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活化經典到創造經典丨建黨百年中國美術彰顯新氣象

從活化經典到創造經典丨建黨百年中國美術彰顯新氣象

▲大型雕塑《旗幟》 中國美術館創作團隊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20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這是人們聽到對百年大黨最多的一句衷心禮贊和誠摯矚望。2021年對全體中國人而言無疑是難忘的,2021年對于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而言,同樣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2021年,走進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參觀的人們,常常會有一個必選環節——來到大型黨旗雕塑《旗幟》前合影留念。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西廣場,氣勢如虹的黨旗雕塑《旗幟》和《信仰》《偉業》《攻堅》《追夢》四組大型雕塑不僅為這座“紅色基因庫”增添了藝術的風采,更以審美的語言标示出偉大的精神向度,成為百年黨史的生動注腳。而在某種意義上,這些不斷留在越來越多普通觀衆腦海中的紅色雕塑,也将在更長遠的未來,以豐碑的立體形象,成為2021年中國美術界奮發有為、獻禮建黨百年豐碩成果的象征。

曆史滾滾向前,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筆墨當随時代,每一代藝術家也應以其獨特的創造留下曆史的印痕。從活化經典,到創造經典,新時代的中國美術以守正創新的新面貌,成為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創造者。

活化經典

百年大展 深情重溫黨史偉業

2021年,走進全國各級美術館參觀展覽的人們,在或全景回望、或視角獨特的慶祝建黨百年美術展覽中,走進恢弘壯闊的曆史畫卷,深入曆史的動人場景和情境之中,以審美的視覺直覺,重溫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走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輝曆程。

“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國共産黨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

從活化經典到創造經典丨建黨百年中國美術彰顯新氣象

▲ 觀衆在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參觀,展覽中大量經典美術作品吸引觀衆駐足觀看,圖為吳為山創作的馬克思恩格斯雕像與大量文獻共同展出。

從活化經典到創造經典丨建黨百年中國美術彰顯新氣象

▲ 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中,何紅舟、黃發祥創作的油畫《啟航》與紅船模型的展陳布置營造了中共一大在南湖召開的曆史瞬間。

走進中國美術館參觀“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的觀衆應該不會忘記美術館圓廳的展陳布置:表現馬克思、恩格斯以及黨的革命先驅李大钊、陳獨秀的雕塑作品,與表現中共一大會議紅船場景的油畫《啟航》,表現新時代各行各業中國人奮發逐夢的國畫《放飛夢想》,以及表現黨的幾代上司人形象的繪畫作品呼應相對。在這一整個展覽的核心空間裡,沒有呈現更多建黨百年的重要時間節點和波瀾壯闊的事件場景。展陳形式簡潔明了,展出作品數量也并不多,但在其背後卻标示了鮮明的四個大字——“共産黨人”。今天看來,這無疑是展覽策劃者提綱挈領的匠心之舉。的确,人是決定曆史發展的核心因素,人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鮮活載體,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走到了今天,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故事,構成了黨的百年奮鬥故事和中華民族不斷走向偉大複興的民族故事,成為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繼續向前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動力。

從活化經典到創造經典丨建黨百年中國美術彰顯新氣象

▲ “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展廳現場。

實際上,正如展覽标題所标示的,此次大展以審美的藝術語言呈現了百年黨史的偉大征程和奮發有為的時代畫卷。展覽堪稱美術館經典館藏的一次大檢閱。以黨帶領全國人民走過的百年發展脈絡為線索,美術館藏品經過了一次系統的學術梳理和精心策劃,讓那些人們熟悉的或不太熟悉的經典藝術作品集中展示在觀衆面前,在鮮明的時代主題下被激活。

除國家館的大型展覽外,2021年全國各級各類美術館均舉辦了不同形式的慶祝建黨百年的主題美術展覽。“日出東方——上海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藝苑星火 百年芳華——中國美術學院黨建國美之路”“木石精神——黨的文藝戰士賴少其革命文化事業文獻作品展”……在這些主題展覽中,無論是省級美術館對本地區黨史發展的全面梳理,還是區縣級美術館從地域資源、特色畫種等角度開展的精心策劃,無論是學院美術館展開的系統學術研究,還是名家美術館講述的藝術大家在黨上司下的成長故事,都力求以深入的研究和鮮活的展覽語言展開叙事,活化經典,努力呈現出思想的高度、黨史的厚度、情感的溫度和藝術的深度。

創繪經典

聚力精品 銘刻偉大時代精神

“新時代需要文藝大師,也完全能夠造就文藝大師!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再一次對文藝工作者寄予厚望,給予極大鼓舞。

作為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的藝術工程,曆經3年的“建黨100周年主題雕塑創作工程”和“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組織規格最高、選題規模最大、參與創作人數最多的一次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

