
韓羽良在觀看完比賽(那場比賽仍是xxx.csa獲勝)後出來說,xxx.csa并沒有作弊(後來知道那是xxx.csa在短期内與KBEN.csa和pby.csa苦練出來的)。于是此事沒有再追究下去,但大家對作弊器越來越敏感,衆所周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論出多少更新檔也無法阻止黑客,尤其是在網絡上,如果作弊器大規模傳播(那是肯定的),那麼所有在網絡上進行的比賽都無法保持公正性。
99年底到2000年初,韓羽良同一個叫麒麟(此人現在不知在何處)建立了戰網裁判組,專負責裁判各戰隊之間的比賽,并且要截圖撰寫戰報。即便沒有作弊器,這樣一個組織成立也非常有必要,因為所有成員都是當時很有名的玩家并經過确認,能保持絕對的公平性,比賽雙方也對裁判組表示認可,是以裁判組接手各戰隊裁判工作以來,從沒有争吵出現。
裁判組第一次裁判任務的比賽雙方是[H.K]戰隊與[NNQ]戰隊,都是當時乃至現在名不見經傳的隊伍,不過NNQ戰隊最終還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他們的戰隊首頁上加了一句話,這句話後被傳誦至今: 我們不可能玩一輩子星際,但我們可以做一輩子朋友。
關于這句話的起源有很多版本,我在這裡糾正一下,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在NNQ首頁,99年與2000年交替時期。
談起首頁,當時最火暴的是一個叫“阿蔡新時代之星際争霸”首頁,老實說,這個名字起的非常爛,不過該首頁是當時國内星際網站中最火暴的。原因是阿蔡将首頁與論壇合在一起,設定了一個談論區在首頁,讨論雙方誰有新的戰術觀點就在首頁上發文章,是以阿蔡倒是省的去更新頁面了。但這個工作終歸需要人做,于是99年底,阿蔡與城市獵人工作組的海怪(代表韓羽良)在老湖南一個私人頻道裡商談合并首頁的細則,并在不久後正式将首頁合并,首頁的名字叫:
“論戰高手之星際争霸”
阿蔡是個台灣人,現在北京。他還有個可愛妹妹現在北京上學,習慣的人都稱其為蔡妹,蔡妹盡管自己還不會打星際,但卻有一個星際高手做男朋友。
她的男朋友叫何毅,最擅長zerg,ID是sunmoonstar.
重寫中國星際曆史回顧(3)
2002-12-17
2000年
1月:
hongzf:星際争霸可沒恐韓症!
5月9日
《光明日報》:電腦遊戲就是毒品,就是海洛因4号。
6月12日:
韓羽良:昨天,我們使驕傲的日爾曼人低下了高貴的頭!
玩家:“中國遊戲還沒有形成産業,連萌芽都不算。”
筆者:每個時期都有玩家在努力,過去有,将來肯定也有,不同的是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
然而,該成功的總會成功,該到來的終歸回到來。
中國星際曆史回顧重寫 第三部分
最終決定匆匆結束99年來到2000年,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不得不使人長久思考的事情。
先概括一下2000年初的狀況:
2000年初的國内BN人才濟濟,除了以前熟知的那些高手,我們又見到了幾個新的名字。
比如昆朋BN的LADDER排名第一的ayalyc,實力超群,而後又結識了red-apple,并拜其為師,成為新一代高手的代表。
白狐,打法多變,戰術靈活。原本是[NNQ]戰隊隊員,不久以後他成立了西北星際聯盟,獨霸一方。
單挑王子,得hongzf的指導,在短短的2個月時間一躍成為這個伺服器的頂尖高手。
與此同時,另一個名字正在新湖南的伺服器崛起,并最終頂替了dby成為湖南BN的第一高手。這個人叫jeeps,與MTY在同一個網吧上網,兩個人配合2v2在成都幾乎無人能敵。并通過幾個月的努力使Rainbow戰隊走向了輝煌。
随後昆朋伺服器出現問題,大批玩家轉向上海BN,在這裡,另一支國内擅長打多人配合的隊伍,原上海的voodoo戰隊與dr戰隊合并,取名ET戰隊,成為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幾乎是同時,CN戰隊成立,本意代表CHINA。隊長elf.cn,非常活躍,經常組織活動,并最先将CN戰隊和CN俱樂部區分開,思想超前。
昆朋BN曾有個小插曲,一天晚上昆朋BN來了幾個南韓人,用蹩腳的英語(随便哪句話都有文法錯誤)攻擊并貶低中國玩家,他們當然是被罵得一塌糊塗,然而當晚與他們交手的國内玩家卻輸了,這個事情第2天被貼到了論壇上,hongzf勃然大怒。
“星際争霸可沒恐韓症!”
