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早已結局,但有一些細節還是值得深究。
最後一集,皇帝和太子接到大将軍顧思林戰死的軍報,前一晚太子跟陸文昔告别,次日将趕往長州扶舅舅的靈柩回京。
在路邊還遇到告老還鄉的王翁,王翁拿着包袱和太子揮淚告别,王翁知道,太子說的“不日則還”是假話,其實太子已無歸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太子身後的隊伍裡是有殿帥的,說明殿帥是跟着太子一同去長州的。
然而抵達長州之後,殿帥卻又不見了。
以《鶴唳華亭》嚴謹的風格,是不會如此明顯的少一個重要人物的。
畢竟少了12集的劇情,電視劇的劇情和原著對比,後半本書的劇情基本上都被删沒了。
比如五大王的黑化,與李明安勾結害死顧思林,而這卻是皇帝的制衡之術,五大王和李明安私通是皇帝默許的。
是以還有一段很精彩的戲我們沒有看到,太子和皇帝接到顧思林戰死的軍報暈倒後,還說了一句
“ 臣謹為陛下賀,外無将無相,内無妻無子,千秋萬歲,獨上天宮。 ”
對應之前太子對皇帝說的“臣,為陛下賀!”
太子到了長州以後,顧逢恩便斬殺了李明安為父報仇,逼太子造反。
而從太子勸舅舅回長州那件事就可以得出結論,太子心中早已經有了決斷,他絕不會造反,即使逼他造反的人是顧逢恩。
是以隻有一種可能,太子叫殿帥在驿站候着,以防長州有變。
實際上劇中的太子,已經幫助皇帝監管戶部多年,知民生艱難,不願再亂天下換理想,不願再犧牲将士和無辜百姓們,是以放棄造反,阻止了戰火蔓延,顧逢恩是以自殺。
如果太子成為皇帝,他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的君主。
但是太子既要忠也要孝,又不想失去自我,前途必定艱難,是以太子最後選擇自殺也很容易了解了。
他唯一的遺憾的就是對不起自己未出生的孩子。