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封建時代的統治者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能讓自己的江上社稷不出問題,最好還能夠千秋萬代世世代代繼承下去。有了這個夢想,就要去實行,不過,夢想肯定是美好,現實當中的困難也不少。

統治者和官員之間的沖突在這一過程當中随即産生。

皇帝想要權利,想要手下的臣民毫無理由的臣服,官員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要費盡心思的欺騙皇帝,做一些不是那麼光明正大的事情。

甚至是有些人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比如鳌拜這些臣子,一心想着登上那把龍椅,就會導緻朝綱混亂,影響到整個王室的統治,搞不好還會改朝換代,是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皇帝就會想盡辦法把權利集中到自己手中,高度集權,才能換得帝王的心安。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什麼辦法呢?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和形式,前面我們提到的密探其實就是來為帝王的統治來做服務。

到了大清朝,本來滿人和漢人之間的問題就比較嚴重,要想壯大大清的基業,就不能隻任用滿人不任用漢人,滿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漢人當中的很多人則是治世能臣,如果不重用,對于清王朝的統治來說就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在這個過程當中,另外一個問題就随之産生,這就是“朋黨”。簡單來了解這個封建時代特有詞語的意思,也就是說,有相同利益的一群人在一起,在一起就不幹好事,專門想着如何獲利,接着就是和另外一群不是自己相同觀點的人進行内鬥。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九子奪嫡時期,支援老八的人很多,這些人聚在一起就是朋黨的一種了。康熙皇帝就很痛恨這類人,簡直到了咬牙切齒的地步,你在下面A錢一些銀子可能康熙還覺得沒什麼,如果陷入到朋黨之争的漩渦,已經是惹了康熙的底線。

不單單是康熙,在每個帝王的眼睛裡面都是容不得任何一種形式的朋黨,這就像是一顆定時炸彈,随時能夠爆炸,随時就能威脅到皇帝的統治。

這個時候就需要統治者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朋黨這種團體的存在。每個帝王所采取的形式不盡相同,目的确實一模一樣。這其中康熙皇帝的辦法又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更能說明其中的問題。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清朝是滿人的天下,滿人的制度是八旗,在清朝沒有完全入關之前八旗有着非常巨大的權利,八旗子弟在整個清王朝的曆史當中充當了既重要又有破壞性的角色。

康熙在登基之後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首先進行的就是對八旗進行各種手段的限制,将他們的權利盡可能剝奪,使其不能過多參與朝政,隻是做一個沒有權利的貴族。最明顯的兩個方面一是剝奪各旗王公幹預旗務的權利。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破除了存在很久的“軍功勳舊諸王”統兵征伐的傳統。通過這兩個方面的改革,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政治影響就大大下降。也算是在維護自己的統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完全不夠,這隻是解除了滿人的影響,其他人怎麼辦?

康熙畢竟是千古一帝,在治理國家方面還是有自己獨到的能力,他認為這一切的根源還是在用人方面,如果能把人的作用徹底發揮出來,就能杜絕這一切的存在,自己的統治就能變得更加牢固。怎麼用人?怎麼把人進行互相制約和互相監督?康熙想到了一個特别損的招數,這就是“密折制度”。字面來了解就是說這個折子是秘密存在的,并不是被公開。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一般皇帝要想看折子這是要經過很多人的手,經過很多流程才能最終到了皇帝的手裡,不可能直接到皇帝手裡。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可能會發生折子被某些利益相關人進行更改或者調換,或者直接不呈遞給皇帝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等同于蒙蔽了皇帝的眼睛,想看的看不到,看到的不是自己想看的或者應該看到的。

但是密折制度進行之後,這個問題就被解決了。密折制度規定,隻要是四品以上的官員,就可以越級給皇帝遞折子,想說什麼就能說什麼,想告誰的狀就能告誰的狀。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這個制度将整個官僚系統搞得膽戰心驚,大家都害怕自己被人告密,總是會下意識覺得總有身邊的人想謀害自己,就互相的猜忌,互相忌憚,終日人心惶惶,不要說什麼朋黨了,能保證自己不出事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除此之外,皇帝徹底打開了自己的“天眼”,再也不害怕被蒙騙,被某些監察機構給礙手礙腳,自己能從下面官員的回報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資訊,能更好的治理國家,進行中央集權。

雍正被百官痛恨,根源在康熙,密折制度讓百官開始了“一摸黑”

這個制度在康熙時候開始建立,在雍正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雍正在這個的基礎之上進行了更好的拓展,官吏之間更是苦不堪言。紛紛在私底下大罵雍正。

罵歸罵,這一招确确實實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雍正國庫裡面日漸增多的銀子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啊。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