這是他當時說的唯一一句話,随後當晚他就出現在昆朋BN,不過那幾個南韓人再也沒來過,這件事情也就作罷,直到很久後聽到一個謠傳:那幾個南韓人實際上是中國玩家假扮的。原因是吸引别人同他們打。
這段小插曲沒有任何意義,聽起來也很不是什麼滋味,衆所周知的原因:到現在為止星際争霸仍是南韓人的壟斷項目。
現在還是要先接着老話題說,如果說1.04版BUG是有關玩家自身覺悟的話,那麼從1.05版開始出現的作弊軟體完全是對玩家道德的考驗。的确是這樣一種說法,在官方還未确切公布消息前,玩家利用BUG打遊戲甚至參加比賽誰也無法提出什麼,除非是事先規定好(yellow不也層用過飛天農民的BUG嗎)。但作弊就完全不同了,競技遊戲中的作弊器也好,網絡遊戲中的外挂封包也好,都是嚴重擾亂遊戲平衡性的程式,最大的受害者是廠商。
暴雪迅速做出了1.06版和1.07版更新檔,國内玩家大多改用了1.07版,本以為該安穩一陣,但不想沒兩個星期針對1.07版本的作弊軟體也出現了,而且功能強大,與老作弊器不可同日而語。
事到如今暴雪也徹底沒了辦法,一切全憑玩家自覺,這些事情就發生在99與2000年交替時間,随後是前面提到的國内裁判組成立的事情。現在看起來,裁判組的成立更該象一個信号,那是中國玩家們從未接觸過的概念。
遊戲職業化
韓羽良于這年初在論壇上發了一個文章,提出了有關星際職業化的問題,引起了不小震動,很多熱心玩家紛紛發貼回應,記得曾有個玩家說要用“一生來支援”,現在看起來這個說法未免有些幼稚,不過足見當時玩家們的熱情所在。
其實,每個時期都有玩家在努力,過去有,将來肯定也有,不同的是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敗了。然而,該成功的總會成功。
韓羽良是在國内星際界(其他的拿不準,但星際圈是可以肯定的)第一個提出職業化概念的,并開始了他的北京之行,找有關部門和一些大的商業集團或網站咨詢,其結果自然不用說(相隔幾年到今天我們還是沒做成更不用提那時候了)。
不過他還不算白跑,在sunmoonstar的介紹下他同stoneman(專撰寫quake3文章)一同到[Beijing]戰隊的基地參觀,并觀看了red-apple,hongzf同南韓留學生[Beijing]min的戰鬥,在觀看完red-apple與[Beijing]min的戰鬥後寫了一篇戰報,這篇戰報後來在電腦商情報上發表,老一些的玩家恐怕還對報紙中提到[Beijing]min在派出3個農民同時分了3個基地那一幕有印象(現在聽起來似乎很正常)。stoneman對[Beijing]min的打法做了全面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一個新的戰術名詞:
南韓擴張流
不過現在還沒到具體研究戰術的時候,中間又有人插了進來,這個人并不是個星際玩家,确切一些說他是個編輯。 但凡在遊戲圈依靠筆頭子混過兩天的人都知道祝佳音,筆名Commando,著名的星際小說《勇往直前》就出自他的手筆,關于這篇小說我不必給什麼評語,隻告訴你這篇小說掀起了星際文學創作的熱潮,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最好去看一看。
Commando現在大衆遊戲編輯部任職,以他的文筆和資曆聽上很自然.順便多扯幾句,他寫UO的小說比星際小說要多的多,但在UO界影響最深的是他的老鄉,一個叫"可愛多"的女孩,寫了一篇叫<平靜的湖>的UO小說,那篇小說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後來國内大部分站的站長都是因為看到這篇小說才開始玩UO的,包括我們熟知的笑三少,當時也是因為看了這篇小說離開的星際.至于Commando本人,他的星際水準也實在無法與他的老朋友hongzf相比。
當然,你隻看過<勇往直前>還不夠,另一篇星際小說你更是非看不可.
