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林德
年底了,元宇宙這把火還是旺到不行。在這個龐大的概念之下,熱度的發酵也伴随着非常多的質疑聲,其中最多的聲音便是對元宇宙的真僞概念的讨論,“元宇宙是被炒作起來的”,“不過是資本追逐的新概念罷了”。但确實如此嗎?
這些質疑大多來源于最初各說各的混亂定義,以及過于龐大的概念下的投機炒作。産業從業者們經過不斷地讨論和發酵,“真實的虛拟世界”、“下一代網際網路”、“下一代内容平台”等闡述,即使還存在細微差異,但更多的還是關乎元宇宙的核心共識:一個不能脫離現實世界的虛拟世界,通過科技帶給人們更好的生活體驗。
“元宇宙是鐵定的未來”
有人說是元宇宙拯救了VR/AR行業,而對于在這一行業深耕的企業而言,更合理的邏輯其實是VR/AR讓人們看見了元宇宙的到來。
看到科技COO 蔡樹煥也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認為元宇宙是從網際網路出現的時候就埋下的種子,隻不過由于技術的滞後,需要等待終端硬體和VR/AR的相關技術,乃至諸如5G、AI等基礎設施的相對成熟,才在今年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
“身處這個行業的人始終相信VR/AR和元宇宙指向的是同一個方向,這也是看到科技堅持耕耘在這一行業的根本原因。”
當Facebook更名Meta,當微軟等巨頭公司平台和産品布局背後,更是印證着這一邏輯。他們早已認證收購、研發下一代計算平台——VR/AR——開啟了從移動網際網路向下一代網際網路的征程。

Oculus的第一代頭顯 (圖源:網絡)
如同蔡樹煥所言,元宇宙傳遞着很強的資訊。
巨頭的動作布局不僅是一劑強心針,更是VR發展的“十年一刻”到來。從2012年開始的VR浪潮,經過近十年的起起落落,技術的沉澱,還是讓電影的想象照進現實,虛實融合的世界正式進入人們的生活。
對于蔡樹煥而言,最直覺的感受就是,不論是VR、AR、元宇宙,還是全真網際網路,所有的發展最終都指向同一件事情:通過超級終端把人們的生活、工作、社交和其他活動都壓縮到一兩個動作,實作低門檻的直接遠端沉浸式互動,用一種很“顯性”的方式完成我們的協同,實作情感的傳遞。
除了娛樂性強的遊戲、虛拟社交場景,在元宇宙中,還應該存在更大規模的基于實際場景的互動,例如與朋友、家人的視訊、工作夥伴的交流等,這些強調情感傳遞的場景需要的并不是卡通驅動的遊戲效果,而是盡可能地還原真實生活,實作沉浸感、真實感。
“不論術語如何變化,元宇宙的本質是建構一個更加基礎的平台,讓世界上盡量多的經濟活動統一在這個平台上展開,甚至可以真正改變住房、交通等傳統網際網路時代還無法解決的問題。”蔡樹煥表示,“人們可以突破時間和地理的限制,不再需要聚集在小部分核心區域就可以進行高密度的思想碰撞,在非實體環境内容納更多的人,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
就像HTC中國區總裁汪從青在FBEC2021上的演講所說的那樣:“元宇宙不是越來越虛拟化,而是越來越真實化,讓虛拟生活、數字生活更真實化。”
這也就意味着元宇宙是與真實世界高度相關、密不可分的,而基于實拍的影像、渲染、互動,就成為了這一切的基礎。
看到科技
創新元宇宙真實影像
元宇宙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建構元宇宙自然也對應着完整的産業鍊。陀螺研究院将元宇宙産業鍊分為四個部分,分别是硬體終端、底層軟體、内容生态和基礎設施。
元宇宙内容的基礎是對真實世界三維影像的重構與渲染,深耕于VR全景影像的看到科技處于産業鍊中的内容生态環節,一直以來看到科技都在不斷地推動VR影像往更高清、更出衆的方向進步,打好元宇宙内容互動的基石。
對真實場景再現的VR全景影像突破了平面的限制,是一種更具沉浸感的影像創作方式,帶來視覺體驗和沉浸互動的更新。
看到科技創始人陳丹曾表示,“看到科技堅定看好5G時代下VR/AR場景下影像技術和産品的市場空間。未來會是全真網際網路的時代,線上線下會進一步一體化,虛拟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結合也會更加緊密,而影像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在疫情的影響下,VR看房、VR旅遊等全景影像類應用得到市場的驗證,VR全景視訊、VR直播的熱度也頻頻飙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布局VR全景領域,去年以來,快手、愛奇藝、騰訊視訊、Bilibili等都紛紛引入VR全景視訊的概念,開設VR頻道。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在影像采集和處理端的聚焦和發力,參與并引領新一輪的影像變革浪潮。”蔡樹煥表示。
