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氣功:運氣貫力磨鐵骨

硬氣功:運氣貫力磨鐵骨

“小鋼炮”高福州

這邊廂,一個條凳、一摞紅磚。一位魁梧的老先生運氣下蹲舉掌,但隻見手起磚碎、磚塊橫飛……

那邊廂,一個鋼球,一陣運氣。一位瘦削的老先生将鋼球吞入腹内,接着一聲低吼,鋼球咚的一聲從他口中滾到地面……

在卧虎藏龍、人才輩出的吳橋雜技大世界,這令人歎為觀止的驚險演出,讓在場觀衆目瞪口呆。少頃,緩過神的人們才報以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這是“江湖八大怪”之一的“小鋼炮”高福州和“皮包骨”李印懷,為觀衆送上的精彩絕倫的硬氣功表演。

為了不使這項絕技失傳,均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硬氣功第5代傳承人的高福州和李印懷,雖已是古稀之年,仍堅持在崗位上。

硬氣功:運氣貫力磨鐵骨

“皮包骨”李印懷

拍磚成末 肚皮切菜

“小小銅鑼圓悠悠,學套把戲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遊……”在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裡,膀粗腰圓、白須冉冉的高福州邊敲鑼邊賣“口”。他慢步走上舞台,一上場,就用雜技藝人的順口溜把觀衆帶入到輕松幽默的氣氛之中。

接下來,出現了前面所講的硬氣功手拍紅磚環節。這時,從業人員搬來一個長條凳,将一塊石闆放在長凳上。高福州跟觀衆說笑着,将幾塊紅磚平放在石闆上。運氣—下蹲—扭胯—舉掌,開始手拍紅磚。一下接着一下,隻見磚頭被他用單掌拍成大塊,又拍成小塊,過程中磚末四濺。

随後,他開始表演肚皮上切青菜。隻見他撩開上衣,在肚皮上放上青菜,刀起刀落間,菜葉橫飛。他的肚皮卻是一點傷痕都不見。

“一塊磚,最多能被我拍成20多塊。”拿起一塊磚,人贈美名“小鋼炮”的高福州輕松地說。然而,他的雙手關節處布滿了老繭。這背後付出的艱辛,也許隻有他自己能夠體會。

高福州說,自古至今,中國武林各門派都保留着高深的硬氣功絕技,但是雜技硬氣功和國術硬氣功有着差別。一般硬氣功是通過特殊的呼吸吐納方法,以及肉體抗擊打訓練,使身體某些部位的疼痛忍受能力和細胞密度強度增強。這樣,身體的承受力也就練出來了。但是,雜技硬氣功是硬氣功的再開發利用,加上了故事和演繹。

高手雲集 精彩紛呈

吳橋的硬氣功項目,除了手拍紅磚、肚皮上切菜,還有“吞鋼球、吞寶劍”“鼻釘子、眼茬子”“掌劈頑石”“氣斷鐵絲”“氣斷鋼鍊”“鋼筋纏脖”“鐵闆拍肋”“頭頂開瓶”“腳踩利刃提水桶”“力頂千斤”等。

祖上四代均為氣功藝人的李印懷屬于“門兒裡出”。他從記事起就跟随父親李福友學藝、表演,13歲便獨自闖江湖賣藝,是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八大怪”之一,人稱“皮包骨”。

練就了一身鋼筋鐵骨的李印懷,表演時诙諧幽默,頗具民族氣息。他最拿手的當屬“吞鋼球、吃寶劍”“氣斷鋼絲”“鋼筋纏脖”“單掌開磚”“二龍吐須”等氣功節目。

經過李印懷多年的打磨,這些傳統節目更加驚險和精彩。李印懷可将三個鋼球連續吞進腹内,再逐一吐出;他将一把長劍從口中插入腹腔;他的鋼筋繞頸,緊鎖咽喉,可繞場亮相達5分鐘。

尤其是他表演的“二龍吐須”,早在2002年就被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表演時,他把兩根8厘米長的牛骨針從鼻孔插入,一跺腳、一喝聲,各自從兩眼中露出來……

李印懷說:“吃寶劍這一招兒,我演練了60多年,寶劍也跟着個頭不斷增長,從十幾厘米到現在的40多厘米。小時候,有一次氣沒運好就吃了寶劍,把食道劃傷,吐過血。是以,孩子們沒經過師父教和刻苦練的,千萬别模仿!”

李印懷的兒子李亮繼承父業,從6歲起即跟随父親學起了雜技,現在雜技大世界表演“上刀山”,有“江湖八大怪”之“怪腿李”之稱。

高福州幼年便失去了雙親,跟着大伯、大娘生活。15歲時,他拜著名雜技藝人祁慶臣為師,學習硬氣功。祁慶臣擅長各種雜技以及魔術戲法,最著名的當屬“仙人摘豆”以及空碗變花、變酒、變銅錢等。

為了能夠掙錢孝敬大伯和大娘,高福州刻苦習練硬氣功。他每天摸黑起床練基本功,晚上更是練到半夜。是以,他功底紮實,将這門絕活掌握得遊刃有餘。學成後,高福州跟着師父走南闖北去演出。“那時候,我們主要是坐船沿運河走,在船上、碼頭上或者沿岸村鎮上表演雜技。”高福州說。

有一次在北京演出,高福州在一小時内把300塊磚劈成碎塊。一位在京頗具影響力的人物看後,連連叫“好”。那人豎起大拇指稱贊:“小鋼炮啊,你就是個小鋼炮!”從此,“小鋼炮”的綽号便叫開了。

今年35歲的許淩輝15歲跟高福州學藝。現在,雜技大世界内吞寶劍、吃鋼球項目,主要由他來表演。表演時,他可将鋼球吞進口中并咽下,再經過運氣把球吐出來,也可将一把長45厘米的鐵劍從口中插入腹腔,隻留下劍柄。

硬氣功:運氣貫力磨鐵骨

高福州(右)和愛徒許淩輝

源于漢代 傳承兩千年

高福州說,吳橋硬氣功起源于漢代。

硬氣功據傳是西漢末年在吳橋傳出的。彼時,漢世祖劉秀被王莽追殺至吳橋王馬店村。這個村子練雜技的藝人王成是個仗義之士。他與受傷的劉秀換了衣服,策馬飛奔,将追兵引開。追兵亂箭齊發,王成施展硬氣功和馬上功夫,來了個镫裡藏身,飛奔而去。追兵走後,王成回來毫發無損。

“這就是在吳橋有名的王成師傅靠硬氣功救漢世祖的傳說。”高福州笑着介紹。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肚皮上切菜”這項技藝看似簡單,練出來也是十分艱辛。高福州掀開衣服,肚皮上密密麻麻的疤痕,記錄着他多年的辛苦和努力。

高福州一共收了10個徒弟,現在分布在各個雜技團演出。他對徒弟從不打罵,而是講道理,告訴徒弟們“先做人,後學藝”“做演員練本事,是看不見的存折”……

“外練筋骨皮,内練一口氣,硬氣功講究的是内外兼修。”李印懷說。

在多年的演出、交流和傳承中,李印懷非常注重要練真把式。他一直叮囑兒子李亮和徒弟,在訓練中必須聚焦“實戰”,隻有這樣才能憑着一身“看家本領”,為雜技大世界赢得盛譽,才能把吳橋雜技中的硬氣功這門技藝傳承好、發展好。

(記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廣 本報通訊員 洪飛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