我一直慶幸新唐最終還是以星際為背景寫小說,因為<血染的圖騰>寫的實在太好了,随後續上的<光輝歲月>也不失為經典,還是那句話,沒看過最好現在就去看.
新唐本人屬于廣州TS戰隊,TS的隊長是topspeed,這個名字想必不用我介紹了。
對此大家一至認為,星際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而不單單隻是遊戲,這個看法很模糊,但确實很有道理,遊戲本身無論叫什麼,文化也好,産業也好,總之不能将他隻視做簡單的節目,你可以不以遊戲來娛樂,但絕不能否認其存在的必然性.
遺憾的是絕大多數人不是這麼認為的:
2000年5月9日,《光明日報》刊載了一篇題為《電腦遊戲: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的文章,反映了武漢地區電腦遊戲室害人不淺的情況。
此文章出自一名記者之手,按照他的說法,他在一夜之間迅速學會了《星際争霸》與《英雄無敵3》兩款遊戲(就我看來這兩款遊戲哪個也不象是一晚上能琢磨明白的),并在第2天無敵于網吧,是以成功地取得了網吧玩遊戲的少年與網吧老闆的信任,套取了不少有用情報,并且他還引述那位遊戲室老闆的自白:"這電腦遊戲就是毒品,就是海洛因4号,不是我引誘他,孩子一迷上了,自己就會變壞。"
從那一天起,中國的遊戲人成了不折不扣的毒販子,廣大玩家均成了吸毒群體。
這篇報道中對星際争霸指名點姓,将其列為了電子海洛因的主要“品種”,星際在國内的情況便可想而知。
不過此時國内的星際玩家們正熱火朝天的準備另一件事情:
由CPGL(中國職業玩家聯盟)組織的中國對德國線上星際争霸比賽即将開始,這是中國玩家第一次組織起來與國外選手進行國與國的正面較量,全國玩家為此傾注了極大關注,全國各地的高手每天在網上彙集一起商談對策戰術,并成立了國家隊,每天進行集訓。要知道,德國人認真嚴謹的作風是出了名的,稍不留神就會被對方抓住機會。
2000年6月11日晚23時,中國國家隊對德國國家隊的星際比賽正式開始。頻道裡彙集了當時所有國内知名的星際玩家等待消息,直到eat打完得一場出來說,赢了,大家才松了口氣。
最後比分結果:中國6:0獲勝。
那晚筆者有幸也在頻道裡,一直等待每場比賽結果并在賽後長時間留在頻道裡——那個時候阿良正在與德國人交談,jeeps和MTY說要去吃宵夜喝酒慶祝。最後本人在第2天淩晨5點半才下線,隻記得頻道裡全是中國玩家的歡呼,我們互相看不到各自勝利的笑容,也聽不到彼此的聲音,隻有數不清的字型和符号一排排的在螢幕上頂出來,我相信那一晚有很多玩家沒有睡覺。雖然以後直到現在我們取得了更多更大的成績和榮譽,但畢竟那是第一次,是最甜美的。
在6月12日早晨我看到阿良在論戰高手的論壇上發了個文章,内容大概有這麼幾句:“....昨天,我們使驕傲的日爾曼人低下了高貴的頭....正值歐洲杯聯賽開戰,在國足衰落之際,我們取得這樣的成績,可以告慰家鄉父老了....."