主題性美術創作在中國有着優秀的傳統,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但是,文藝創作終究是艱辛的創造性工作。在新的背景下,這些鴻篇巨制對創作者的思想把握能力、文化捕捉能力、藝術駕馭能力等都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如何避免概念化、圖式化,真正能夠用藝術的語言凸顯思想内涵、塑造精神圖譜,是一個并不輕松的課題。

中國美協副主席徐裡曾回憶,參與兩大工程的大部分主創人員3年間放棄節假日的休息,克服了各種實際困難,“大家冒着酷暑嚴寒、克服疫情肆虐帶來的不便,在夏季溫度高達40多度的工棚搞創作,在冬季零下20多度的雕塑工廠中的房間深加工;創作指導組在極其簡陋的舊廠房邊吃便當邊研究創作;300多位畫家深入企業、鄉村、邊海防、作戰部隊、抗疫一線等體驗生活、挖掘素材……正是大家以苦為樂、甘于奉獻的執着付出,才迎來堪稱傳世之作的藝術瑰寶。”

除了獻禮建黨百年兩大工程之外,2021年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推出的兩批創作成果也在“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大型展覽中集中呈現。看到這些主題鮮明的全新力作,美術史論家薛永年深切感到對于美術事業自身發展的積極意義。他認為,這些作品具有糾正當代美術創作曾經出現過的重視覺、輕心靈,偏淺吟低唱、忽黃鐘大呂的偏向,有力推動了當下的美術家重樹核心價值觀的自覺,展現出文化的使命感和曆史的責任感。

在中國美院教授何紅舟看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回歸,不僅引導了創作風氣的轉變,更為可喜的是,這種轉變已經傳導到高等美術教育的教學環節之中。如中國美術學院就通過設立“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創新平台”、與文旅部共建“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等多種形式,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主題性美術創作青年人才。

弘揚經典

寓教于美 融合傳播精神價值

2021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的特别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中,一件件經典美術作品不僅帶領觀衆重溫重要的黨史時刻、走進壯闊的曆史場景,更以多元豐富的表達方式講述美術創作背後的故事,成為黨史教育和審美教育相融合的“爆款産品”。

如果說這台系列節目的成功,是多種電視手段的使用讓黨史教育和美術經典變得更加具有生動性和感召力,那麼,當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這一成功案例時,也不應該忽視,是美術經典作品所蘊含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審美價值為當下的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精神和内容的富礦。

有觀衆評價:“《美術經典中的黨史》這個節目所營造的情境是對兒時記憶的一種喚醒。”實際上,正是這種從審美體驗出發而使觀衆獲得情感和記憶的“喚醒”,讓真正優秀的美術創作成為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引流資源。

2021年,欣賞電視劇《覺醒年代》的觀衆不會忘記劇中那種深沉的曆史感和人物強烈的擔當品格。劇中木刻版畫這一藝術形式的大量運用尤其讓人印象深刻,深沉厚重的版畫藝術作為經典符号貫穿始終,在劇情進展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很多觀衆由此進入到曆史的情境之中,不僅在情感上熱血沸騰,更在畫面營造的哲學意象中獲得了對曆史的深層思考。

從活化經典到創造經典丨建黨百年中國美術彰顯新氣象

▲ 觀衆在中國美術館參觀“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美術作品展”。

2021年,圍繞“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大型展覽,中國美術館打破展覽周期和地域限制,展開跨界合作,創新性地利用VR全景技術、虛拟體驗、智能導覽等技術,同步推出線上全景展廳。知名主持人康輝、海霞等和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張凱麗等成為展覽的講解員,觀衆用手機就能聆聽他們的生動講解。12月,中國美術館再次與科技企業合作,推出“百年百幅經典美術作品數字型驗展”,借助新技術、新應用,以高清畫屏為載體,讓藝術典藏走進大衆視野。

2021年,在中央電視台以“理想照亮未來”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上,表現李大钊、毛澤東、陳望道、彭士祿等共産黨人的雕塑作品在演播現場矗立,由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這些雕塑人物在主持人的故事講解和鏡頭表現中,透射出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堅毅目光……

弘揚經典、寓教于美的融合傳播讓我們看到,在美術大衆化這一不斷被讨論的課題上,今天的探索說明,不是“專業的”遷就于“大衆的”,也不是“通俗的”隔閡于“高雅的”,而是經典的藝術創作不僅在大衆的傳播語境中獲得了肯定和激活,同時更為網際網路時代的技術傳播賦予了文化的意趣和審美的品格。

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經典文藝形象會成為一個時代文藝的重要辨別。活化,證明經典是經得起不斷審視,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創造,說明經典是藝術家攀登高峰的永恒方向和卓越追求。經典意味着标杆,經典意味着傳承,但今天,經典的意義更在于其在時代中所發揮的作用,意味着其在多元的文化互動中對于人們所産生的精神影響。

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中國美術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以強烈的經典意識展現了其應有的時代風采!

(攝影:盧旭 陳曦)

來源:中國文化報

從活化經典到創造經典丨建黨百年中國美術彰顯新氣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