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由魯迅先生擔任主編的《莽原》,在北京創刊,成為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1981年,河南省文聯複刊《莽原》雜志,主發長篇、中篇小說、散文和文學評論,曾首發喬典運《滿票》,張一弓《流星在尋找失去的軌迹》,李佩甫《紅螞蚱,綠螞蚱》、張宇《活鬼》,二月河《乾隆皇帝》等作品,成為全國有影響的文學期刊,為新時期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的《莽原》仍是全國重要文學前沿,河南最高文學高地,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新時代文學的繁榮不懈努力。

2013年,《莽原》首設年度文學獎,組織全國專家,秉承“政治導向為首,文學品位優先”的标準,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從當年所發的作品中,評選出優秀的獲獎作品,使“莽原文學獎”成為有全國影響的文學大獎。
2021年度“莽原文學獎”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藝術标準和審美品位,經過專家組初評、終評,共有《最後的紅盔頭》《消失的頓河》《野狐禅》等七部(篇、首)作品獲獎,充分展現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貼近生活,反映時代,突出重大宣傳主題,用文學作品講好中國故事的宗旨,展現了該獎項的導向性、權威性和公正性原則。
附:2021年度“莽原文學獎”獲獎作品
小說:
《最後的紅盔頭》 王建平
陰陽交替,萬物生長,世界蓬勃而有序。然而,英雄總有暮年,秩序總要革新,面對一個新的時代,紅頭盔終将成為曆史……
《樂衛瑪》 王娅
生的渴望與死的無奈互相交織,人性在粗砺的摩擦中,熠熠生輝。
《消失的頓河》 祁娟
青春期的河流,充滿着幻滅與幻想、絕望與希望;蓦然回首,夢裡濡濕的青蔥歲月,依然泛着愛的浪花。
《馬六甲案件始末》 邵遠慶
小人物和大人物、蓄謀已久和無心而為,在未知的命運十字路口,真真假假、曲曲折折地演繹了一場悲喜劇。
《趙娥的北京》 谷凡
秋意蕭瑟,樹上那片葉子孤獨卻一直堅守着,它在等待屬于它的那陣風,決不落下……
散文
《野狐禅》 龐新智
生活中的禅意,于悲喜中去找尋,看重了,會被事所困,亂于心;看淡了,會悠閑輕松,靜于心;悟透了,會海闊天空,修于心。
詩歌:
《童年的時光》 姚大軍
遊戲的童年,詩意的故鄉。反刍童年,可以長出我們的筋骨、血肉和精神,長出一個嶄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