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地發樓市“紅包”,調控方向有變?

作者:上觀新聞

降準“靴子”落地,LPR“降息”如約而至,最近樓市,暖風陣陣。

年末收官,各地樓市對于支援商品房市場發展的利好政策也是接連不斷。梳理發現,各地政策“紅包”以人才補貼、新城市居民落戶購房補貼等為主。

黑龍江樓市新政“一日遊”

20日晚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官網釋出《省住建廳召開調控會議 部署全力沖刺房地産業增長工作》一文,其中提出多措并舉推行促銷和優惠政策,以及積極引導市場預期等。

“房地産業增長工作”的提法是全國近期首個省級支援房地産發展的政策,業界認為,鮮有省級部門官方口徑談及鼓勵和促進房地産市場發展,因而具有非常強的信号意義。

但第二天下午,此篇文章就在官網被撤下,是否會繼續執行目前仍無官方回應。但其實在更早之前,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已出台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十六條”新政,被認為是打響放松樓市調控的第一槍。

這份在10月釋出,由哈爾濱市住建局聯合市自然規劃局、市财政局等8部門制定的檔案中,在為房企減負方面,提出了降低預售許可标準、加快預售資金返還、降低土地增值稅預征率、支援房企促銷活動、降低房企拿地成本等政策;在提升購房需求上,提出了對人才、新市民給予購房補貼,放寬二手房公積金貸款房齡年限和降低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居住成本等。

但“第一槍”發令後,市場中有聲音将“支援房企促銷活動”解讀為鼓勵房企降價促銷,放松預售資金監管。對此,哈爾濱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公開回應稱,此舉并非鼓勵降價,而是讓房企穩定價格,找準定位,通過新政達到短期促增長、長期穩市場的效果。

哈爾濱的“誤讀”在前,業内也認為,黑龍江此次撤文可能是措辭問題。

“上述會議提到‘有效激發群衆購房需求,釋放消費潛能’,有欠周全。如果是自住型需求,無論是首套還是改善型都需要有效保障;但如果是投資類購房需求,就不能被激發,否則會違背‘房住不炒’的調控要求。”58安居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此分析。

張波認為,黑龍江出手維穩樓市的行為本身是及時的,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意味着房地産調控不是一味從緊,而是會根據不同城市和區域的情況進行調整。但如何把握好政策實施尺度,在堅持“房住不炒”底線的同時,因城施策、維穩樓市,是樓市出現驟降的城市需要思考和平衡的。

吉林省鼓勵開展購房補貼和貸款貼息

黑龍江的樓市新政雖“已撤回”,但同為東三省的吉林也坐不住了。

據吉林省發改委官網22日消息,近日,吉林省發改委主任李國強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要推動房地産市場運作再穩健一點,包括鼓勵和引導各市縣開展購房補貼和貸款貼息工作,支援農民進城購房等。

其中,吉林省會長春市落實好重點高校畢業生安家費以及國家級領軍人才購房補貼政策,提高進城農民購房補貼标準。有關支援政策有效期延長至2022年6月30日。

“降低購房門檻,包括落實購房補貼和貸款貼息等;鼓勵各類群體購房,包括進城農民、高校畢業生和領軍人才等。類似政策是非常明顯的鼓勵發展樓市的政策。”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同近幾年屢屢因鶴崗、牡丹江等城房價持續走低而備受關注的黑龍江一樣,吉林出台支援房地産行業發展的政策,也與當地市場的下行壓力有關。

易居研究院釋出的《31省份房地産行情報告》顯示,1-11月,黑龍江省商品房成交金額同比下降18%,降幅僅低于雲南、青海兩地;商品房成交均價同比下降10%,降幅位列第一。吉林省商品房成交金額同比下降8%,商品房成交均價同比下降7%,兩項資料在31省份同比漲幅排名中分别位居倒數第七和倒數第二位。

“量價齊跌”的頹勢早有顯現。今年8月底,長春市已出台過“限跌令”,并提出以銀行保函代替預售資金監管等措施,以纾解房企壓力。

鼓勵性購房政策疊出,聚焦“真金白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目前,随着信貸政策的穩定,各地房地産穩樓市政策頻繁釋出。中原地産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以來,桂林、晉江、蕪湖、荊門、衡陽、開封、南甯、保定等20多個城市都拿出了“真金白銀”,以期提振房地産市場。

其中,最典型的政策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補貼、新城市居民落戶購房補貼等。

如,廣西桂林采取了“消費券”的補貼形式,對購買五城區建立商品房的購房者給予成交合同額1%發放消費券補貼,可用于在本地商貿企業購買百貨、家電、車輛等商品。

湖南衡陽則明确“全力促進房地産行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契稅補貼,在限期購買建立商品住房補貼所交契稅最高50%基礎上,對購買地下車位補貼所交契稅80%。

針對特殊人群的優惠也是多地普遍采用的手段。人才成為房地産政策調控的視窗,新市民落戶購房成為鼓勵的重點,戶口、學曆、三胎等成為放松的主要方向。如,上海等城市增加落戶,廣西南甯、江蘇南通等城市釋出人才購房補貼政策。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年内各方房地産調控已經超過600次,重新整理單年曆史紀錄,全年有望超過630次,樓市有望逐漸企穩。

“但政策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也展現了樓市的嚴重分化,而三四線城市集中釋放補貼政策是各地政府能使用的最大政策。”張大偉表示。

業内普遍認為,多地鼓勵性政策的出台為全國房地産市場調控釋放了強烈信号,或将引導更多地方加快跟進,尤其對于雲南、廣西、遼甯等房地産市場壓力明顯較大或庫存積壓嚴重的地方而言,政策調整同樣緊迫。

要注意的是,有業内觀點認為,購房補貼是短線行為,要想實作房地産市場長遠健康發展,仍需重點關注人口、産業等基本面的改善。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宋彥霖 題圖來源:圖蟲 圖檔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