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滅高昌之戰:李世民運籌帷幄之中,侯君集決勝于千裡之外

大唐帝國的天下體系,從來不是單純依賴武力來維持的,恩威并施才是他們實行的王道。

是以,當李世民聽說高昌國阻斷了西域與中原的商業通道時,決定征召高昌王麹文泰入朝,本着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對他進行說服教育。但是麹文泰卻稱病不來,直接關閉了對話的視窗。

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麹文泰有病應該是真的,但是他對大唐的輕慢也顯而易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此時的高昌已經拜了新的山頭——西突厥。

這下李世民火大了,決心徹底解決高昌國,把它變成大唐的直接領地。于是他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領大軍前去平定高昌。

唐滅高昌之戰:李世民運籌帷幄之中,侯君集決勝于千裡之外

麹文泰這個人,一向認為自己很有韬略,收到唐軍出動的消息後,他非常淡定,告訴自己的臣子不用擔心。

他分析說,唐朝距離咱們這有七千裡之遙,其中二千裡是沙漠戈壁,地上沒有水草,天氣惡劣,大部隊無法行軍。此前我去唐朝時,看見秦、隴北面一帶,城邑蕭條,人煙稀少,完全不能和隋朝時候相比。如今唐朝派軍隊來攻伐,發兵多則糧草供應不上,三萬以内的兵力咱們足以應付。是以我們可以逸待勞,坐等他們疲弊。就算他們兵臨城下,不超過二十天,糧草斷絕後必然要撤退,沒啥可擔心的。

應該說,這個分析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壞就壞在他對唐的認識,還停留在“以前”的印象。而此時已是貞觀十三年,大唐國力已經進入了巅峰期,就像漢武帝時期的大漢帝國一樣,完全有能力支撐一支大軍遠征漠北了。

不過這也是從結果出發得到的結論了,當年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還是非常吃驚的,覺得這個麹文泰水準很高,會是侯君集的勁敵。沒想到此人骨子裡卻是個慫貨,當他得知唐朝大軍已經兵臨碛(今山西臨碛)口,又心生恐懼、一籌莫展,最後發病死去了。

唐滅高昌之戰:李世民運籌帷幄之中,侯君集決勝于千裡之外

麹文泰死後,他的兒子智盛即可汗位。

貞觀十四年(640年),侯君集等率兵行至柳谷,探馬禀報說麹文泰将要安葬,高昌國人到時候都會聚集到一處。于是有人建議趁機發動襲擊,可以一戰搞定對手。

但是侯君集卻不同意這麼做。

他認為,唐軍是興師問罪的正義之師,如果趁其墓葬時偷襲,就失去了道德的制高點,這樣的勝仗容易打,但是人心卻難收。

“我率王師到此,征服對手是早晚的事,不必急在一時。”

于是,侯君集下令大軍敲着鑼、打着鼓,大步前進,來到高昌國的田地城(今新疆鄯善縣西南魯克沁)。

到了田地,侯君集決定先給對手一個機會,派人勸降城中守軍,畢竟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

田地的守将回答得很幹脆——絕不投降。

他這麼做,是有底氣的。因為田地城高大堅固,易守難攻;并且城中糧草充裕,可以吃上個一年半載,他相信,隻要堅守一段時間,唐軍一定耗不起,不得不撤軍。

他的想法的确不錯,但是可惜,他的對手是大唐,不但領軍的侯君集是一位傑出的将領,坐鎮大學營的,更是被毛澤東稱之為自古能軍無出其右者的偉大軍事統帥李世民。

在唐軍出發前,除了為侯君集調集了足夠的糧草外,李世民還交給他一支特殊的隊伍。

這支隊伍,就是來自山東的勞工,他們全都擅長制作工程器械。

這些勞工們砍木填充城壕,又制作推車,用來撞擊城樓。緊接着,唐軍又用抛車往城中抛石頭,一塊塊從天而降的石頭,砸得守軍抱頭鼠竄。于是有人開動腦筋,将氈子披在頭上,用來遮擋落石。看起來人一旦着急,智商也跟着着急了。氈子用來擋刀箭還行,擋大石頭嘛......

城上的守軍沒有立足之地,唐軍上三路與下三路并舉,很快就攻克了城池,擄獲男女七千餘人。

侯君集随即乘勝進兵,包圍了高昌國都城。

唐滅高昌之戰:李世民運籌帷幄之中,侯君集決勝于千裡之外

好漢不吃眼前虧,高昌新王麹智盛決定先服個軟。他緻書給侯君集,說是先王對唐天子無禮,而自己剛剛繼位沒有什麼過錯,希望侯君集能手下留情。

侯君集哪裡是那麼好忽悠的?他馬上回書給麹智盛,告訴對方,如果是真心悔過,就到我的大營門口束手投降。

但麹智盛顯然不準備就此投降,因為,他覺得還沒有到絕望的地步,畢竟自己還有一張底牌沒亮出來嘛。

侯君集是個人狠話不多的主,既然不降,那就開打吧。

于是他的老套路又開始上演了,下令士兵填平城壕;用推車撞牆;用抛車抛石頭攻城。一填、二撞、三抛石,全都是标準化流程。

但是都城畢竟比較大,唐軍的石頭不是巡航飛彈,沒法自動導航,找準目标。不過這也好辦,候大總管的工程隊不是白帶的,很快就修建起一座十丈高塔,俯視城内,指揮抛石軍精準打擊,還友情提示城内行人不要亂走,到室内躲避,以免誤傷。

很快,高昌守軍就頂不住了。

這個時候,麹智盛心裡直埋怨他老爹,高昌不是新拜了山頭嗎?到了這個時候,怎麼一個援軍都不來。早知道是這樣,老子還抵抗個屁啊?

麹智盛感到憤怒,是有道理的,當初麹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約定,如果高昌被攻,西突厥就來援助。

問題是,聽聞侯君集到了,西突厥可汗吓得向西逃走千餘裡,自己的地兒都不敢待,哪裡還有膽量管小弟的死活啊?

麹智盛失去援助,再也撐不下去了,隻好開城投降。侯君集于是分兵平定高昌各地,高昌國滅亡。侯君集俘虜麹智盛及其百官,刻石紀功班師回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