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澎湃新聞獲悉,由OCAT深圳館和華·美術館聯合主辦的“飛去來器——OCAT雙年展·2021”近期在深圳開幕,展覽包含十個單元,在OCAT深圳館、華·美術館以及華僑城生态廣場三個場地同時呈現。記者了解到,在OCAT深圳館和華·美術館的室内空間,展覽強調的是參展作品的實驗性和探索性;在華僑城室外的生态廣場,則注重公共場所的社群居民,“親密”參與公共藝術的“觸感”交流的互動體驗。

“這一屆雙年展采用全新的策展方式,邀請11位聯合策展人策劃了十個單元的展覽,通過全方位、多觸點的策展角度,為‘OCAT雙年展’帶來新的活力。”主策展人馮博一介紹說,“期望這次展覽中的能量形成合力,為疫情後的複蘇提供支援,以藝術轉化的方式,喚醒我們對社會的責任。”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飛去來器——OCAT雙年展·2021”展覽現場

“飛去來器”,又稱“回旋镖”。最早是澳洲土著人發明的狩獵工具,現在已經變成一項體育運動。其原理是:當投擲者将它飛出去之後,還會再飛回到原處;投得越猛,飛回來越快;如果投擲不當,所形成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還會帶來一種适得其反的結果,甚至會傷害到自己。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我提出這個主題,是出于疫情期間的一些深切體會。新冠疫情是自然對人類的懲罰,過去人類似乎無所不能,新的技術不斷革新我們的認知和生活,大家對未來充滿樂觀情緒,甚至認為未來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一切停滞,讓所有人都陷入一種束手無策的境地。哪怕到了今天,疫情對我們的影響仍然無處不在,撲朔迷離,隻有被動應對,毫無辦法。”馮博一介紹說,“‘飛去來器’是一種象征和隐喻,它既意味着全球化與在地性之間,在風險中互相影響和牽制的處境,又象征性地指涉出在認識論上對人類主體無限能力的崇拜,對自然資源過度開發所形成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甚至還會帶來一種适得其反的結果。”

據介紹,本屆“OCAT雙年展”邀請的11位身份跨界、興趣各異的聯合策展人包括:韓馨逸、何志森、缪子衿、宋轶、顔峻、楊紫、于渺、鐘剛、周婉京、周翊&董菁。展覽依托華僑城社群與OCAT館群的優勢,為觀衆提供了移步換景的沉浸式藝術體驗,70位/組藝術家的近一百件作品,分布在OCAT深圳館A、B展廳、OCAT工作室、華·美術館、以及華僑城生态廣場公共空間。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阻力:一次速度的試驗”單元展覽現場

在OCAT深圳館A展廳,周翊&董菁聯合策劃的“喜劇”單元,選擇了段建宇、葛宇路、金甯甯、李維伊、雙飛藝術中心、姚清妹和張淼頗具幽默精神的作品。由缪子衿策劃的“注意!演出繼續”單元,呈現了aaajiao、郭城、林奧劼、劉辛夷、史萊姆引擎和王業豐的作品,關注大資料時代的遊戲、直播、算法等與虛拟世界相關的問題。在“阻力:一次速度的試驗”單元中,鐘剛邀請藝術家馮立、胡介鳴、厲槟源和王魯炎參展,激發觀衆思考如何在快速的行進中重構個體與世界的關系。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史萊姆引擎(33EMYBW、蔡堅、方陽、馮至炫、李漢威、劉樹臻、善良、王梓全),《極限直播》,2021年,直播

在OCAT深圳館B展廳,韓馨逸“女娲極樂園”單元的策展靈感源于深圳蛇口的“女娲補天雕塑”,邀請藝術家範西、胡偉、李氏家宅(李燎)、李亭葳、劉昕&露西娅·蒙赫(Lucia Monge)、覃小詩&胡洋、邵純、譚英傑、張文心和朱熒熒,重新書寫有關女娲的當代神話。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緩流”單元展廳入口處,滾動的字幕将告示路過的觀衆最新的表演資訊