随後沒多久論戰首頁更新了新聞,下面是當時的新聞:
重大消息
昨天晚上進行的德國隊 vs 中國隊的比賽已經結束,中國隊大獲全勝,對方出場隊員均在GER VS USA比賽中出現過,比如GER~Kala,GER~Korn(GER隊長)
尤以TS戰隊的SHOMARU 以TERRAN和KORN的Z、P、T單挑,以2:1獲勝為衆人所讨論,可惜無法親眼目睹,引以為憾:(
下面是比賽的結果:
[CPGL]Shomura vs GER~Korn 2-1
[CPGL]Master vs GER~Kala 2-0
[CPGL]D4 vs GER~Monkey 2-0
2v2
[CPGL]..Star+[CPGL]Uboat vs GER~Muta+GER~J anis 2-1
[CPGL]TopSpeed+[CPGL]Mars vs GER~Brzelius+GER~Al 2-1
[CPGL]jeeps+[CPGL]mty vs GER~SiDiOus+GER~Xel’Naga 2-1
總比分6:0!!!!!!!!!
正值歐洲杯聯賽開戰,對比我們的足球,我們可以笑告家鄉父老:)
中國社會對足球投與的關注和支援與星際截然相反,而所得結果也是截然相反。
2000年6月11日,在“電子海洛因”的帽子下,在國内社會的巨大壓力下,中國星際玩家做到了至今為止中國足球仍沒做到的事,那就是:
戰勝德國隊!
重寫中國星際曆史回顧(4)
2002-12-24
程序有些拖沓了,原因是這一年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多,我無法一一列舉所有的事件,相關人物也記不太多——有些事情是确實不知道,有些事情隻當作不知道,還有些事情,永遠也不想知道。
中國星際曆史回顧重寫 第4部分
2000年的後半年:
CBI在這一年搞的全國星際大賽最終以kulou.csa奪取全國總冠軍而告終,但這個結果多少使一部分人無法信服,原因是kulou從北京分賽區到拿全國冠軍一路隻用了一個戰術:碰到zerg就單基地出飛龍,碰到terran或protoss就單基地出lurker,這個在今天看起來完全被打死的戰術在那個時候居然屢試屢中,kulou就這樣一路單基地,将衆高手紛紛斬于馬下。看這樣的比賽有些無聊,大家看大螢幕時随便瞟一眼就知道哪個是kulou:單基地,lurker,慢運高台或是單基地,飛龍壓制,占礦,永遠如此。如果那個時候有1.08的錄象功能,大家一定認為大螢幕正在放前一盤的錄象。
客觀的說,那種打法既保守,又煩人,并且要多難看有多難看,但就是實用。
好看的未必實用,實用的未必好看。
kulou的戰術從大螢幕轉播開始就徹底暴露,而那還是距離決賽很遠的時候,之後所有與kulou交手的人明知道kulou要這麼打,卻還是輸了,在這點上沒人說的清楚。
不服氣也好,不信服也罷,奪取冠軍就是實力。
kulou本人也借這個機會得以夠資格去南韓參加wcgc(WCG的試賽)比賽,并打進了前12強,原本可以走的更遠些,問題是中國選手除了The hunters就是lost temple這兩張地圖,其他的一概不知,這是失利的關鍵。有個普遍存在的看法認為還有個原因導緻中國選手止步12強:中國另一名實力強勁的星際選手HeNRY_HO (本名:賀慶)因為滑鼠出現問題而被淘汰(負責他那個賽場的白癡裁判不懂英文,沒搞懂他在說什麼,隻是示意他繼續比賽),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問題中國選手能取得更好成績也說不定。
問題在于:那隻是如果,無論如果出什麼結果也隻是如果,過多遺憾停留在已發生的事情上已經不明智,為那些不可能重新再來的事情提出種種假設更是浪費時間,我們應該把這些假設用來判斷未來未知的事情,那樣我們或許,NO,是肯定,做出的事情比現在多的多,成績大的多。
