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法界的2021丨 涵養時代書風 回應時代關切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今年的書壇與往昔有些不同。文藝責任與使命的展現貫穿全年,鋪展四季,我們見證了書壇掀起的一波波齊心向黨、盛況空前的紅色浪潮;見證了書法界實幹笃行地營造風清氣正、和諧向上的良好生态;見證了書法工作者根植傳統、努力以書法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的藝術理想……2021年,書法從書齋走向更廣闊的時代天地,同時,這一年也是書法界堅定文化自信、修身守正、赓續前行的一年。本報特别選取了2021年度書法界發生的熱點事件進行盤點和省思,以期給書壇同仁及所有熱愛書法藝術的讀者朋友一些啟示和感悟。

從蘭亭獎看展評機制的文化導向

4月,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頒獎活動在浙江紹興舉辦,孫慰祖、崔寒柏等15位書家榮膺本屆蘭亭獎金、銀、銅獎。作為中國書法藝術最高獎項和最高榮譽,曆屆的蘭亭獎都備受書壇矚目,本次蘭亭獎評審最亮眼、最龐大的群體,要屬35歲到50歲這個年齡段的中青年勁銳,這個群體構成了本屆投稿作者的主體。此外,在總結往屆蘭亭獎審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第七屆蘭亭獎評審組委會制定了更為嚴謹科學的評審流程。

為了糾正書壇重技輕文、技道不均衡的狀況,中國書協多年來一直緻力于通過各種杠杆,引領書壇扭轉風氣,展覽評審就是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從本屆蘭亭獎征稿啟事中就能看到端倪,比如評審要進行文字審讀的表述,以及對入圍者進行文化素養測試的表述。于是,在紹興蘭亭博物館,人們見證了一場别開生面的入圍作者面試。以網上連線方式,每個入圍者抽一題,準備幾分鐘後,連線上場,由主考官提問,入圍者現場作答,時間限制在5分鐘内,評委在主考官後集體打分。這樣的面試方式,無疑成為本屆蘭亭獎評審環節的一大亮點。古老的書法藝術和現代網際網路傳媒技術對接,既人性化——避免了全國各地作者趕往一地費時費财還有防疫安全問題,又跟上時代步伐,為今後書法界辦活動延伸無限網絡空間作了先行探索示範。

從徐渭展看書法的心法與技法

2021年是徐渭誕辰500周年,5月,同樣是在紹興,一場迄今規模最大、作品最優、參展機關最多的徐渭主題展“畸人青藤——徐渭書畫作品展”在新落成的徐渭藝術館開展。展廳中,《草書詠筆中堂》《行書群忘詩軸》《草書七絕》《草書詠月詩軸》等徐渭書法巨作,或正、或欹、或颠、或斜、或狂、或醉,恣肆飛揚,生氣勃勃,吸引了衆多參觀者的目光。誠然,徐渭的書法風格與其狂放不羁的個性及環境密切相關,有專家指出,徐渭書法作品總體來說不同于晉唐法帖,也不同于同時期如文徵明、王寵、唐寅等人的風貌特點,其藝術性更高,寫意性更足,但同時對傳統法度的破壞力、反叛意識也更強,帶有濃重的個人情緒色彩,且屬于明顯的心法大于技法。可以說,他的創作狀态、作品樣式、氣格境界與他的情感跳躍、生命律動,以及人生觀、文藝觀等是緊密聯系的,也是高度吻合的。

▲ 草書春雨帖詩卷 徐渭

深挖徐渭大寫意書風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底蘊與卓越的表現力,對于當下書壇,顯然是有必要的。在第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系列學術活動“蘭亭論壇”上,西泠印社副社長李剛田就指出,當代書法創作有兩種趨向,即極度精工與極度寫意。極度精工者,每每以裝飾化、技術化、工藝化取勝。在形質上求與古人相近,“克隆”範本,而筆墨的表現語言,沒有适時的新變,沒有創作激情的貫注,沒有“人”的在場。極度寫意者,則将書法變成視圖,解構字法,誇張筆墨,使作品美術化、圖案化,以圖視性替代了書法的可讀性,以技術性取代了文化性。李剛田認為:“這兩種趨向都缺失了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和美學精神,應引起警惕。這是時代給書法人提出的課題,這不是簡單地在創作形式與技法乃至審美傾向上向古典回歸,而是在保持和發展當代書法發展新成果的基礎上,強化傳統文化精神對書法的内在支撐力。”如此看來,傳承豐厚的精神遺産、獨立的文化品格以及本色創新的藝術表達,也許這才是正确面對古人的姿态,也是最應該向古人學習的地方。

記言錄史 抒寫百年“偉業”

揮毫緻百年,濃墨譜華章。6月至7月,由中國文聯、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中國書法家協會共同舉辦的“偉業: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書法大展”相繼亮相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這場持續數月的書法大展集合了全國書壇大家名家、骨幹書家以及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專家、中國書協各團體會員書法工作者等共同參與。參展作品既有對重大曆史事件的宏觀呈現,也有對革命先輩事迹的微觀挖掘,還有當代書法藝術對珍貴革命曆史文獻的跨時空緻敬。同時,中國書協與各團體會員聯合主辦的同主題大展也以關聯之勢相繼開展,全國書壇掀起了一波波齊心向黨、盛況空前的紅色浪潮。

書法界的2021丨 涵養時代書風 回應時代關切

▲ “偉業: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書法大展”