在OCAT工作室,顔峻的“緩流”是音樂與表演藝術單元,展覽期間,将邀請照駿園、孫一舟&鄭維、響、阿科、潘晨農、成璧卿六組藝術家輪流駐留、創作,不定期安排音樂會和表演活動,邀請本地公衆和外地嘉賓一同參與。楊紫的單元“裝飾”源自于風靡一時的《裝飾》雜志,邀請李占洋、劉唯艱、SANS、王衛、武晨、伍偉、于吉、楊福東、楊茂源、張郎郎和張曉參展,呈現了藝術家另一種美學趣味的實踐。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張郎郎,《海默印象》,2014年,100 cm×75 cm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于默,《《光》,2006-2012年,攝影,藝術微噴,100 cm×150 cm

在華·美術館,周婉京的“超譯城市:平行與吊詭”單元,與參展藝術家向惠迪、張文超、于默、拉斐爾·多梅内克(Rafael Domenech)、柯好理(Tim Crowley)、楊健一起探索“圖像何為”。宋轶的“歐羅巴之牛和牛頭怪”單元,參展藝術家陳淑瑜、汗流浃背小組、賈煜、劉辛夷和張國華的作品圍繞兩則神話展開,思考藝術家期望建構的世界。于渺的 “百物之息”單元,通過藝術家陳督兮、廖雯、梅麗爾·麥馬斯特(Meryl McMaster)、克韋·桑南(Khvay Samnang)、童文敏、童義欣、張文心和張文智的作品,關注人與萬物之間的能量交換與生态感覺。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拉斐爾·多梅内克,《再無他鄉》,2021年,裝置,尺寸可變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賈煜,《陌生人》,2021年,綜合材料,尺寸可變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梅麗爾·麥馬斯特,《奧陶紀的潮汐III》,2019年,藝術微噴,101.6 cm×152.4 cm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童文敏,《草坪》,2018年,行為,單頻錄像,5分58秒

在華僑城生态廣場,何志森策劃了“人民(的)公園”單元,邀請Mapping工作坊、嶽陽&徐騰、丘丹琴、文那、李波和張新軍參展。以“公衆參與”為關鍵詞,讓社群居民成為本屆雙年展的重要參與者,鼓勵他們對作品的使用、挪用,甚至是再次創作。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李波,《望》,2021年,互動裝置 ,105cm×120cm×375cm

談到策展的過程,馮博一介紹說,“這次展覽和我們過去所看到的雙年展,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我雖然是主策展人,但隻是這次策展工作的召集人和協調人,沒有權力,不幹預策展人的選擇和判斷。展覽結構當中也沒有一個中心,10位/組策展人是在平權的設定當中開展工作。”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華·美術館展覽現場

藝術家和策展人不是簡單地将藝術進行炫技或觀念販賣,也不能迎合藝術市場的喧嚣,需要敏感于時代、社會的變遷所存在的問題。馮博一表示,“通過這次展覽的能量起到提示和警醒的作用,以期形成社會的合力,為疫情後的複蘇提供支援。這是當代藝術範疇裡重要的意義——以藝術轉化的方式,喚醒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激勵人們去實作願景或修訂時弊,并力所能及地使人們參與到當下和未來建構的自信之中。”

OCAT雙年展深圳啟幕,呈現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OCAT理事會理事、OCAT深圳總館和華·美術館館長方誼翎緻辭

據悉,“OCAT雙年展”是在華僑城集團長期支援下發展起來的重要品牌項目,前身是“深圳雕塑雙年展”,源于1998年始創辦于何香凝美術館的“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迄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曆史,2021年正式更名為“OCAT雙年展”。

作為深圳的跨年度藝術盛事,“飛去來器——OCAT雙年展·2021”将持續展出至2022年5月22日。雙年展期間,OCAT深圳館和華·美術館還将推出豐富多樣的論壇、工作坊,帶來具有前瞻性的當代藝術多元圖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