就是在這界CBI上,著名高手如月影在武漢賽區被淘汰,将他打落下馬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菜鳥(當時非常普遍的說法),這個“菜鳥”用的是一個很有趣的ID:烤鴨。那個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如月因為面對攝象機過度緊張而被烤鴨擊敗,無緣總決賽,事實也是如此,如月也為此惋惜不已。
至于烤鴨本人,一年後在南韓WCG賽場證明了自己,那時他與MTY并排站在冠軍獎台上手舉着五星紅旗。
CBI大賽剛結束,另一個策劃已久的大賽也拉開帷幕,組辦者是cesa(中國電子競技聯盟)。
海賓 ID:=A.G=Kingpin
cesa的發起者之一,後去亞聯,現在《數字世界》報紙做執行主編,手下除了MTY等人還有個曾專寫戰報的編輯,ID:=PNZ=JEFF,以後會有介紹。
Kingpin早在2000年上半年就拉來了red-apple與小河,一起進入騰圖組建cesa,分别在全國4個分賽區(天津,上海,成都,廣州)投入大規模獎金(分賽區僅冠軍的獎金就是15000人民币),并計劃最後在北京總決賽。
但甚至連分賽區比賽還沒搞起來的時候,Kingpin因為幾個老朋友的熟關系離開騰圖去了亞聯,不過比賽仍照常舉行。 分賽區的比賽很成功,但總決賽遲遲沒有舉行并最終流産,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北京搞比賽會遇到諸多想不到的困難,包括政府部門的批文等等我們根本沒接觸也從不明白的問題。實際上最關鍵的原因(其實是道聽途說的猜測):盡管分賽區很成功,但出資方的錢沒有收回來,是以總決賽沒有再搞。
這個猜測最合理大家也最容易了解:分賽區共投入了100多萬,但原本計劃依靠廣告将成本拉平的計劃徹底泡湯,在損失了大筆資金後騰圖猶豫不覺,誠然,玩家們熱情很高,各賽區氣氛也很火暴,但自己幾乎是在白扔錢,換了誰也不願意。是以總決賽沒有再做,cesa在不久後也不複存在。
說起來,玩家們當時對cesa關心的并非是總決賽而是其組織的另一次比賽,以cesa出面,一支由國内高手組成的隊伍與南韓職業玩家交手,這是中國玩家第一次正式與南韓玩家對抗,是以大多摩拳擦掌,準備一血中國足球恐韓怔的恥辱。
比賽結果另大家瞠目結舌,中國隊被打得落花流水,1:8落敗,除了ayalyc極為艱苦勝出外,其他人均輸得毫無懸念,red-apple也敗在一個南韓人族玩家手裡,說起那個南韓人,apple輸得還不算冤枉,因為不久後那個南韓人就橫掃南韓星際高手,并以TVP用地雷點亮全圖的經典戰役而聞名,這個南韓人族玩家在星際中的一個兵種名前加了個冠詞就成了ID:TheMarine
中國星際玩家對南韓擴張流有了深刻認識,或是說終于明白計算時間的概念。
那才是職業玩家。
回到剛才,Kingpin去了亞聯後立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原彩虹戰隊挂在了亞聯底下,改名AG戰隊,隊長MTY,副隊長Yr,這兩個人不必多說,若是告訴我不認識他們的話就更沒什麼可說的。AG戰隊成立後立刻吸收了國内諸多高手,是以亞聯戰網也在短時間内聚集了很旺的人氣,亞聯官方首頁成為當時國内最權威的星際網站。
說起這個首頁,大家都很熟悉,前面也提到過:論戰高手之星際争霸。本是個私人網站,由阿蔡與和阿良共同管理,偏在最繁忙的時候阿蔡去北大上學,網站便完全交給阿良負責。由于工作量繁重以及缺乏資金維護,阿良做了一個重大決定,這個決定到現在還無法判定是對是錯:
阿良将論戰高手首頁賣給了亞聯,論戰成為亞聯的星際網站。
網站賣了3萬元(據說是這個數字),也是以惹下了禍.
