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屏手機普及的最大障礙不是什麼技術和産能的問題,而是成本與售價的問題。平均上萬的價格根本不是普通使用者所能承受得起的,即使是現在折疊屏的售價有所下滑,那起步價也在7000元往上。那麼折疊屏為何這麼貴呢?這不是技術的原因确實是成本下不來。

就拿剛釋出不久的華為P50 Pocket來講,官方正式公布了它的維修價格。其中最貴的就那塊折疊屏,價格為4379元。這個價格在當年都能買到一部小米11 Pro或一加9 Pro的頂配版了,妥妥的相當于一台國産頂級旗艦的價格。
在螢幕之外主機闆的價格也不低達到了3399元,這個價格目前可以買到小米11、一加9等骁龍888平台年度當家機型。另外上電池+外屏的價格為579元,攝像頭模組為999元。大家把這幾個主要元器件的維修價加在一起再對應8988元的售價,是不是會發現點什麼?
是以購買華為P50 Pocket的同時一定記得要購買碎屏險,以及其它的一些保障措施。(包括其它折疊屏手機也一樣)因為一旦損壞這修理的價格會吓到你的,這并不是什麼售後定價高,而是折疊屏的成本目前真的下不來。就像華為P50 Pocket這樣的機型,它的螢幕需要單獨定制,其它機型還真用不上。所有人都知道單獨定制的東東,數量越少成本越高,相對數量越大單個成本就越低。
當然伴随着其它品牌紛紛入局折疊屏領域,未來折疊屏的成本肯定會被打下來。三星不就率先出招把Galaxy Z Flip3壓到7000元左右了嗎?新釋出的OPPO Find N的價格平均也就7000多。是以入手折疊屏最佳的時刻應該是在2022年第二季度,這時候vivo、小米等品牌的折疊屏機型會全部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