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15屆中國軟體技術大會于2017年 12 月8-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次大會以“智能時代、軟體賦能”為主題, 除主題報告外,大會開設了大資料&人工智能、雲計算&雲生态、金融科技創新與未來、研發管理新思維、企業級服務和架構設計技術、移動開發與應用平台等多個技術專場。

IBM 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在題為“智能科技,引領業務創新”的首場主題演講中,結合五個案例的不同場景,分享了他對基礎架構演變的看法,以及IBM的整體考慮和量子計算、新錄音帶等相關前言科技。
華為公有雲技術總監彭柯在題為“共赢行業數字化轉型雲時代”的主題報告中提到,“企業應對新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挑戰的重要方式是進行數字化轉型,而雲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當中最主要的方式。華為通過從封閉的IT系統走向雲化、把内部的IT系統轉化成更加關注使用者ROADS體驗、在流程改造時關注感覺客戶的變化等方式支撐自身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而整個業務變革的核心支撐是華為背景IT系統的混合架構“。
上海合合資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陳晏堂以多年服務保險客戶的經驗,分享了如何通過OCR+Data+AI智能管理保險客戶的生命全周期,包括:通過大資料智能擷取目标客戶、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和智能終端實作智能投保、通過大資料采集和人工智能分析實作自動核保和智能理賠等。
_cast中國區總裁諸凡,在主題報告中認為“有效的發現軟體當中的内在缺陷和漏洞,需要從應用軟體的開發全流程、從業務處理的全流程上去分析,_cast的智能代碼分析工具通過代碼分析,進行自動模組化分析,得出系統架構和功能點,并給出相應的風險資料,就像X光機一樣,可以在展示平台上展示潛在問題和系統漏洞,幫助你深入洞察應用軟體,提高軟體品質”。
“我們一直秉承着開放的理念,輸出整個金融科技的開放能力,會從三個方面進行開放:資金、技術和資産”,網信創始合夥人周欣這樣定位網信的金融科技開放平台,同時分享了他對平台的未來展望,“未來我們的目标是研發和開放更多、更好的金融科技産品,包括AI機器人替代理睬經紀人,能夠深度學習的交易政策平台等等,積極輸出我們的金融科技能力”。
另外,騰訊微信事業群企業微信行業總監陸昊,則通過企業微信與一些行業的應用結合案例,與參會人員分享了企業微信如何作為企業内部的專業溝通工具,成為移動工作平台和入口,實作辦公的更加智能化,提高企業的營運效率。
作為大會的特邀報告,中科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左春董事長,以“人工智能正加速轉向精準計算應用”為主題闡述了他對目前火熱的人工智能發展的觀點,“相對于強人工智能而言,目前的人工智能多以流行的開源軟體為基礎,經過參數的訓練,在替代人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工程應用進展,可稱為弱人工智能,或者叫精準計算。精準計算具有領域融入能力、可疊代、逐漸精化、依機率收斂等特征”。從精準計算的發展走向上看,左總認為:“主要關注在應用的普及驅動從BI平滑過渡到精準計算、開源架構從單一軟體轉向開源套件,并嵌入到各種行業應用軟體系統之中(AI+);更高效的特征辨別樣本的提取方法等等方面”。最後,左總還對參會的廣大工程師提出了四點參考建議,“了解人工處理電子對象增加的原因和标準,以及處理的需求;了解和熟悉新的開源工具和原理背景;加大學習速度,嘗試領域知識和特征工程方法,完成初級系統的實作;從應用工程角度展開成果物的精準度競賽,産生巨大商業價值”。
在本屆大會上,共有50多位來自國内外著名軟體企業、網際網路公司、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與1000多位參會嘉賓共同分享和探讨了目前的技術變革對企業級軟體的開發技術、架構、運維等的影響和驅動力,同時還設立了技術展示、技術專家沙龍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溝通環節。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