第一,此事阿蔡根本不知道
第二,事後賣網站的錢一分也沒分給阿蔡.
其實,處于種種苦衷(具體事件8DA論壇以前曾有過争吵,很多事情已經有人解釋清楚),錢的事情分不分倒沒什麼關系,但阿良犯的主要錯誤是沒早對阿蔡打聲招呼.雖然阿蔡本人對網站被賣不太在意,但有熟知此事的人卻比較在意,并采取了非常極端的做法.
2000年9月下旬的一天,Kingpin在睡覺時被電話叫醒,他趕到派出所時見到了被打的面目全非的阿良.
第2天,lan.yf(藍大法師)和其弟lan.yq等人因毆打阿良而被拘留.
圈内人大都在第2天得到的消息,因為是星際圈有史以來影響最壞的暴力事件,是以大家均對此事件保持沉默,将事情壓了下去,沒有公開.
個人看法:
阿良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唯一的失誤,就是沒有将賣站的事情通知阿蔡,盡管改過幾次版,但網站畢竟有阿蔡的一半,一聲不吭地賣掉,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而阿蔡本人還沒說話,藍大法師等旁人卻強行插手,動用了野蠻手段,毆打阿良,錯上加錯,更不用提。
以當時電子海洛因的輿論,此事如果說給圈外人聽(例如你的父母)該是什麼反應?
差不多該提提戰隊了:
這一年AG戰隊剛剛建立,實力強大,不必多說。
[Beijing]戰隊情況大家都清楚,受南韓留學生影響而幾乎整支戰隊都在用zerg,典型的擴張流打法。
ID隊複雜了些,原本是中國Quake3的精英組成的隊伍,後由hongzf,eat等人加入組建了ID的星際戰隊——聽到那幾個人的名字也知道實力如何。
TS戰隊很早就有名,借用一個形容,TS戰隊雄起是在CBI廣州賽區上,他們包攬了前6名,在廣州處于壟斷地位。TS的主力shomaru在之後近一年的時間裡一度被認為是中國P族第一(另一部分人推舉東北高手單挑王子),現在他與隊長topspeed等人一起征戰warcraft3,并一度在亞洲官方BN打進前10名,同時TS戰隊還包攬了亞洲BN上中國玩家前三名的名額。
ROOM等人在CBI上海賽區的優秀表現使全國玩家知道上海有個SVS戰隊,說他們一舉成名一點也不為過,比較而言這支隊伍比其他隊伍幸運的多。
實力強勁者以這5支戰隊為先,至于PNZ,CVB等戰隊,此時想争奪一席之地還欠些火候,後來分析良久,以SVS為例最有說服力,想在短時間内迅速成長為強隊,需要有人挂着戰隊ID拿到一個全國冠軍或是非常好的名次打出知名度,吸引其他高手加盟。許多戰隊奮鬥很久但卻始終不得要領,可能缺的就是這一步。
在資金注入之前,戰隊引入競争機制隻能維持短暫輝煌,這個時間有長有短,反到是kulou把CSA搞成菜鳥大樂園來的壽命長些,畢竟菜鳥是星際的新生力量,最有熱情。
當然,我們提到的前提是“在資金注入之前”,即便無資金注入,隻要有企業支援,戰隊絕不會這麼容易就無聲無息地垮掉,那麼在此之前,将戰隊劃分一線二線三線的隊長們最好三思而後行。
接近年底的時候,一款很早就上市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在國内某些網吧悄然流傳開,這個遊戲用的是QUAKE2引擎,遊戲名為:counter-strike,簡稱CS,翻譯過來叫:反恐精英。
本文轉自遊來遊去島部落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ylyqd/3533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wingking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