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被遺忘的抗戰名将,論名氣比不過杜聿明,但戰功可比薛嶽

在八年抗戰時期,有一位對抗戰有功的名将,卻不被世人所熟知。可能這位名将的名氣,比不了杜聿明,王耀武,衛立煌等人。但他在抗戰時期的官職,可比杜聿明,王耀武等人要高出許多,與衛立煌那也是平起平坐。

這位被大家所遺忘的抗戰名将是羅卓英将軍,那麼,他有着怎樣的傳奇經曆,在抗戰時期,又立下了哪些功勞,可以和戰神薛嶽相媲美。

羅卓英,廣東省大埔縣白侯鄉漁洋坪村人,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從小熟讀四書五經,酷愛詩詞歌賦。就在大家都認為,羅卓英将來會成為一名大文豪。但誰也沒想到,眼前這位書生,日後會成為一代名将。

他是被遺忘的抗戰名将,論名氣比不過杜聿明,但戰功可比薛嶽

1918年,羅卓英棄筆從戎,北上報考保定軍校,可能是由于交通不便,錯過了考試時間。機緣巧合成為保定軍校第八期的學生,也就是這個巧合,讓他結識了暮年之交的陳誠。可以說,陳誠是羅卓英仕途上的貴人。相信世人都知道,陳誠後來因和蔣介石搭上關系,成為黃埔系骨幹将領,并得到重用。

在陳誠發達後,作為曾經的同學羅卓英也受到了照顧。 1928年,陳誠升第11師副師長時,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羅卓英,把他調到11師任參謀長。 後來,陳誠成功擠走曹萬順後,獨攬11師大權,開始将自己信得過的人,全部調到第11師任職。之前的參謀長羅卓英任第十一師的副師長兼任33旅的旅長。這就是土木系的錐形,是由第11師發展過來的。

第11師在後來的中原大戰,軍閥混戰中屢立戰功,也得到了很好的擴編。不久後,陳誠的第11師擴編成第十八軍,陳誠任軍長,羅卓英就擔任第11師的師長。可以這樣講,陳誠每上一層,羅卓英也跟着更新,接替陳誠的位置。這樣一來,羅卓英也成為土木系的重要成員,被譽為是二号人物。隻要陳誠不在,土木系就是他發号施令。

1937年抗戰爆發後,羅卓英接替第18軍軍長的位子,成為該軍第二任軍長。不久後,他就率領第18軍參加淞滬會戰,在羅店争奪戰中,第十八軍全體将士奮勇作戰,寸土必争,與日寇進行了慘烈的厮殺。面對強大的敵人,第18軍毫不畏懼,在沒有上級撤退的指令下,羅卓英率軍堅守陣地,血戰數日。後來還是陳誠心疼第18軍,也怕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就此敗光。于是他向蔣介石建言,讓第18軍撤到後方休整。

他是被遺忘的抗戰名将,論名氣比不過杜聿明,但戰功可比薛嶽

羅店争奪戰,第十八軍傷亡12000餘人,殲敵六千餘人。這樣的戰果,算是參加淞滬會戰中,戰績最好的一支部隊,作為第一前線的指揮員羅卓英自然是功不可沒。在淞滬會戰中,給予日寇一定重創的羅卓英,在不久後升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參加武漢會戰。

在武漢大會戰中,羅卓英在彭湖戰場上與日軍激鬥,多次打退敵人,在湖口一帶的登陸企圖。雖然最後武漢會戰以失敗告終,但羅卓英在這場戰役中也殲滅了大批敵軍有生力量。随後羅卓英轉到第九戰區駐防,同時還擔任第九戰區副司令官。此時的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就是薛嶽。

在第九戰區羅卓英指揮了著名的上高會戰,當時王耀武的第七十四軍,就是在羅卓英的指揮下參加了這場戰役。兩位名将聯手,打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仗,斃傷敵軍24000餘人,戰後羅卓英獲青天白日勳章。

他是被遺忘的抗戰名将,論名氣比不過杜聿明,但戰功可比薛嶽

在湖南戰場上羅卓英為抵禦侵略者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他也是中國遠征軍第一任總司令,率領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鄭洞國、廖耀湘,邱清泉等名将遠征,援助英美。作為遠征軍第一任總司令,羅卓英在它國戰場,指令孫立人師長馳援仁安羌被困的友軍,以千餘人,巧妙地避開日軍大部隊,成功解救7000人,取得了仁安羌大捷。此戰也轟動滇緬,而羅卓英的大名也在當地傳開,英美進階将領紛紛稱贊他有勇有謀。

據統計,在八年抗戰時期,羅卓英率部轉戰千裡,跨越幾個戰區作戰,是國軍集團中作戰區域最廣的一位将軍。同時,也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論戰功可比薛嶽将軍。隻可惜因為後來跟随蔣介石一起逃走,名氣并不是很響亮,比不上蔣介石的黃埔系将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