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土匪,勢力比張作霖還大,打過沙俄,張作霖設計将其砍了腦袋
張作霖能成為東北王,那都是他被清廷招安之後才有的事,在這之前他不過是個占山為王的大土匪罷了。如果他一直當土匪,肯定就成不了東北王。在當時,東北地區的土匪很多,張作霖并不是勢力最大的土匪,有個人的實力比他更大,那就是杜立三。
清朝末年,杜立三就已經很有名聲,他是個天津人,12歲時跟随其父到東北混口飯吃,随後就做了土匪。其父遭自己兄弟的叛變,最後被殺死,杜立三發誓要報殺父之仇,在16歲時殺掉了那個背叛者,從這件事能看出,從小杜立三的手段就非常狠毒。

杜立三能夠發展成為東北勢力最大的土匪頭子,他自然是有自己的辦法。他選拔手下是有嚴格的标準的,要想入夥就要接受杜立三的考驗。考驗土匪的辦法也是直截了當,他讓人頭頂雞蛋,他在50米外開槍打雞蛋,敢站在那兒不動,證明此人膽子大,沒被打死證明運氣好。
就靠這個标準,杜立三招攬了一大批土匪,随後在遼西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沒有人不知道杜立三的。雖然他是土匪,但也做過好事,過去遼河沒有人治理,動不動就發洪水,杜立三就領着土匪們開渠分水,把遼中到台安縣一帶幾十公裡的窪地,灌成了沃土。
杜立三這麼做最開始肯定是為了他自己,但最後确實給老百姓們帶來了好處,是以百姓還給杜立三立了一座功德碑。遼河附近突然多了大片的沃土良田,沙俄人就看上了,杜立三雖然是土匪,但他也知道民族大義,對沙俄人寸土不讓。
當時,腐敗的清廷都不敢打洋人,杜立三卻率土匪專打洋人,是以百姓又送了杜立三一個響亮的外号——包打洋人。杜立三的勢力逐漸壯大後,已經嚴重威脅了當地土豪劣紳的安全,他們集體出錢要求東北總督徐世昌派兵來剿殺杜立三。
最後,負責剿匪的人就是剛被招安的土匪張作霖,他也想利用這個機會立個大功。硬拼肯定沒有勝算,隻能智取。張作霖和幾個結拜兄弟一商議,決定給杜立三來個“鴻門宴”。張作霖先假裝和杜立三結拜,杜立三知道張作霖也是土匪,對這種人沒有懷疑。
二人結拜後,張作霖便邀請他到縣裡來吃飯,順便談事情,杜立三也沒有懷疑,隻帶了2個人就去赴宴了,誰知一腳剛進門,杜立三就被幾個彪形大漢給拿下,當場被砍掉了腦袋。杜立三一死,張作霖馬上收編了他手下的土匪,實力一下子增強了好多,促使他最後當上了東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