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之時,群雄并起,名将輩出。可以說,一部三國史,就是一部英雄史。金戈鐵馬,硝煙彌漫的三國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軍事将領,締造了一段段不朽的軍事傳奇。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縱觀整段三國時期,名将不計其數,但頂級名将卻是屈指可數。在小編看來,所謂頂級名将,必須具備兩個核心要素:一是超乎尋常的統軍能力;二是異于常人的戰略眼光。按照這一标準,三國時期的頂級名将隻有以下八位(注: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位:周瑜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三國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也是中國曆史中極具盛名的儒将!

周瑜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随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将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軍領南郡太守。

可以說,一把赤壁大火,燒出了周瑜的名聲,燒出了三分天下的态勢。周瑜才兼文武,精通兵法,長于統軍,堪稱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

第二位:張遼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名将,曹魏五子良将之首。

張遼早期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呂布下邳敗亡後,歸順曹操。此後,他随曹操四處征讨,戰功累累。

濡須之戰後,張遼與李典、樂進等鎮守合肥,并多次擊退孫吳的進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将士沖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衆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曹丕登基後,仍令張遼守禦孫權。黃初二年(221年),張遼屯駐雍丘,染病。張遼大病期間,孫權依舊對其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不負衆望,抱病擊破吳将呂範。

可以說,在整個曹魏政權乃至整個三國時期,張遼的軍事才能都是一流的。能讓孫權聞風喪膽的曹魏将領,隻有張遼一人!

第三位:關羽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字雲長,東漢末年頂級名将,《三國演義》尊其為蜀漢五虎上将之首。

他早期跟随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将顔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可以說,在整個三國時期,能讓曹操和孫權同時感到害怕擔憂的軍事将領,隻有關羽一人。盡管後世對關羽有了一定的神化,但關羽的軍事才能在整個三國時期無疑是一流的!

第四位:呂蒙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将,也是東吳曆史上繼周瑜之後的又一位傑出儒将!

呂蒙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随孫策為将。他以膽氣著稱,累封别部司馬。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将。從圍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奮勇抵抗張遼軍追襲,并于濡須數禦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将軍。

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将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可以說,呂蒙于軍務倥偬之際,仍勤於修學讀書,并緻諸實用,俾成一代名将之資。他一生戰功赫赫,先後勇斬陳就,破黃祖、朱光;智擒郝普、關羽。

第五位:張飛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字益德,三國時期蜀漢名将,蜀國五虎上将之一。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争,少年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随劉備輾轉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則同床,劉備出席各種宴會時,張飛和關羽終日侍立在劉備身旁。

張飛自跟随劉備後,屢立奇功,深得劉備器重。具體戰績如下:

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于江州義釋嚴顔;漢中之戰時又于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将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

盡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但不能否認的是,張飛的軍事才能同樣是一流的,具備着獨當一面的軍事能力!

第六位:陸遜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本名陸議,字伯言,三國時期吳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陸遜入孫權幕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章武二年(222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黃武七年(228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将軍、輔佐太子孫登。

曆史已經證明:陸遜跟随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其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第七位:鄧艾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字士載,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将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對内政也頗有建樹。

公元263年,他與鐘會分别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

鄧艾在戰争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在作戰中,鄧艾擅長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争史上曆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

可以說,曹魏政權能在三國中始終保持實力最強,特别是後期,鄧艾的許多軍事和政治主張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八位:陸抗

曆史記載:三國時期的八大頂級名将,關羽僅列第三,第一無人不服

字幼節,三國時期吳國名将,丞相陸遜次子。

陸抗襲父爵為江陵侯,為建武校尉,領其父衆五千人。後遷立節中郎将、鎮軍将軍等。孫皓為帝,任鎮軍大将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鳳凰元年(272年),擊退晉将羊祜進攻,并攻殺叛将西陵督步闡。

可以說,陸抗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并稱“遜抗”,被譽為吳國最後的名将。

以上便是三國時期真正頂級的八大名将,你更喜愛哪一位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