每一個事件,都是一段永不磨滅的記憶;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段值得認真學習的黨史。“偉業”大展,以書法作品的形式将百年黨史向觀衆娓娓道來,為觀衆帶來可讀、可看、可感的沉浸式體驗。在這裡,一幅幅作品的創作者,不僅僅是書法工作者,也是文學工作者。他們以“我書我心”的方式,心懷禮敬、眼含熱淚地寫下了這一幅幅作品,使教科書中的英烈人物躍然紙上,為人們提供了一次與先烈靈魂對話的機會。可以說,無論是對書法家還是觀衆來說,這場展覽都使人在潤物無聲中接受一次黨史學習教育,獲得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學黨史、明初心,撰文記史、濡墨抒情,是當代書法藝術的一項重要功能和作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說,書法藝術不僅僅是書齋裡的陶然自樂,也要因時而書、因事而為、因人而作。廣大書法工作者應在中國人民追逐夢想的偉大實踐中激發靈感,在新時代蓬勃向上的生活中獲得素材,在對人民真摯持久、發自内心的熱愛中堅定自信,努力創作出有生活、有情感、有風骨、有魅力的書法精品。功用與藝術齊驅,文章與翰墨相映。

“展廳時代”下的碑帖融合路徑

書法界的2021丨 涵養時代書風 回應時代關切

▲ “摩崖上的中興頌——永州摩崖刻石拓片展”

書法界的2021丨 涵養時代書風 回應時代關切

▲ “兩宋的金石世界——宋代金石學與印學:文獻、實物、圖像特展”展出的《紹興米帖》

“摩崖上的中興頌——永州摩崖刻石拓片展”“兩宋的金石世界——宋代金石學與印學:文獻、實物、圖像特展”“刻石書法研究與創作系列展之二——三國兩晉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大唐氣象——上海圖書館藏唐碑善本展”……今年金秋時節密集呈現的這些碑帖展,讓看似“小衆”的碑帖藝術煥發出别樣的視覺魅力,由此形成的“蝴蝶效應”更是引發了新一輪的“碑帖熱”。

在注重形式表現的“展廳時代”,書法藝術已從讀的文本轉變為看的圖式,成為純視覺欣賞的造型藝術。是以,注重形式構成已然成為當今書法創作發展與創新的可能。而碑與帖恰恰涵蓋了形式構成中的各種元素,包括點畫的粗細方圓、結體的正側大小、章法的疏密虛實、墨色的枯濕濃淡以及空間、節奏等各種對比關系。可以說,有了碑與帖的積累,就具備了形式構成的堅實基礎。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所長魏廣君也指出,當代書法藝術已經不是單純地對“碑學”“帖學”的取用,書法藝術的審美目光在邏輯上有可能進一步走向泛視覺文化領域。而中國古代詩論所總結出的美學标準可移用于書法藝術品評,并為書法創作提供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美學架構。這将徹底打破傳統書法理論以“帖學”和“碑學”來劃分的研究模式,為日後的理論研究提供一個全景式的曆史與當代視野。

事實上,近年來,書壇對碑帖融合的實踐也有一種積極探索的推進之勢。業界專家将碑帖結合的路徑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碑為基本面目,行筆間加入帖之韻律和節奏,沉雄樸茂中透出婉轉靈動;一類是融碑于帖,以碑豐實厚重的筆法運作草之體,這樣的方法更好地展現了“融合”的含義;一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哪裡用碑、哪裡用帖,真正做到融會貫通,達到“化”的境界。在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研究員王東聲看來,碑與帖,刀與筆,墨筆與石刻,可以看作是一種正形與負形的轉換。創作者處于這個“轉換”之外,也處于二者之間。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全在于作者的個人經驗與書寫意志。

當代書法的風尚引領與生态建設

12月18日,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八屆主席團第四次會議在京召開。中國書協主席團成員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及有關會議精神展開學習交流,暢談體會。

中國書協主席孫曉雲表示,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标準,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業的赤誠之心,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将個人的書法事業投身到新時代的目标任務中去,讓書法在當代能真正展現中國氣派、中國風範。聆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後,中國書協副主席毛國典對書法的傳承和創新有了更深的體會,他認為,書法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毫無底線、毫無傳統意識地一味創新,當然也不能故步自封,書法工作者還是要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努力提升自身涵養,在練就紮實基本功的基礎上,在書法創作形質、展陳上尋求更多方式、方法,創作出更多既不失傳統功力,又有時代審美的精品力作。中國書協副主席劉月卯表示,在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的同時,書法工作者更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堅守藝術理想,崇德尚藝、培根鑄魂,營造天朗氣清的行業風氣,建設山清水秀的書法生态。中國書協副主席鄢福初談到,書法在群衆教育與引領上有着天然優勢,通過推進書法走入基礎教育,開展高品質書法展覽,開辦高品質書法教育訓練、講座、論壇,不斷提高人民群衆的藝術修養、道德素質、審美能力,充分發揮文藝成風化人、培根鑄魂的作用,書法惠民大有可為。

書法作為文藝的一種形式,肩負着為時代前行鼓與呼的重任。通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書法工作者更加認識到自己承擔的曆史使命,即通過書法的傳承弘揚,喚起全民族精神的認同、審美的認同,起到凝聚、團結、向心、确立的作用,鼓舞和激勵大家以更加堅定、自信、飽滿的精神狀态,在新時代的奮鬥路上高高揚起精神的風帆。

來源:中國文化報

書法界的2021丨 涵養時代書風 回應時代關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