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wumiancaijing.com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

從百度自動駕駛團隊離職的技術大牛們,不少人開啟了創業,幾乎都聚焦自動駕駛硬體領域,商業化比百度做得還要好。

本文由無冕财經(wumiancaijing)原創釋出

作者:施燕芬

編輯:陳澗

設計:岚昇

實習生:黃婷

被養了8年的自動駕駛事業群(IDG),正在被百度逐出家門。

12月20日,據騰訊《深網》消息,一季度IDG全部轉入百度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一些商業化部門需要制定并完成年度營收名額,并且将年度營收名額與成本挂鈎。

過去,百度一直為自己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尋找落地場景,但并未受到車廠重視。今年,百度下場與吉利合作造車,組建了集度汽車,預計2023年量産;同時,百度也提速了自動駕駛網約車平台蘿蔔快跑,預計2025年實作盈利。

也就是說,從百度研究院學術殿堂走出的IDG,投入10年以上,才能學會商業化。

但那些從IDG離開的人,已經走在了前頭:地平線将幾十萬片自動駕駛晶片塞進上汽、長城、理想等汽車的車座裡;禾多科技的自動泊車系統比百度更早裝到了威馬汽車;白犀牛為永輝超市、叮當快藥造了末端即時配送無人車……

亂拳打死老師傅,徒弟們已經在享受時代的紅利。

拓荒者出走

2015年5月,被視作“百度自動駕駛發起者”的餘凱離職,帶領一批百度傑出工程師創辦了自動駕駛晶片公司“地平線”。

餘凱曾一手創辦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并主導百度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此時距離百度正式布局自動駕駛才剛過兩年。

車雲網認為,在一些人看來,餘凱在百度第一個把自動駕駛項目做起來,使得國内有了一個比較好的創新生态,相當于是播下了革命火種。

餘凱為百度吸引了很多人才,其中接任研究院的吳恩達就是他找來的。

百度釋出内部信宣布吳恩達入職,當天,就有六個人工智能專家通過郵件向百度表達了加入的意向,而這些人都是百度之前多次接觸卻沒拿下的牛人。

靈魂人物離開,IDL實驗室崩塌得很快。

雷峰網曾報道,在餘凱離開之前,IDL内部項目的推進阻力越來越大,最明顯的感受是,拿不到錢和資源了,大家都不知道該做什麼。

倪凱、顧嘉唯等人緊随餘凱的腳步離開了百度,他倆也曾是“少帥計劃”的一員。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倪凱、餘凱、顧嘉唯都曾在百度任職。

IDL成立之初,人才和技術最缺乏,是以啟動了“少帥計劃”,吸引更多年輕的技術天才。“少帥們”還有機會獲得“百度天使投資”,自主内部創業。

但事實上,“少帥們”都沒能在百度内部創業。

反倒是出走後,倪凱創辦了禾多科技,聚焦高速公路和代客泊車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顧嘉唯成立了物靈科技,專注于智能機器人。

另外,鮑君威(曾任百度矽谷研發中心計算基礎設施負責人)、李義民(曾任IDG傳感器團隊技術負責人)共同創立了雷射雷達公司Innovusion;張天雷帶着他清華大學的同學、同時也是百度的同僚李博、何貝,創立了專攻無人駕駛卡車賽道的主線科技。

百度雲計算與大資料負責人朱磊則先後創立了兩家公司,一家是蘑菇車聯,做Robotaxi、Robobus、自動駕駛清掃車、巡邏車等城市智慧交通方案,一家是白犀牛,做末端即時配送無人車。

他們離開後大多都專注于自動駕駛硬體細分環節,餘凱的離開基本上标志着百度IDL的硬體研發劃上句号。

“徒弟”摘果

商業化的節節退敗,令百度很難支援少帥們在内部創業。

2015年,百度研究院分離出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由王勁負責。王勁對外宣布,百度自動駕駛汽車要“三年商用、五年量産”。

彼時,百度自動駕駛經過兩年的技術研究,認為商業化的轉折點要來了。

因為一年前,寶馬已經和百度簽署合作協定,要在為期3年後的合作項目結束後,展示可在中國市政道路行駛的寶馬高度自動化駕駛車型。但在項目還差10個月快要結束時,雙方終止了合作。

