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後毒害戚夫人和劉如意,周勃、陳平這些功臣為啥無動于衷?

周勃、陳平、張良等人如果阻止呂雉殺戚夫人,那還真的屬于“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對待呂、戚的個人恩怨,尋常老百姓分善惡,而政治人物則隻關心利害關系。

這并不是冷血。西漢的開國元老們,有“布衣将相”的說法。這個群體放在中國古代也極為特殊:一群草根,在秦末的大舞台上成功逆襲、戰勝了最為強大的軍事貴族項羽,随後成了大一統帝國的管理者。這種巨大身份反差,并沒有産生不和諧,反而讓這些人具備極其珍貴的一項共識:不約而同地重視體系的穩定性。

簡單說來,這些人明白漢王朝與個人之間是休戚與共、唇亡齒寒的——沒有他們的同心協力,漢王朝就會有重蹈前代覆轍的風險;如果沒有漢王朝,這些布衣極有可能被束縛在社會底層,權力地位從何而來?

是以,縱觀整個封建時代,西漢初期的政壇具備一個非常難得的特質:團結。

呂後毒害戚夫人和劉如意,周勃、陳平這些功臣為啥無動于衷?

這種性質,首選展現在呂後、戚夫人争儲事件上。

究其根源,呂戚之争實際上是戚姬主動奪寵、呂後被動衛嫡。劉邦也許是色迷心竅,也許是寵愛幼子劉如意、不滿忠厚的劉盈,也有可能是為了刻意削弱呂氏,是以起了易儲的念頭;但在開國元勳們看來,此事決不能忍。這倒并不是因為他們跟呂後關系親近,而是這關系到政權的穩定與否。

根據宗法制,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這種規則的确立就是為了維持穩定。自古以來,由于不守規矩帶來危險後果的案例數不勝數,如同叔孫通說的那樣:“晉獻公以骊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當初西周滅亡,說起來也是起于周幽王廢嫡立庶(廢黜王後申後、太子姬宜臼 ,立寵妃褒姒為王後、庶子姬伯服為太子)。

呂後毒害戚夫人和劉如意,周勃、陳平這些功臣為啥無動于衷?

是以,當聽說劉邦想改立太子後,朝廷的大臣們幾乎炸鍋,他們各顯神通、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上欲廢太子而立趙王,大臣争之,皆莫能得”,通過這句記載來看,當時幾乎所有大臣都跟劉邦對着幹。其中,口吃的禦史大夫周昌表示絕不奉诏、還直言劉邦是貪色的“桀纣之主”;叔孫通聲稱要血濺朝堂;張良苦勸不成,随後策劃請出了商山四皓給劉盈站台。

最終,心知人心難違的劉邦隻好打消了易儲念頭。漢初群臣之是以團結一心、反對劉邦,是因為他們知道“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仁孝的繼承者絕不會像當初的胡亥那樣行暴秦之道;而且“太子天下本,本一搖而天下振動”,維護正常的國家政治秩序,關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呂後毒害戚夫人和劉如意,周勃、陳平這些功臣為啥無動于衷?

同樣的,後來呂後殘害戚夫人時,這些大臣們之是以默契地選擇了視而不見,也是出于穩定的考慮。

由于這次痛苦的衛儲經曆,在更新為太後之後,呂後為了一洩心頭之恨,對曾經的政敵/情敵展開了駭人聽聞的迫害:公元前194年12月,她鸩殺趙王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手段之惡毒,連兒子漢惠帝都痛斥“此非人所為”。

但奇怪的是,衆大臣對此卻保持了沉默。原因有二:

第一,呂戚之争,呂後被動衛嫡、掌握了正當性、合法性,而戚夫人則是恃寵而貪,試圖動搖國本,未嘗不是咎由自取;

第二,呂後執政,憑借自己的權威、手段,延續了劉邦的幾乎所有政策、人事安排,客觀上維護了漢王朝的穩定;如果大臣們隻是為了保護“妲己”(周昌的評價)戚夫人、庶出的劉如意,無謂地造成宮廷争鬥,自然是得不償失。

後宮争鬥本就如同戰場,可憐的戚夫人在這場宮鬥中落敗,隻能吞下自己釀就的苦酒。

呂後毒害戚夫人和劉如意,周勃、陳平這些功臣為啥無動于衷?

但我們别以為呂後就可以為所欲為,一旦她對漢王朝的穩定帶來了威脅,那些開國功臣同樣不會坐視不理。

當初,劉邦臨死前曾經内定了朝廷後續的人事安排,提到了曹參、王陵、陳平、周勃四個人。其中,對于陳、周他是這麼評價的:“陳平知有餘,然難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劉邦不愧為一流的政治家,他留下的陳、周搭檔,可謂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将、相組合之一。這倆人先後三次聯手,堪稱“安劉”絕配。

劉邦駕崩前,聽說樊哙叫嚣今後要誅殺劉如意,于是召來陳平、周勃,與二人策劃定計除樊哙。二人途中合計後,決定由周勃代樊哙為相擊敗盧绾、陳平押送樊哙送往長安(而非就地斬殺),既執行了劉邦的安排,又避免了得罪呂氏;

呂後毒害戚夫人和劉如意,周勃、陳平這些功臣為啥無動于衷?

公元前187年,漢惠帝駕崩後,全面掌權的呂後野心膨脹,甚至違背白馬之盟、大封呂為王,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卻表示支援。面對右丞相王陵的指責,二人表示:“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因為二人明白,此時呂後權勢正盛,若雙方是以事生波瀾,将會兩敗俱傷、給王朝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害。

而随着呂後去世,陳平、周勃展開了第三次合作。“勃與平謀,卒誅諸呂”,兩人首先命人誘騙呂祿、奪得将印,随後号令軍人“左袒為劉氏”,緊接着以“入宮衛帝”為由調兵遣将誅殺諸呂産......通過周勃、陳平智慧與力量的組合,功臣集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徹底清除了僭越的呂氏一族(平心而論,呂氏并沒有謀反),再度維護了漢王朝的

看到這種冷酷到無情的殺伐果斷場面,你還會認為這些人當初會保護戚夫人、劉如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