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西方兩大國都想占領的島群,整座島群是火山噴發形成,屬于中國

相比台灣的引人注目,澎湖列島則一直顯得默默無聞。新聞上很少見到它的身影,偶爾幾次也大多是與飛機失事有關。近幾十年來,已有十多起空難發生在澎湖空域,是以澎湖也被一些媒體稱為“東方百慕大”。

澎湖列島位于福建和台灣的中間,由64個島嶼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也有20個。整個列島都是海底大陸架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澎湖本島的面積達到64多平方公裡,是台灣海峽中非常優良的港口。

東西方兩大國都想占領的島群,整座島群是火山噴發形成,屬于中國

人類很早就居住在澎湖列島上,在該列島之一的虎井嶼上,有一座沉在水下的古城。古城牆呈十字形狀,仿佛一個放倒的十字架,牆體正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牆體岩石之間還有填充物,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人造建築。

根據考古專家的分析,虎井沉城的曆史可能達到1.2—1.8萬年,并且與在琉球發現的早期海底祭台非常接近,生活在澎湖列島的古人類可能與古琉球國有很大的關聯。

另一方面,在秦漢時期就有來自大陸的人類到達過澎湖列島,留下了石斧等遺物。宋代時,澎湖正式列入中國版圖,隸屬于泉州府。宋朝末期,大量來自大陸的移民逃到澎湖列島上生活,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元朝在1292年設立澎湖巡檢司,管理這些居民。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把澎湖列島标注為“平湖嶼”。

東西方兩大國都想占領的島群,整座島群是火山噴發形成,屬于中國

别看福建到澎湖、乃至台灣的距離并不算很遠,但是在古代落後的航海技術條件下,這條海路并不好走。中國東部沿海的洋流,受到季風影響,從大陸出發的海船,一年四季都是逆風逆流,而且面向太平洋,風大浪急,危險性很高。

是以,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無論是到台灣澎湖、還是日本,海路都不很友善。可能這也是古代中國不樂意向海洋方向拓展的原因之一吧。澎湖附近海域的氣候和海情都比較複雜,有時還有此異常現象,在這一帶失事的輪船和飛機,多半都與此有關。

在鴉片戰争之前,中國其實早就面臨着來自海上的對手。一開始是葡萄牙人,後來變成荷蘭人。荷蘭人尤其對台灣和澎湖感興趣,企圖把這裡當作殖民地和東方的貿易中心。

東西方兩大國都想占領的島群,整座島群是火山噴發形成,屬于中國

1604年,荷蘭人的先遣部隊占據澎湖。明朝政府發現後,派沈有容率50艘戰船抵達澎湖,将荷蘭人趕走,并在島上建碑紀念此事。

荷蘭人了解到明朝的實力和保衛領土的決心後,耐心等了二十年,積攢到一定的武力,才敢再次侵入澎湖。明朝水師針鋒相對,堅決使用武力驅逐。當時明軍已經大量使用佛朗機炮,雖然戰船比荷蘭小,但船隻的數量多,炮的總數也不少。

1624年,明朝與荷蘭在澎湖發生大規模海戰,又一次粉碎了荷蘭人對澎湖的野心。荷蘭人隻好轉而侵略台灣。明朝此時已經進入内憂外患的朝代末期,無力繼續追擊荷蘭人。

1661年,鄭成功為了建立反清根據地,以澎湖為跳闆,收複台灣,終于徹底趕跑了荷蘭人。

清朝統一台灣時,同樣是以澎湖為中轉基地,發起收複台灣之戰。事實上,澎湖被清軍攻占後,鄭氏便投降了,清軍根本無需踏上台灣本島,就完成了統一。

明末清初時,中國的科技水準和海軍力量,與西方強國相差并不很遠。但是,清朝的全面海禁政策,使中國被世界先進科技慢慢抛離。等到英國戰艦重新出現在中國海岸線上時,已經不再是中國水師能夠抵禦的了。更何況,清朝水師還遠不及明朝。

到了清末,法國人又開始打台灣和澎湖的主意。1884年,清軍的新式海軍在澎湖與法軍展開激戰,阻止了法軍的侵略企圖。這也是鴉片戰争後,清軍在戰場上難得的勝利。

東西方兩大國都想占領的島群,整座島群是火山噴發形成,屬于中國

此戰後,清朝在1887年設立台灣省,将澎湖歸入台灣的管轄下。可以說,澎湖列島是中國軍民抗擊外國侵略和統一祖國領土的見證,從明朝開始,圍繞着澎湖列島發生過多次海戰,荷蘭人、法國人都被中國擊敗。澎湖和台灣一直是毋庸置疑的中國領土。

但是,甲午戰争後,日本人輕輕松松占領了日思夜想的澎湖,進而占領台灣。直到整整半個世紀後,這片國土才重新回歸到祖國。此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參考資料:《澎湖列島》、《鄭氏史料初編》、《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