正是在與寶馬合作期間,餘凱、倪凱相繼離職。與寶馬合作失敗的第二年,王勁也離開百度,和同僚韓旭、陳世熹創辦了景馳科技,對标百度打造L4級别無人駕駛方案。

新上任的陸奇提出了Apollo計劃,對外出售百度在地圖、雲計算、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方面的技術,與車廠合作造車。

但車企們興趣缺缺,除了有百度注資的威馬外,其他車企的量産車輛對外宣傳都沒看到有百度的身影。據财新報道,某國内一線車企僅僅是使用了百度地圖,就被列入合作名單。

一年後,陸奇也離開了百度。

反而,一些從百度離開的創業公司也加入了百度Apollo生态夥伴,例如地平線、白犀牛、主線科技、Innovusion等。

在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裝車的趨勢,地平線、Innovusion等堅持做智能汽車供應鍊的公司,迎來了自動駕駛發展的機會。

地平線将幾十萬片自動駕駛晶片塞進上汽、長城、理想等汽車的車座裡,最新一輪估值達到50億美元。

Innovusion獲得來自順為資本、蔚來資本等投資,估值達到3億美元。

百度還有多大機會?

從股價上看,百度自動駕駛是支撐百度市值的重要業務,但在公司内部,自動駕駛的重要性仍然漂浮不定。

百度在首次商業化觸礁後,曾嘗試将自動駕駛業務拆分出去。

在經曆了血友病吧、魏則西事件等輿論風波後,李彥宏引進陸奇。陸奇大刀闊斧,将百度的業務整合到AI線上,并親自帶隊自動駕駛。一年後,陸奇離開,自動駕駛由李震宇負責,但在彙報關系上,李震宇并非與其他事業部一樣向李彥宏彙報。

彼時,分析人士認為,百度将自動駕駛的重要性降級,呈現出分拆的趨勢。那一年,李彥宏曾表示,“當無人車業務需要更多的資金和合作夥伴的時候,可能考慮要拆分”。

事實上,自動駕駛事業部在百度的地位一直不高。百度無人車項目還由百度研究院主導時,百度研究院負責人吳恩達彙報的對象是王勁。等到了自動駕駛事業部成立之後,吳恩達的彙報對象才是李彥宏。

今年,IDG負責人李震宇轉為向李彥宏彙報,但也迎來了新一輪的内部架構調整。

一季度,IDG全部轉入百度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一些商業化部門需要制定并完成年度營收名額,并且将年度營收名額與成本挂鈎。

9月,負責百度雲to B業務的儲瑞松輪崗至IDG,将IDG原車聯網事業部也分拆重組。

原車聯網事業部更改為智能汽車事業部,并新設傳遞相關業務部門。原車聯網事業部内負責項目傳遞工作的團隊拆入新傳遞業務部。部分商業化團隊拆入GTM部門(即商業部),原先直接向李震宇彙報的原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蘇坦,則改為向儲瑞松彙報。

也就是說,在IDG下,儲瑞松重新劃出了一個商業化部門。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百度IDG最新組織架構,圖檔來自《深網》。

今年,百度自動駕駛商業化步伐更為急促。

今年Q1财報中,李彥宏首次明确了百度Apollo業務的三種商業模式,包括前裝量産車、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共享無人車在内的完整生态。緊随着,百度下場與吉利合作造車,組建了集度汽車,同時也提速了自動駕駛網約車平台蘿蔔快跑。

但自動駕駛行業早就變了。

自動駕駛發展至今,仍未有企業率先拿到未來無人車的門票,手機廠商也坐不住了。華為、小米先後涉足智能汽車系統、汽車制造。

傳統車企也醒悟要更新。今年7月,上汽董事長陳虹表示,“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這就好比又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

“吉利不會全心幫助百度,僅僅是一個試錯的方向,百度想做成,就得走一遍蔚來的路。”相關分析人士認為。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版權聲明

“徒弟”們都在掙錢了,百度自動駕駛不鬧心嗎?|焦點

發現“分享”和“贊”了嗎,戳我看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