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稱“眯眯眼”是辱華是不是過激反應?背後存在什麼文化歧視?

“眯眯眼”又翻譯成“眯縫眼”,德語是Schlitzaugen,英語是slit eyes,是歐洲人對亞洲人眼睛的歧視性描述,也是對亞洲人的一種蔑稱。這個名稱在西方世界已經存在了超過100年了,來源于清朝末年,歐美國家對于中國勞工和中國移民的歧視。

因為這種歧視,他們在文化作品中,不斷地展現中國人“長辮子、八字胡、眯縫眼”的形象。同時大部分的西方平民根本沒有見過亞洲人長什麼樣,僅靠着這些文化作品,就形成了一種刻闆印象。是以,慢慢地就演變成一種對亞洲人的歧視性描述。

稱“眯眯眼”是辱華是不是過激反應?背後存在什麼文化歧視?

“眯縫眼”甚至還衍生出了對中國、日本和南韓三個不同的版本。一些歐洲人會對着他人拉長了眼睛,來表述亞洲人。當眼睛拉長以後向上翹,就表示“中國人”;當眼睛拉長了保持水準線,就表示“南韓人”;當眼睛拉長了向下塌,就表示“日本人”。

這些動作都是基于他們對于亞洲人的想象和歧視,産生的歧視性的動作。當外國人對中國人做出這些動作的時候,也許有少數人隻是認為這是一種文化想象,覺得好玩跟你交流,但是更多的人是帶着一種歧視和惡意對你做這些動作的。

稱“眯眯眼”是辱華是不是過激反應?背後存在什麼文化歧視?

在我還在做外語接待工作的時候,我就遇到過德國人跟我做過這樣的動作。那是七八年前,當時我也畢業不久,有德國人給我展示了眯縫眼表示亞洲人的三種形态。也就是我上文所說的,他們用三個角度的眯縫眼來表示“中國人、日本人和南韓人”。

當時,我把這個動作當做一個“新知識”記住了。我在做接待的過程中有個習慣,就是當我學到某一種文化現象或者語言知識以後,我會把這個内容複盤給下一波客人看。結果,第二是波瑞士客人,他們非常的友好,馬上跟我指出比這個動作實際上是歐洲人對亞洲人的一種種族歧視。有個瑞士女人還激動地說“Es ist races!”意思是,這是種族歧視!并告訴我,他們在中國十多天,就沒見過任何一個人長成眯縫眼的樣子。

稱“眯眯眼”是辱華是不是過激反應?背後存在什麼文化歧視?

後來,我就馬上去研究這個現象,搞清楚了,“眯縫眼”作為一種歧視性的語言和動作,實際上已經是一種亞洲共識,這就是一種侮辱性的行為。跟世界聯系比較緊密的日本、南韓等地區,都知道這是一種種族歧視,對此非常的反感。

但是,近10年國内時尚界莫名其妙地把“眯縫眼”當作是一種時尚“進階臉”,那就有點讓人感覺匪夷所思。好在中國人的外語水準越來越好,跟國外的交流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媒體平台勇敢地站出來告訴普通大衆,“眯縫眼”實際上是一種侮辱表述,甚至是一種種族歧視。這才在最近兩年出現了一點抵制“眯縫眼”的聲音。

當然,這兩年被捧上天的“眯縫眼”模特,可能會覺得自己很無辜,他們可能眼睛本來就長成那樣,然後被有目的地挑出來,推上了前台。但是,作為中國人,我認為少數群體不能代表大多數,也不能作為中國形象,我們更不能把别人侮辱我們的東西,當作我們的“進階臉”。是以,抵制“眯縫眼”不是過激反應,也不是文化不自信。中國的審美主權應當掌握在中國人手裡,中國人的審美應當由中國人做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