今年4月,看到科技釋出了全球首款12K 3D超高清VR全景錄影機Kandao Obsidian Pro。
圖源:看到科技
“做深度,然後去做超高清沉浸式影像,這是我們一直在研究的方向,也是我們軟硬體融合研發的核心優勢。”
專業級VR相機,不僅需要照顧到360°全方位空間中的景象,予以立體拍攝,還要在影像合成時處理三維拼接,和播放端的畸變矯正、影像增強等問題。為此,Kandao Obsidian Pro搭配了8個超6K攝像頭,每個鏡頭的視場角達到195°,以此保證整個空間中的景象都能被300%拍攝到,空間中的任何一個點都有三個鏡頭共同捕捉,再對點建立空間坐标進行拼接和渲染,實作更加準确的空間感。
除了空間感,清晰度也是沉浸感不能缺少的因素。Kandao Obsidian Pro采用了8個2400萬像素APS-C超大面積圖像傳感器。雖然2400萬像素的數值聽起來并不很多,但對于專業裝置而言,傳感器的面積才是最重要的,在專業裝置中Kandao Obsidian Pro已經是兼具最高分辨率和最大傳感器面積VR相機,其拼接渲染輸出的VR影像分辨率達到12K*12K。
影像後期處理的格式和碼率,也是直接影響清晰度的關鍵一環。對于專業級的創作者而言,沒有任何處理的影像在後期會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創作自由度更高。其中,RAW格式是創作者最理想化的影像格式,它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影像資訊,但同時也是最耗帶寬和記憶體的格式。
為此,Kandao Obsidian Pro提供多種記錄格式, 包括10bit Apple ProRes422HQ、H.265,也支援RAW(無處理)格式的3D全景影像,為了滿足存儲需求,該裝置中配備了8個SSD以滿足大容量存儲需求,以及萬兆以太網口,傳輸峰值高達10Gbps,直覺地說就是下載下傳50GB媒體素材僅需40秒,幾乎是“秒傳”了。
衆所周知,鏡頭語言是影像傳遞資訊的重要方式,不同的構圖、焦點的轉換,畫面的變化都傳遞着創作者的意圖。
007中的焦點變換(圖源:網絡)
VR全景相機也是如此,為了滿足不同的創作需求,Obsidian Pro中的鏡頭可以通過電子控制光圈,達到調節曝光的作用,還能通過兩檔可調鏡頭,實作景深的控制,表達不同時刻的影像中的重點。
内容制作是影像内容呈現的第一步,在元宇宙内容生态中,細分為内容平台和内容制作兩個方面。為了友善創作者在拍攝之後的後期創作,并且比對元宇宙的特性之一就是UGC(使用者生産内容),看到科技也帶來低門檻的無代碼編輯工具Kandao Creator,專門針對VR全景視訊的編輯。
Kandao Creator隻需要通過像思維導圖般的連線和簡單的拖拽各類素材便可以直接創造,并且還可以實時預覽剪輯效果,最終輸出H5友善使用者進行作品傳播。
圖源:網絡
“元宇宙信号強烈
我們相信它終會到來”
不同于以往平面影像的承載方式,VR全景視訊更加具有沖擊沉浸感的全新的故事呈現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但由于高昂的裝置價格,目前主要的商業化場景更多地偏向To B端,例如央視節目、大型項目、會議、東京奧運會、空間賽事、VR直播等大型活動。To C端的商業模式的轉變還沒有那麼容易,就像計算機的發展一般,是從辦公、實驗室開始走向每家每戶,這中間還需要更多技術的沉澱和VR硬體的普及。
對于看到科技亦是如此,目前需要解決的是體驗問題而不是成本效益問題。目前,看到科技也是以B端市場為主,并且在這個品類中深耕,計劃在未來大規模發展C端市場,這也順應了VR/AR的市場發展軌迹。
蔡樹煥說道:“雖然元宇宙的風口來了,但要變成C端的普遍存在,少說也要三年的時間。”
雖然元宇宙的概念是源于海外,也是海外的巨頭率先開始布局和掀起熱潮。但在蔡樹煥看來,在數字化的程序中,國内的相關基建,例如5G等都處于領先地位,在核心技術上或許暫時不如海外一些企業,但在應用場景、使用者體驗上,中國公司擁有很強的優勢,是以很有可能實作元宇宙彎道超車。
站在風口,看到科技始終将自己定位為産品公司,始終緻力于内容端的生成和輸出。
通過在硬體和軟體的兩手抓政策,這種沖擊傳統的、全新的“講故事”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元宇宙的更多可能性。即使終端會是怎麼樣沒人能說清,但數字化的程序沒有停止,随着更多商業化場景的落地,元宇宙也将慢慢形成。
“我們相信元宇宙這件事情,真心做這一行業的人會繼續耕耘于此,等待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