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被魯迅先生評價為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有一戰術奇迹,就是大擺空城計。相傳諸葛亮在馬谡失街亭之後來不及撤,司馬懿帶領幾十萬大軍蜂擁而來,諸葛亮城中隻有幾千老弱病殘,部下讓他先走,他說往哪兒跑,坐車再快能快的過騎兵。于是讓人大開城門,灑掃庭除,自己沐浴焚香,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來了之後被唬住了,以為諸葛亮城中有埋伏,不敢進來,帶人撤了。部下紛紛大贊丞相神人,諸葛亮說,其實我這人一生謹慎,司馬懿斷定我不敢冒險,是以沒有進城。打的都是心理戰。

當然這個故事是羅貫中先生編的,三國志根本沒有這一戰例。但是曆史上有沒有真實的空城計呢,還真有,發生在唐朝。唐高宗時期有一将軍,名叫崔知溫,開始在靈州當司馬,靈州州界有個斛薛部落,大概有一萬多帳篷,屢屢侵略靈州邊境的老百姓,老百姓為了自衛,隻好廢掉農耕,每天練習騎馬射箭。崔知溫就跟上司說,把這幫人遷徙到河北得了。上司報告了李治,李治不聽。崔知溫跟李治說了十幾次,李治終于聽了。于是靈州邊境的老百姓可以安居樂業。後來斛薛部落的首領還曾專門前來感謝他,開始您把我遷徙到河北,我還恨,現在看到那裡水草茂盛,部落一天比一天富裕,我們都很感謝您。
崔知溫後來當了蘭州刺史,有一天三萬多黨項人前來進犯,但是城内守兵極少,不堪一擊,衆人特害怕,不知道該咋整。崔知溫讓大家大開城門,放敵人進來。結果黨項人怕有埋伏,不敢進去,正在猶豫呢,将軍權善才帶人前來解圍,黨項人大敗而歸。權善才還抓住很多俘虜想坑殺,崔知溫說,殺降不詳,必有後禍。萬一敵人從此與大唐結仇,得不償失。到時候後悔藥可是沒地買去,不如把他們放了吧。權善才一聽有道理啊。黨項人知道此事,紛紛前來歸附。
本來是崔刺史擺的空城計,可是羅貫中寫三國,為了突出諸葛丞相的神機妙算和臨危不懼,就把這事安到了諸葛亮頭上。這就是再創作吧。
其實空城計是一種疑兵之計,考驗的是敵人對形式的判斷以及對對方統帥行事風格的綜合揣摩。許多讀三國的包括大家都不能正确研讀三國,空城計肯定諸葛亮沒擺過,但是為啥沒擺說不到點上。說什麼為啥司馬懿不派一隊人馬進去試探送死,其實是沒看過這段唐朝故事。兩軍交戰,打的不僅是敵我雙方的兵力和後勤,更多的是拼雙方統帥的膽識和戰略戰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舉個例子你抓彩票,你覺着這期彩票估計能中,也有感覺,可是你就是不花兩塊錢投資,結果出來了你追悔莫及。難道說是你舍不得兩塊錢?而是你誤判形勢,你覺得自己這期買不中,兩塊錢不值得一花。兩塊也是錢。這就是司馬懿或者說黨項人不派敢死隊進城的原因所在。嶽飛說,戰争是一項高超的技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戰場上是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